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青少年禁毒工作可以使青少年树立禁毒意识,自觉拒绝毒品,减少吸毒人员,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那么怎样加强青少年禁毒工作呢?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把青少年禁毒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二是要加大对青少年禁毒工作的宣传力度,其次是不断地健全、完善、落实对青少年吸毒人员的帮教措施,另外还要落实处罚措施,建立青少年吸毒人员劳教场所。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吸毒的从众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吸毒人群低龄化的趋向日益严重,而从众心理是青少年吸毒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现象中的依附心理、社会认知、适应群体的“相群性”以及从同辈群体规范的角度作了一些分析。研究吸毒成瘾的从众原因,有利了采取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的预防对策,以逐步达到最后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吸毒人员的构成是低龄化的趋势。据1998年全国禁毒展览会提供的资料,在全国查获的吸毒人员中,17至35岁的占吸毒总人数的 85%。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主体原因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矛盾性及对其吸毒心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碹  卫晓菲 《政府法制》2008,(17):46-46
作为当今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甚至有学者将其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一起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刘晓梅 《法治研究》2011,(12):70-76
基于对T市970名青少年吸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和43例个案访谈,从人口特征、行为模式、社会身份与关系网络等方面对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和吸食海洛因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调查显示,两类吸毒人员构成在总体上呈现出男性多、未婚者多、社会闲散人员多等"三多"特点。与滥用新型毒品的青少年相比,海洛因吸食者的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吸食者的成瘾性较高;其朋友圈子较小,人际关系网络相对脆弱。  相似文献   

6.
姬旭 《中国司法》2011,(10):47-49
当前,全球毒品形势严峻,国内吸毒人员数量激增,截至2010年底,全国吸毒入库人数154.5万人;吸毒和贩毒相互交织,尤其是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迅速蔓延、女性吸毒也呈攀升趋势。近年来,国家在总结以往禁毒工作经验基础上,出台了《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对禁毒体制进行了重新构建。这两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必将推进禁毒工作迈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禁毒法律制度的体系初步建立。本文是作者学习《戒毒条例》的一些思考,分析了《戒毒条例》的创新点,列举了几种常见认识误区,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比较,中国青少年吸毒比例相对要高。 中国吸毒者以青少年为主体群落,约占85%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占到90%以上。据广东深圳市1998年统计,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6—98%;其二是普遍文化程度低,身心素质差。在西北五省调查中,表明大城市青少年人群以高、初中文化为主,中小城市和农村以初中小学文化为主,边远落后地区文盲比例较高;其三在校学生的中小学生吸毒人数增长快,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忧虑;其四吸毒青少年“团伙化”,一般三五成群有固定场所,通常以家族成员为纽带,如兄弟、夫妻、亲友集结,以毒友、狱友、校友为媒体,从  相似文献   

8.
针对吸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其生理、心理情况与正常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应用GKT测试法对吸毒人员进行了模拟犯罪的心理测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吸毒人员能否进行测谎做出了科学的评判。该研究项目获昆明市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编号:2007KKR3—25)。[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其实,头发查毒不仅可以用来追查吸毒者,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警方都用这种方法来预防吸毒,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吸毒预防有效。比如,香港部分国际学校在家长的同意下,由校方不定期抽取学生的头发样本,  相似文献   

10.
30例吸毒者猝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的30例吸毒者猝死资料均证实有吸毒史,排除损伤、机械性窒息、常见毒物中毒,全部作了尸体解剖检验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发现脑、心、肺、肝、肾等多脏器损害,现报道如下。资料该30例系收集1996-2003年重庆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尸检案例。结果一、一般情况男性28例(87.5%),女性2例(12.5%);最大的37岁,最小的16岁,平均24.63岁,20~28岁占绝大多数(70%),青少年已占总数的近80%;文化程度均为高初中;职业分布:机关工作人员1例,工人2例,待业、无业人员及无正当职业27例。二、吸毒史及体型30例资料中,青少年24名,吸毒时间2~3年的法律与医…  相似文献   

