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你听说没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招待一个外商,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可合作意向没有达成。”“人家那样招待,老外好意思走,没道理。”“外商觉得太浪费,将来怕搞不成事。”“招待得太简单了,他不会说没把他当人?我看还是没诚意。”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一月一日起,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实行任期制度,每届任期最多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三届。 于是,在在职的国营企业的厂长(经理)面前,现在无一例外地摆着这样一张“试卷”:你准备怎样安排你那时间有限而宝贵的任期? 在任期内,你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开拓和建树?你准备使你的企业实现哪些重大改革?你准备使企业的利润和职工的工资福利有多大幅度的增长?你将如何有步骤地实施你的“施政纲领”,以  相似文献   

3.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4.
“热点”何以热?海伦·凯勒是什么精神?就算多数人表决通过“地球是方的”……如果你买了洗衣机却没有电和上下水……以富为荣就“滑坡”?钱和真理并不总是冤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说:我是人民!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现场短新闻评奖在大邱庄举行,当天禹作敏来看大家。他介绍了大邱庄的一些情况后说,以前有人批他,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口号不对,怎么能向钱看呢?他反驳说:你没有钱能办事吗!现在大家都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什么,记白了还不是钱?农民理解问题就那么简单,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向钱看。禹作敏还讲了个故事:有一次,有个领导干部到大邱庄。禹作敏问:“你这局长一月拿多少钱?”“二百多吧。”“想多拿点“吗?”“不想。”“你说这不是神经病吗?通过正当渠道多收入一  相似文献   

6.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7.
“有位”与“有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位”和“有为”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到底是“有位”才能“有为”,还是“有为”才能“有位”?意见常常莫衷一是。其实,这是个“说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如同争论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位”与“有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上下”、“左右”关系一样,你能说清哪个为先、哪个为后?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上”就没有“下”,同样没有“位”就没有“为”,没有“为”就没有“位”,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同时更加突  相似文献   

8.
一到山西省左云县,我们就听到这样两个故事: 去年夏天,井儿沟公社的青年社员赵增来到县五金交电门市部,问:“有没有摩托车?”售货员没吭声。他又问:“有没有?你倒说话呀。?售货员白白眼:“有,多的是!你买得起吗!”小伙子二话没讲,“叭”的一声把一条口袋扔到柜台上,售货员打开一看,惊呆了,里面装的全是十元一张的人民币。售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声甚高,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容易引发为加强而加强、为改进而改进的新的“两张皮”现象。必须明确,在企业尤其是亏困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定位于“发展是硬道理”上。一个企业在社会上有没有地位,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决定于它的宣传思想工作水平。企业如果不发展,经济实力和效益没有根本性的提高,那么你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再好又能解决多少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再高又岂能赶上矛盾和困…  相似文献   

