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年的住房状况和主观阶层认同是关系到青年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住房负债(包括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会显著降低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提高青年阶层认同向下偏移的概率;(2)“有房无债”的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显著高于“无房无债”的青年,但是“有房有债”的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与“无房无债”的青年并没有显著差别;(3)机制分析表明,住房负债主要通过降低青年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削弱青年的主观幸福感来影响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4)异质性检验表明,住房负债对主观阶层认同的负向影响在城镇、教育水平较低、中等以下收入的青年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住房负债对青年主观阶层认同的深刻影响,拓宽了住房分层研究的视野,对青年的家庭资产配置、债务管理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聚焦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影响,基于住房的居住、投资和权益三种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即:安居效应、财富效应、服务效应,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住房产权可能影响青年群体阶层认同的中介效应,即公平感知的心理机制。研究将全国范围的代表性样本数据(CGSS2017)和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数据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的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住房成为青年人评价自身阶层地位的重要指标。第二,住房的安居效应、财富效应、公共服务效应对不同青年群体存在差异性影响。第三,住房产权对青年群体的阶层认同存在心理机制的中介渠道,拥有自己的房子,部分地通过提升青年群体的公平感知,影响了他们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民众的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观绩效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学界也认为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文化价值观对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参与行为以及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在统计上并不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而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和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对青年中间阶层政治信任有显著的影响,政治文化价值观认同比后物质主义主观绩效评价具有更加强烈的影响力。这些发现显示政府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来获取政治信任的管治方式在青年中间阶层已奏效不大,青年中间阶层的政治信任已超越了物质性的维度。随着社会多元利益诉求的增多,如何处理依法办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放慢之间的张力是政府需要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中间阶层的探讨一直以来是相对于上层和下层进行比较而研究的,而对中间阶层内部混杂成分和多重认同的探讨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职业类型角度探讨青年中间阶层的社会想象与认同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社会的认知是较为一致的,都较为认可当前的中国社会类型为金字塔型,希望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社会;他们的高消费现象并不显著,青年教师和青年公务员都有较少的休闲心态和较高的焦虑心态;青年教师更能看到社会冲突。总体而言,不同职业类型的青年对于社会认同、阶层认同、社会公平、冲突等看法大体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青年教师在各方面无疑都是更具批判性的,而青年公务员则相较为认可社会的公平和合理程度,青年白领则处于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6.
黄勤锦 《前沿》2013,(17):16-18
青年阶层固化造成青年对分层合法性怀疑、生活无力感、缺乏进取创新、犯罪率高、身份焦虑、社会腐败横行。社会流动促进青年社会认同、阶层互赢共生、政治清明、社会活力、价值观健康。社会流动的动力因素包括生产力、政治、教育、结姻、单位等。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近年来对中间阶层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虽然学界对如何界定中间阶层的看法不一,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将走向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导的社会。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的观念和行为往往主导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走向。基于青年的特性,聚焦青年中间阶层就显得尤其必要,而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公务员和青年企业白领是青年中间阶层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息息相关。作为最富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青年中间阶层既富有朝气,又富有梦想;既带有时代的历史印记,又带有未来的前景想象;既有前行中的喜悦,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从这一群体出发,对其社会认同、政治态度、幸福感问题等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青年群体的婚恋观是一个群体价值观的侧面,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婚恋观不断趋于自由、平等、开放与自主。青年婚恋观是整个社会环境与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更是青年自身根据个人背景和自我评价与认同,进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性别和阶层认同对青年婚恋观有重要影响,只有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文化,正确、理性地评价自己,青年群体也才能建构出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阶层自我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阶层自我认同普遍偏低;城市居民的阶层自我认同显著高于农村居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城乡居民的性别、生活所在地、身体健康状况、个人受教育年限、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住房面积、相对经济地位、总体快乐程度、工作满意度条件等因素都对其阶层自我认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空间拜物:城市青年住房消费的仪式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年的住房消费从一开始便赶上了去福利房时代,在涌动着资本、权力、认同和地位的住房市场中,城市青年无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一轮又一轮攀升的房价,像赶赴盛宴一样投身住房消费,对CGSS2005的数据库18至35岁青年被访者的SPSS分析也证实这点.城市青年在参与住房消费过程中已呈现仪式化倾向,他们的购房行为已从集体消费转向集体展演,对住房的认同已从经济资本扩展到符号资本,由此建构的住房阶层也正演绎为住房神话,这种空间拜物情结能否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得到消解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社会制度和国情的不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内容.各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上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注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袁洪亮 《岭南学刊》2009,(1):81-84,120
市场经济社会的个体主体性原则和目前我们国家个体主体性建设落后的现实及其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哲学和史学研究,这是我国近年来人学研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学研究基本上局限在哲学领域,属于哲学人学。它首倡加强对个体人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其学科的局限性使它无法继续深入到人学研究的核心层次——对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历史考察。而人学的历史化既克服了哲学人学的局限性,又能有效摆脱史学本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目标的设置与评估主要是一个集中化的过程,是贯彻上级政策的一种手段。当绩效评估不可避免地和地位、荣誉、晋升或收入联系在一起时,指标体系的设计实际上成为奖惩体系的设计。目标设置与评估的集中化以及压力体制和干部任期制等的交互作用导致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荒谬行为和短期行为,并使目标设置与评估失去导向作用。公众参与、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灵活的目标设置与重视公众满意度是绩效目标设置与评估指引价值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采购和会计支出系统中,业务发生频繁,会计凭证量大,涉及专业性强,致使对采购舞弊查证困难,本文从采购内部控制和舞弊查证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夏鲁平 《新东方》2002,11(4):52-58
台湾与海南在自然资源条件方面比较相象,但是农业发展基础差距很大。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海南农业已经大大缩短了同台湾农业的差距。海南农业快速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1、经济落后地区开发之初政府主导的集约式集中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效果明显;2、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海南的竞争潜力。海南农业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的两个难点:充分尊重农业生产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与小农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分析大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大连市创新发展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及重点,提出大连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对策措施:推广都市农业理念,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和设计,强化政府的协调与服务功能,培育都市农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