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美菊 《党史文苑》2006,(10):65-67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征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正确荣辱观的榜样.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具有现实意义,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要     
弘扬长征精神抓好五个结合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柏树岭学校谢刚陈涛:目前,长征精神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展开。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教育我们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为祖国振兴和民族未来而奋斗,中小学校作为弘扬长征精神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在学习中应该积极带头,抓好五个结合。一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当前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牢记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革命的优良传统,以服务人民的事业为荣,积极奉献教育事业。戒骄戒躁,排除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官僚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4.
刘丽霞 《新长征》2006,(9):56-57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根本,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所在。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深入领会长征精神的精髓,探索这一精髓的形成机理,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70年前,红军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长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1997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重走红军长征路曾写下30余万字的《长征行》一书。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约请石仲泉同志撰写文章,解读长征精神,以期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振兴的道德保障,更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提倡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弘扬正确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调节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导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壮举。长征的胜利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预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胜利,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史上的一座丰碑。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长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中央领导集体,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成熟,保证了党的先进性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它震撼全国、震撼…  相似文献   

9.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正式宣告了历时两年的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红军将士历尽艰险、浴血奋战,充分发扬革命乐观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不断开展着的文化宣传工作密不可分。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文化宣传是中共红色文化传播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日后曾这样总结:"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11.
喜逢国庆,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回顾70年前那为世界瞩目的伟大历史事件,愈发体会到长征胜利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巨大现实意义,更加感受到长征精神为我们传承的历史责任和无穷力量。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11)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既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小康的行动指南。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传承长征精神,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精髓和内涵,用长征精神指引湖南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开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精神,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我市关工委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共青团晋江市委等单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幼儿园老师和工厂企业员工参加省委党史研究室等9家单位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把知识竞赛作为市关工委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的“十个一”活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3)
长征可称为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长征的背景,对长征的基本内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进行了解读。新的长征路上,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他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关于长征的诗词,是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升华。让我们以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为线索,沿着一代伟人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胸怀探索长征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感受那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许圣元 《唯实》2007,(3):31-3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正确的政绩观明确了价值目标,提供了实现途径,规定了保证措施。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长征歌谣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长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长征歌谣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长征歌谣的分类研究,来论述它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长征精神是一种先进的意识与文明的缩影,是红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长征精神是无产者翻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艰苦奋斗、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是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阶级友爱精神,是一种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共产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对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对于社会中受教育最多的大学生来说,建构正确的荣辱观更加重要。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精品纷呈。在这些优美的诗歌中,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强烈的担当意识、高远的人生理想、乐于奉献的精神,至今仍在鼓舞和感染着人们。本文以诗歌鉴赏为例,分析了诗歌蕴含的诗美和诗理,试图借助诗意美陶冶这一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审美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寓教于乐的接受和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在这场远征中产生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