10.
累也心甘     
那天晚上,我疲惫不堪地坐在饭桌旁,面对热腾腾的饭菜毫无胃口。妻子一见就明白了,说一句:“搞政工的怎么还这么累?” 让我怎么回答呢?十年来,和我一道走上政工岗位的同志几乎改行改完了,每走一个我“累”一回。“累”过之后又觉得也许人家更适合于行政或者别的工作;而政工这一行也需要有人干,这是我的岗位,我不能走。 怎么能不累呢?每当分配奖金、评比先进时,“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之类平时教育别人的道理总在脑海中翻腾;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工作上遇到压力时,多少次已经动身去找上级领导,都在途中退了回来“你平时是怎样教育人家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的?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你的道理又有什么说服力?”十多年来,我没有休过一次完整假期,没有在家渡过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内部的“硬件”水平还很低,工人的素质也不高,应首先提高企业的“硬件”水平,以人为本还为时尚早。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实际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并不排斥对物的科学管理,而是以之为前提。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也就是那些在“硬件”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企业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将极大地开发所有员工的人力资源潜力;即使是在“硬件”管理方面尚不成熟的企业中,首先建立起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随一些政工干部到班组调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针对部分职工提出的问题,政工干部做了一番细致的说理解释工作。岂料职工却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欲言又止。很多政工干部反映,类似现象很普遍。 职工向政工干部提问题,这本身就说明职工信任政工干部,愿意听“道理”,并非某些人以为的职工只讲“实惠”不讲“道理”。可是“你说的道理”为啥“我都懂”?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把问题中蕴含的“道理”讲新、讲实、讲透。所谓没有讲新,就是一些政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与一位企业界友人闲谈。友人抱怨,现在企业日益“肥胖”,大有不堪重负之忧。何为企业“肥胖”?企业机构臃肿也。笔者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家2700人的企业,仅厂部机关的行政、后勤和党、群、工、团等机构就多达36个,占去了1200多人。冗员浮事,僧多粥少,企业的日子能好过么?目前,这种企业“肥胖”症正在企业间流行,大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企业“肥胖”症病因来自何处?细究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因素使然。有家企业本来有个生产处统管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因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处室对应,便将生产处分为综合计划处、生产安全管理处、生产经营处。处长由二变六,科员增加四倍。更多的,则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企业建立对口机构。“条条”要求企业设法规办、信息办、统战办、文明办,“块块”要求企业设打拐办(打击拐卖人口)、灭鼠办、环卫办、治安办……真可谓,上边让你“胖”,你不得不“胖”。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7,(Z1)
太多的说不清楚,导致中国众多公立医院正在泥潭里挣扎。比如,到底是客观政策的“逼良为娼”,还是主观因素的“自甘堕落”,使医院因“高收费”犯了众怒?再如,医院“高收费源自高成本”的可信度究竟几何?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医院成本。当然,更没有人能够准确计算,我们因为医院的“效率低下”而支付了多么高昂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
其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进入证件时代,天下皆然。出生证,学生证,毕业证,工作证,下岗证,结婚证;在国内最重要的是身份证,出国护照也是身份证。到处认证不认人。你在国外把护照丢了,你就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黑人”,谁知道你是谁?在国內把身份证丢了,你是盲流还是逃犯?没有身份证,你取不了钱,取不了挂号信,住不上旅馆,上不了飞  相似文献   

16.
傅如良、刘仁胜的文章“给你一个选择:清官?公仆?”指出:清官和公仆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清官到公仆称谓的变化,折射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跨越。但时至今日,在清官与公仆的选择中,还没有分清泾渭,不能完全树立起真正的“公仆意识”,这说明了封建社会官本位传统影响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劳动力公有制,还是劳动力私有制?说具体点,社会主义劳动力究竟是归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企业所有呢,还是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巳争论多年.然而在我国劳动管理对此是早有结论的: 公有制.人民公社对农村劳动力实行“画地为牢”——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公社一步,临时外出劳动要经生产队:大队、公社层层批准,并收取高额费用.农民只能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农者恒农.根本没有“自由择业”的权利.谁敢于搞个体劳动,谁就是搞资本主义.因为劳动力属于公社公有,不允许你干啥你就不能干啥.城市里,国家机关、学校、国营企事业单位实行“铁饭碗”——所有劳动力都由劳动管理部门统一招收、调配、使用.没有被招收的劳动力不能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也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宁可待业,不能个人开业.个人开业是搞资本主义,是违法行为.对于统一分配的职工,用人单位无权“择优录用”,无权辞退.只能进不能出.劳动者个人无权“自由择业”,无权请求辞职.只能“服从组织分配”,只能“服从工作需要”.用  相似文献   

18.
读《解放日报》连载的《生活中的毛泽东》,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和刘思齐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父亲教育儿子遵守婚姻法:“你找谁结婚由你作主,结婚年龄不到你作得了主吗?那就由制度和纪律作主。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送儿子赴朝参战,同志们竭力劝阻,毛泽东还是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蒋胜伟 《行政论坛》2006,(2):69-69,7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避免陷入以下误区:“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薪水留人”还是“事业、感情留人”?人是“成本”还是“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一位亲戚大学毕业,在求职求得到处碰壁之后,很腼腆地前来讨工作。爱莫能助之余,问他到底对啥职业最感兴趣,这一辈子究竟想干点啥?他说最想、最愿意当律师,只是律师得有律师资格,考试特难。 “你觉得你自己能不能考上?有没有这个潜力和自信?一年不行,两年、三年行不行?”最后小伙子下定决心,回家硬是自学两年,考上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