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穗彦 《东南亚》2009,(2):89-90
2009年5月25日,“地区形势发展与中巴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Islamabad)“三所合作研讨机制”下的第3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利德·拉赫曼教授(Khalid Rahman)、学者阿曼·乌拉·汗(Aman UHah Khan)和穆罕默德·萨利姆·扎法尔(Mohammad Saleem Zafar)以及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费萨尔·拉赫曼(Fazal ur Rahman);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5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总统奥巴马对国防部副部长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担任国家情报主任的提名。克拉珀成为继约翰·内格罗蓬特、约翰·麦康奈尔、丹尼斯·布莱尔之后的第四任美国国家情报主任。作为一名空军退役中将,克拉珀具有丰富的情报工作经历和成功的情报任职经验。然而,美国政界对其却存在很大争议,以致参议院在奥巴马今年6月5日对其提名两个月后才予以通过。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8-30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以“亚洲和平与安全: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有6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分别来自国家部委、军队、高校和媒体,以及韩国、印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来自中国台湾的学者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李义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长梁守德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关贵海副院长、韩国驻华公使石东演先生和全国高…  相似文献   

4.
6月23日,中国侨联举办座谈会,迎庆香港回归。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侨委主任杨泰芳,中国侨联副主席何添发、黄军军、陈兰通、朱添华、郭麟恭、罗豪才、林丽蕴。还有侨联侨办老领导彭光涵。林修德、张楚报、萧岗、徐发注。谢被乃。侨界知名人士雷天觉(中科院院士)。励承豪(全国政协委员)、姚有多(全国政协委员)、黄梦玲(全国政协委员)、郭祥喜(全国政协委员)及廖乾初、王文教、陈香美等。中侨联委员及侨联机关司局级干部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座谈。杨泰芳主席主持了座谈会。出席会议人员怀着洗雪国耻的宿愿,振兴…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12月)11月9日"索契—2014"组委会新闻处发布消息称,索契冬奥会将为媒体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11月13日莫斯科州劳动就业委员会主任尤里.拉戈津表示,莫斯科州外籍劳工配额将缩减45%,由原来的14.92万缩减至10.23万,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21日,莫斯科市议会高票通过俄罗斯联邦政府前第一副总理、政府办公厅主任索比亚宁·谢尔盖·谢苗诺维奇(C06anHnCepreflCeMenoBHa)担任莫斯科市长的任命。5年前时任总统普京任命索比亚宁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时就在俄政坛引起极大震撼,产生了轰动一时的“索比亚宁现象”。而今,他又被总统、总理同时寄予厚望,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莫斯科这艘航船的舵手,将引领这一拥有105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开启“索比亚宁时代”。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12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主办"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特邀请本院俄罗斯所研究员王郦久、欧洲所所长冯仲平、日本所所长杨伯江、亚非所西亚非洲研究室副主任唐志超、安全与战略所所长李伟和世界政治室主任高祖贵、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等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及其对各国的影响以及反恐在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国家安全局法律总顾问马修.格伦.奥尔森(Matthew Glen Olsen)为新一任国家反恐中心主任。作为新一任政府反恐事务的最高官员,奥尔森除了要担负起政府首席反恐情报顾问的职责,还将负责制定政府有关反恐行动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9.
鞠海龙: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海权战略、南海问题、地缘政治、海权强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海洋政策研究。鞠海龙教授已出版个人专著6部:《中国海上地缘安全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亚洲海权地缘格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海南侨务工作概论》(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中国海权战略》(时事出版社,2010年).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15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布了《2009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此指导美国情报界未来四年的工作。“报告”在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的领导下,由情报界16个机构共同制定,并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成员的认可。新版“报告”是美国情报界第二次公布的国家情报战略报告,一方面反映了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国家情报工作承担的新使命;另一方面则继承了前一阶段国家情报转型的成果,继续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初,美国基于布什政府对外战略与政策实践的教训与经验,提出“转型外交”,意在加强外交手段在实施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但由于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身份所决定的美国在动用武力方面的内在冲动,军事力量仍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转型外交”实际上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也服务于以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避免深陷伊拉克泥潭开始实施"退出战略".2009年6月30日美军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就是其摆脱伊拉克困境的重要步骤,也是美国新一轮战略收缩的标志性事件.但美军撤离给伊拉克留下安全真空,使伊拉克安全形势脆弱性日趋凸显,恐怖暴力活动重新抬头.这使美国的"退出战略"进退两难,无论如何取舍都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非洲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美国推行其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有效武器以及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非洲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也是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人权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人权与非洲民主化、人权与非洲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联系来剖析美国对非政策中“人权因素”的两面性本质,指出美国对非“人权外交”的出发点和实质是捍卫其价值观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无赖国家”及美国对其政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华 《国际资料信息》2004,(9):19-23,26
“无赖国家”的概念由美国提出后,就逐渐在国际社会流行开来。冷战后,美国把“无赖国家”确定为世界及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诠释,对其政策则随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5.
Wang: I believe that the above comparisons of the two "wars on Iraq" are excell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it clear that its present military actions are aiming at "toppling Saddam. " It seems that Washington has long made preparations for the actions, and will do mor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近读甄炳禧同志新作《美国新经济》,忍不住想说几句话。  记得80年代初,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砞葆一先生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一书后,当时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后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陆续都有关于美国经济的专著问世。近些年,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著述也很多,但像《美国新经济》这样洋洋37万言,从学术的角度,专门论述有关问题的著作还不多见。  本书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新经济作了系统的论述。迄今,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的认识。甄著对此虽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形成和30多年来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复杂多变的实际进行了回顾,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geopolitical terms, despite its broader global signific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rising China and a hegemonic America, had nevertheless all along been confined largely to East Asia, or the "Eastern Front," where issues like the Taiwan question, the nuclear program of the DPRK as well as bilateral trade, economic and military exchange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observers or analysts.  相似文献   

20.
《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51年2月起,美日双方开始酝酿制定<美日行政协定>.而在美方内部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协定的内容分歧重重.后由于杜鲁门施压,美国加快了谈判步伐.在谈判中,美日间主要围绕美军的基地权、裁判管辖权和联合司令问题进行激烈的谈判,期间美日双方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甚至约定口头密约,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定的签订,强化了美日间的主从关系,也加速了参议院对旧金山双约(<旧金山对日和约>及<美日安全条约>)的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