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世界"这一表述由来已久,它具有多样化的概念和不同的解读维度,通常被理解为文化空间和文明空间。"俄罗斯世界"作为国家理念,出现于苏联解体之后,服务于普京政府推广俄语、联合境外侨民的地缘政治战略,以及通过非政治途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发展目标。在"俄罗斯世界"国家理念的落实中,俄罗斯东正教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助推俄语发展及俄罗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境外俄侨的联合等方面。在政教合作过程中,国家令东正教会的对外行为合法化,而东正教会则加强了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话语权。东正教会对"俄罗斯世界"理念的关注与迎合,除了共同的对外合作利益驱使,还有其特殊的教会构想:使东正教成为"俄罗斯世界"的精神内核,使东正教会教规成为制度基础,使拜占庭模式成为理想模式。因此,俄联邦政府和东正教会名义上认同"俄罗斯世界"的文化空间性质,实际上却着眼于各自利益,为其赋予了不同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27日,俄罗斯东正教都主教基里尔以高票当选第十六届莫斯科及全俄大牧首,2月1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登基就职,成为苏联解体后的首位新选大牧首。基里尔属东正教世家后代,是一代神学名师,德高望重,长期从事宗教外交,被誉为东正教会的外交部长。鉴于东正教在当代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生活和对外政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及俄当局对东正教在华传播的高度重视,基里尔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维护俄罗斯东正教的统一与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张梅 《西伯利亚研究》2008,35(1):33-35,43
20世纪末,东正教在俄罗斯土地上重新发展起来。信众人数增多,教堂数量增长,媒体广泛宣传,东正教在国家政治、文化、军事乃至外交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无论谁将出任俄罗斯总统,东正教对俄的影响都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伊斯兰教等。俄罗斯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主要信奉东正教,而俄北高加索地区各民族的主要宗教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俄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既有在沙俄和苏联时期被打压、同化的低潮期,也有在当代俄罗斯迅速发展的壮大期。目前,俄罗斯穆斯林人口在快速增长,伊斯兰教已成为俄第二大宗教,是影响俄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会积极关注青年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素养.为了更好地管理教会青年工作,号召青年参与教会服务,莫斯科牧首区建立起相应的教会青年管理机构,成立全俄东正教青年运动组织,同时还制定了规范青年运动服务工作的官方管理条例,明确了四级协调组织结构及其具体工作职责.目前,俄罗斯东正教青年运动服务工作涉及传教、社会援助、东正教...  相似文献   

6.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重要教派之一,与天主教和新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世纪末传入俄罗斯,并被立为国教。东正教在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有着特殊地位,实际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7.
帝俄时期,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俄罗斯东正教会承担了国民宗教教育的全部任务。宗教课不仅在教会学校开设,而且还遍及国民教育部属的各类世俗学校。如今,宗教课再次走入俄罗斯世俗学校的课堂,成为当代俄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俄罗斯世俗学校中宗教课的恢复是俄东正教会多年努力的结果。虽然这一过程一直伴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非议,但是精神道德培养作为当代俄罗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俄罗斯官方的认可。宗教课在俄罗斯世俗学校普及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东正教会除从事神职活动外 ,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1~ 14世纪期间 ,东正教会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改变了罗斯进出口物品的种类 ;教会特权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不仅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库,也沿袭了苏联的核战略。核战略的核心是核遏制。现在俄推行现实遏制战略,其目标是提高核武器在国家政治、安全、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核遏制力度。近期,俄会继续推行这一战略,以捍卫其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东正教是俄罗斯标志性的社会文化符号之一。宗教的复兴与回归是全球治理的趋势。东正教与世俗政治的融合渗透进入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层面,影响着政治精英对于外交政策的构建。2012年5月7日,普京开始第三届总统任期,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涉华外交中更加积极地利用东正教。在中俄战略协作的大背景下,在明确双方战略意图的基础上,坚定原则、创新合作,中俄正教事务亦可展开建设性的"宗教共治"。东正教在俄外交中的积极角色也启发我国开展"宗教外交",发挥宗教的"正向"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