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韧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形成于秦汉时期。各朝相沿不息。实施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试官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上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对今天实施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隋唐以来中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纵观科举历史嬗变过程 ,辟析众说 ,本文认为科举“源于汉魏 ,肇基于隋 ,确立于唐”。这项制度具有“贤能治国、为我所用 ,竞争公平、标准客观 ,立法保护、稳定连续”的合理性 ,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西方文官制度也产生过影响 ,对我国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开选拔干部考试 ,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4.
张迁 《瞭望》2007,(22)
媒体披露,中组部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对全国各地新任组织部长进行轮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优良的作风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七大。组织部长可谓“选官的官”,他们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官的官”选择什么样的领导干部,关系到十  相似文献   

5.
明代统治者的官吏考核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明王朝建立之后 ,太祖朱元璋及其传人牢记“为治本于任官”的古训 ,适应封建社会后期高度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积极“仿唐虞成周之制”,“远稽汉唐 ,……亦参以宋朝之典 ,建立起了一套“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的、颇为详备的官吏考核制度 ,并为清代所取法。其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 ,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等的客观要求 ,并“通过人们的意识所形成的”。明代统治者之所以能够总结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级森严 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刑不上大夫"的礼教思想是"官当"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条件。"官当"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灭 亡而归于消灭,但其对现代社会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数领导干部怀有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就是"官当"制度 的遗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权思想的土壤,对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试官”看干部试用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历代成败兴衰 ,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 ;用贤则兴 ,信邪则衰 ,已为人们所共识。因此 ,几千年来 ,明君贤相以及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在探索求贤用能之道 ,其中“试官”就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发掘总结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完善当今的干部试用期制度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仍有现实意义。一、“试官”的历史源流据史学家考证 ,中国古代试官之法 ,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唐武后天授二年 ,凡举人无贤不肖 ,尽加录用 ,设试用的官以安置 ,试官盖源于此 ,其后各朝相传”(《辞海》)。其实 ,试官求贤之法 ,早在原始公社的尧、舜时…  相似文献   

8.
察举制度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对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西汉建立之初,历练世事、老谋深算的刘邦认识到秦亡原因之一,就是天民之秀杰的“士”无容身之地;再加上儒生陆贾“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进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在天下初定时,就着手登进新的人才,于公元前196年下诏,令各级臣下举荐贤才:“贤士大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廉政史鉴》典章制度卷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监察权是治权之权,监察官是治官之官;监察与权力相伴而生;监察权是耳目之寄;国家要培养监察官的锐气;监察官有特殊的任职要求;监察必须保持充分独立。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注定就是一个悖论,只要分权和民主还未得到启蒙,这个悖论就难以克服。了解这些,对于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丰富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能廉”制度建设;要着手于完善领导干部激励保护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促廉”制度建设;要着重于实现权力运行的法制化,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保廉”制度建设;要着力于完善监督约束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必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英 《党政论坛》2001,(2):37-38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人的管理 ,“以人为本” ,这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中外许多成功企业的例子 ,都已证明了这一点。例如 ,日本的“丰田公司”、中国的“宝钢集团”。而人的管理 ,又要求我们突破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起崭新的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因此 ,可以说 ,建立起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项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最…  相似文献   

12.
行政体制改革是关于行政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定位、行政运行的制度安排。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和有利于管理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来设置与定位;行政运行体制改革是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行政组织体制改革是改革科层制,推进组织体系的扁平化;政社、政企关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形成政府、企业和社区三足并行的社会结构;公务员制度与选官制度改革要根据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赵世明 《学理论》2014,(5):103-104
针对中国当今法律刑事诉讼的判决和刑罚执行的现状,同中国古代法律"官当"制度的对比,为了更好地贯彻法律刑罚平等,实现司法公正,对司法公平提出一些建议如下:在公开审判过程中做到更大程度的公开,披露更多的非秘密性案情;在执行阶段要切实保证犯罪人员的平等;法院要真正地做到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14.
选官制度是古代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于国家或政权正常运行是重要的支撑。从我国的历史变迁看,在不同的时期对选用官吏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有别于晚近相关论著认为中国监察制度之设立始于战国的观点 ,认为此前的礼治时代早已有监察制度的实施。它的形式包括“天监”、“史监”等多种 ,不主一官。战国时代的社会变迁 ,最终导致这些礼治时代盛行的监察制度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有两类人杀人不偿命,一是“朕即法律”的皇帝;二是掌握司法大权,或可以任意操控司法程序的高官。北宋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或三军总司令)高俅年轻时是端王赵佶(宋徽宗)的球友。有一次喝酒,众泼皮言说跑官买官,高俅对小混混们的志向颇为不屑。高俅说:“做官就要做杀人不偿命的官。”众人惊愕。从《水浒传》中林冲“被犯罪”一案看,高俅做成了“杀人不偿命的官”。  相似文献   

17.
商正 《瞭望》1989,(Z2)
“官倒”倒钱,“倒官”倒权。这二位倒爷,在当今的“倒”坛上,大显身手,各领风骚。前者,是经济头脑,从商;后者,是政治头脑,从政。不过,“倒官”以后有了权,亦可进行“官倒”;可见同为“倒”,“倒官”较之“官倒”,又高出了一个层次。 无论是“官倒”还是“倒官”,在“倒”的过程中都打着官的印记。“官本位”的观念与制度,在中华大地上蔓延了两千多年;如  相似文献   

18.
“举孝廉”是我国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的一种方式。这一制度对汉代的人才选拔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探究孝廉制度的发展变迁,以及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学人加深对汉代选官制度的认识,同时为当代廉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陆先荣撰文指出:改革重“官”轻“专”的制度,已是刻不容缓地要提上政治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了。 一、从选拔上看,对“官”松,对“专”严。 二、从肩上的担子看,“官”轻“专”重。由于现在机关工作任务不清,职责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官二代”的不正之风有越演越烈之势,已经破坏了党的形象,并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很严重危害.具体表现为:“官二代”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社会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更容易导致钱权交易,滋生腐败,直接助长了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导致官员近亲繁殖,污染了“官”场环境,不利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容易导致“仇官”现象.如果“仇官”现象再交织着“仇富”现象,这会使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必将受到严重威胁,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之策是:消除“官”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利益,要严格规范亲属回避制度监督,要公开官员选拔的全过程,加强全方位监督,要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最起码的党性,要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