11.
只言片语     
刚满18岁的女孩子,已有长达10年的禁毒志愿服务经历,并改变了39名染毒青少年的“吸毒人生”。 她——林文,是目前我国年龄最小的注册禁毒防艾志愿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毒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中国饱受鸦片烟毒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台湾、香港、澳门除外)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短短几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鸦片烟毒,而以“无毒国” 享誉于世.但是,从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贩毒集团竭力打开所谓“中国通道”,毒品问题又在中国日益泛滥起来,并导致吸毒的蔓延.而吸毒者大多数又是青少年.吸毒给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并诱发盗窃、抢劫、杀人、卖淫等种种违法犯罪行为.本文着重对中国当前毒品的状况,尤其是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崔静 《天津检察》2009,(2):43-44
在当前惩治毒品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发现很多吸毒人员以贩养吸,在吸毒的同时还参与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犯罪活动。在此,笔者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毒品案件的定性与处罚中的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期引起同仁们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吸食“摇头丸”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ST)型毒品的吸毒案例大幅增加,已经超过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尤其是在娱乐场所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等兴奋型毒品很常见,因其急性中毒死亡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摇头丸”中毒毒物检测的报告发表,但尚未见相关的尸检报道。现报道2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司法部和各地执法机构通过一系列教育项目和活动,增进警察与青少年的联系,打造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形象。他们认为如果让青少年更早接触到警察,可以帮助青少年成为守法公民。美国学校药物滥用预防(禁毒)教育(D.A.R.E.)药物滥用预防(禁毒)教育是美国一项旨在防止青少年使用管制药物的教育课程,主要向学龄前及中小学生(K-12)讲授抵制大麻、阿片类毒品、处方/非处方药物、酒精、电子烟等药物滥用,让中小学生具备抵抗同伴压力,拒绝尝试烟草、毒品和酒精的技能。希望通过教育减少学生们对毒品的需求,使吸毒失去吸引力。该教育项目1983年由当时的洛杉矶警察局局长达里尔·盖茨和洛杉矶联合学区倡议实施。项目的实施方式主要为穿着制服的警察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进行讲授宣传。讲授内容包括:使用毒品和酒精的严重后果;如何拒绝毒品;建立自尊和支持网络;认识毒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对青少年问题愈加关注,青少年暴力事件、吸毒事件等各类违法事件频繁爆出.青少年在社会、家庭和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对各种事物缺乏分辨变好坏的能力,容易被引入歧途,尽管青少年的年纪较小,但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妨碍社会治安的维护,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最重要的是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格品质,给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刚满18岁的女孩子,已有长达10年的禁毒志愿服务经历,并改变了39名染毒青少年的"吸毒人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吸毒人员向互联网渗透的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了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吸毒的新型犯罪案件。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开设虚拟房间进行"网络吸毒"。加大了公安机关收集情报线索、固定犯罪证据和查处案件的难度。为了遏制网络吸毒势态的蔓延,应加强对取证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解决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的问题,实现对网络吸毒案件的合法打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吸毒人员向互联网渗透的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了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吸毒的新型犯罪案件.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开设虚拟房间进行"网络吸毒".加大了公安机关收集情报线索、固定犯罪证据和查处案件的难度.为了遏制网络吸毒势态的蔓延,应加强对取证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解决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的问题,实现对网络吸毒案件的合法打击.  相似文献   

20.
桂劳 《中国司法》2000,(8):25-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强制戒毒劳教所筹建于1992年底,1994年开始收容劳教人员,是专门收容吸毒型劳教人员的劳教所。随着广西区打击吸贩毒工作力度的加大,被送劳动教养的吸毒人员逐年增加,年龄结构也日渐年轻化。据统计,截至1999年2月底,该所收容在所的劳教人员中,16-29岁的占全所劳教人员的60.4%,30-39岁的占全所劳教人员的354%,而40岁以上的仅占4、2%。可见,该所的青少年劳教人员已占90%以上。如何做好这些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使他们脱离毒品、重归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该所干警认真执行“教育、感化、挽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