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官吏的法制思想徐臻孙刚法制思想,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制度、法律现象的思考、意识、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是社会思想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法律制度虽不尽完善,但某些成文法律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理性化。法制思想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受到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唐律既是中国传统法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这一法制的集大成者,堪称楷模与典范。唐律总结、发展了以往法制的成果,把中国传统法制推向成熟,这突出表现在法制指导思想、法典结构和内容、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唐律揭示了唐朝以前中国传统法制的历史,显示了唐朝前期传统法制发展的历史,开创了唐朝以后一些封建朝代传统法制发展的历史。唐律中的中国传统法制内容具有真实性、连贯性、规范性和理论性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汪庆红  杨帆 《河北法学》2006,24(3):156-160
张晋藩教授的近著<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从法制文明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无论是其理论假设还是在研究对象的定位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范式建构上的积极意义.尤为难能可贵的在于该书克服了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现有的革命法制史和法制近代化两种范式的缺陷,因而对于探索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更为科学的分析框架、推进这一研究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20世纪的中国社会经历过三次历史巨变与三大法律革命。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发生的一场法制创新运动,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文章就如何看待西方法律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如何理解传统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如何认识法制变革进程中的政府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翔  梁琼 《政府法制》2008,(24):24-26
综述 法制信息化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法制信息化是一门应用技术或工具,通过一定的电子技术手段实现法制工作信息化的要求.法制信息化技术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众多,只要是与中国法制相联系并对其形成支持的技术都可能视为法制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杨振山中华法系有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是,在近代法律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法系逐步走向崩溃。从清朝末年法制改革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历史的观点进行观察,今天的法制改革实质上是清末法制改革的继续。它表现了一个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过程之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法制思想,乃是这场法制变革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分析研究邓小平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邓小平关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基本目标、价值取向、模式选择等方面的理论见解,进而强调必须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其法制思想的指导下,推动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制的进化与中国法制的变革——走向法治之路蔡定剑本文从阐述人类社会法制进化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首先需要实现法律精神的现代化,并依现代法精神对...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这是一种现代法制,与中国古代的法制在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语言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这一现代法制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是:废除清朝的古代法制,接续了清末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影响民国其他时期的法制等。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就已有租界与华界之分。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华界,这时华界的法制与租界的法制也有了差异。主要表现在适用时间和地域、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等方面。在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法制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其中包括:中央法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法制实施情况和法制精神值得弘扬等。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历史地把法制改革纳入了中国全而改革的大潮之中。法制改革,作为革除法制领域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传统因素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而又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法制任重而道远,理论与现实、传统与发展,都离不开对法制历史的分析与比较,因此研究中国的法制应当研究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发展的因果关系、沿革轨迹、利弊得失,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中国法制的健康发展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狱学刊》2002,(6):110-110
公丕祥在《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上撰文《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指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条件。众多的文献分析表明,到了19世纪初叶,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尽管在质的方面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之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行政法制现代化模式之理论检讨由于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动力机制以及在处理和解决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时的价值选择不同,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在速率、规模、发展机理和历史道路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他国的本国特色,形成不同的社会发展范型,而科学分析和理性把握这种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性是深刻理解和全面透视一国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行政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和标准关注的乃是各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共性方面,那么,行政法制现代化之模式的分析关注的则是各国行政法制现代化发展的民族特色问…  相似文献   

15.
肇端于清末法制改革的中国法律现代化历程迄今已有一个世纪,今日中国所进行的声势浩大的立法活动依然是这场运动的延续,除非中国法制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这场运动将无停息之日。在对中国合同法历史变迁的考察中,我们可以体味百年来法制变革所经历的困境与艰辛,并为我们苦难的中国逐步摸索到步入康庄大道的路径以及在近20年的法制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进步深感庆幸。一部合同法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法制变革史与经济社会变迁史。一、中国合同立法的回眸我国古代合同法的表现形式为礼制中的有关规定及民事习惯,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始于19…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法制都有一种相应的精神品格与其相拌随。这种精神品格严整的观念形态即为法制理论。要完整地研究一种法制,不能不研究它的理论表现;要深入地研究一种法制,更要着重地研究它的精神品格的高级层次——法制理论。研究中国法制理论40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头30年间它的命运不济。虽然建国之初法制理论研究曾经有过一些生机,但很快就逝去了。在阶级斗争被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杠杆的历史环境下,法制不能不越出常规轨道而在长时间里踯躅不前直到被完全废弃,法制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法制亦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性的时代转型。深入探究这一进程的法律特征、历史规律及社会意义,对于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法制变革进程的基本走向,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高兴地看到,由公丕祥教授主编的《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卷)——“激荡的法制变革浪潮”(以下简称《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刑事政策论纲黄晓明考察中华法系的沿革和特点,我们赞同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古代刑法史是中国法制历史的主干。①从历史渊疏来看,法制发展早期,法源于刑,刑与法雷同,无严格界限。古曰:"刑,常也,法也",②"井(刑),法也",③又有"苗民弗用录,制以...  相似文献   

19.
杨飞 《法制与社会》2010,(13):14-15
伴随世界整体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中称其为法制现代化的中国风。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背景、法制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法制现代化的比较、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简略介绍了法制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杨堪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继续高扬实事求是的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