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其中的主要部分。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历程分为四个小阶段:第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三大——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第二,从中共十三大到中共十五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蓝图,选择改革的路径;第三,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中共十六大——总结经验调整思路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第四,从中共十六大到中共十七大——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作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因此,解决这一课题思路之一,就是要认真研究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如果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整个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去分析、总结,历史告诉人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三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色彩,改革的演进逻辑是党和政府(政治领导人)在历史情境和中观制度框架约束下展开的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过程,这种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的核心是"团结多数",争取最广范围和最大限度的政治支持,以实现"稳中求进",其逻辑结果就是渐进式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建立的,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必须坚持的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思路出发探寻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动摇,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特别注重改革的速度、时机、条件、措施和方案等的选择,因此渐进性是其一以贯之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探索试验是渐进改革的背景。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试验,政治体制改革更具有特殊的困难性。二、政治稳定是渐进改革的基础。三、经济发展是渐进改革的条件。四、过渡转化是渐进改革的途径。我国的选举制度建设、领导干部任期制和退休制建设都是通过过渡转化的途径进行的。渐进改革是符合我国情的选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正式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的要求。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对中国改革全局的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实际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破与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矛盾,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慎重、稳妥地进行,应当选择适合作为试验性、探索性、示范性领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司法改革作为突破口,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文章对司法改革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选择执政党推动的模式.执政党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呈现出政治体制改革有赖于执政党建设推动,执政党建设契合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既有的基本政治制度,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与持续深化、成效显著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相比,政治改革显得步履维艰、严重滞后。因此,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已成为中国现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为基础,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复杂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革命胆略在政治体制问题上突破禁区,更新观念,阐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根本目标及改革的原则和方法等。这是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杰出理论贡献,它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和具体任务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人民民主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愈加兴盛。只有高扬人民民主旗帜,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代会见证了它的起承转合、发展完善。对这些党代会有关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总结,能够深化我们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热议的焦点。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此,必须认清这一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矛盾凸显,政治、社会、文化、经济交叉影响日益突出,这些影响甚至关系到改革事业的成败,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很多制度化政治体制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很多,但现实中不可能全面地解决,这里只能限于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分析。因此,从政治投票以及制度化院外活动等方面重点分析中国制度化政治参与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助于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改革模式造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治体制对经济的不适应逐渐凸显,政治改革势在必行。行政体制作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结合部,是大规模启动政治改革的前奏,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政治改革的基础。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是行政体制对建设法治化国家的有力回应,也是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战略选择、实践推进都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影响 ,它必将推动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法制化。中国政府应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更新政治观念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推进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迄今已进入第34个年头。34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不少问题,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系统性和可操作的角度看,有五个方面的改革值得期许。  相似文献   

19.
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这是深入改革的关键。其理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前提,必须同步发展;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必须同步发展;从改革的实践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对政治权力配置的调整优化。一方面,在政治体系内部,实现权力之间良好的分工合作与有效制约。另一方面,在政治权力体系外部,实现政治权力与市场机制、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政治权力下行分散的演变逻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依据并为其提供方向性指导。政治权力的配置形式,集权、分权、授权、还权则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