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甬政发[2015]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现就完善我市《工伤保险条例》贯彻意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工伤保险费补缴问题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按如下办法补缴:补缴费率按办理补缴时该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确定。补缴基数、补缴月份数以及补缴总金额的确定,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今后,沈阳市内的个体工商业户,必须给员工缴纳工伤险了。参保费用均由个体单位缴纳,雇工个人不用自己缴费。这是沈阳市首次将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而且,如果雇工单位停止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雇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由雇工单位负责支付。  相似文献   

3.
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工伤保险费费率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关于确定费率的基本原则。工伤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也就是当期征缴的工伤保险费用于支付当期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及其他合法支出。因此,工伤保险费费率的确定,应该保证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及各项合法项目的支出,同时又不能使基金有过多的积累。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条例规定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二是确定不同行业的差别费率。为了体现工伤保险费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使用人单位的缴费与所属行业风险挂钩,条例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确立了工伤保险费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的制度。行业差别费率的确定按下列程度进行:一是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调查摸  相似文献   

4.
今后,沈阳市内的个体工商业户,必须给员工缴纳工伤险了。参保费用均由个体单位缴纳,雇工个人不用自己缴费。这是沈阳市首次将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而且,如果雇工单位停止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雇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由雇工单位负责支付。  相似文献   

5.
问:哪些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答: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05,(2):39-39
职工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时,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哪个单位出了工伤,就由哪个单位依法承担责任。劳动保障部近日对《工伤保险条例》的8处规定作出补充说明,旨在更全面地保护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工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的社会保险之一。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霞浦县三沙华丰工具有限公司的老板和职工深有感触。2004年该单位职工195人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全年缴纳工伤保险费10336元,当年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2起工伤事故,社保公司按规定及时支付给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日前,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德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宁德市工伤保险费补缴确认管理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未参保职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补缴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受伤员工可享受到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根据规定,此政策适用于宁德市内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补缴工伤保险费包括用人单位所有未参保职工及其未参保期间应缴纳的全部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政报》2014,(13):4-10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逐步建立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称《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10.
一、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是影响扩大覆盖面的直接原因 按照目前国家有关规定.企业缴纳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保险费加总则费用计为”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6%.工伤保险0,5-1.5%.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06%.总计约为29%左右。还没有加上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工资总额30%多的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各种统计结果.明显高于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另外.还有职工个人养老保险为8%.医疗保险为2%.失业保险为1%.总计也在工资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问:我同时在两个单位打工,办了两个工伤保险,受伤后是否可获两份赔偿?周何停律师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社部函【2004】256号)第一条"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由此可见,你在两个单位打工,分别在两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劳动保障部:兼职者可享工伤"双保险"职工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时,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哪个单位出了工伤,就由哪个单位依法承担责任。劳动保障部近日对《工伤保险条例》的8处规定作出补充说明,旨在更全面地保护职工利益。此次劳动保障部对其作出的补充说明除上述内容外,主要还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确定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合理适用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立法应根据侵权行为的主体及其主观状态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适用模式:用人单位侵权引发的工伤救济一般采用替代模式;用工企业若存在主观方面的故意行为或者是重大过失及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则采用补充模式;用工企业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亦采用补充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风险,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长治久安格局,国家建立了职业伤害保险制度。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伤社会保险,安全生产法第43条规定,从业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各类企业、雇主均应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二类是对高危行业建立了商业保险制度,一般采取团体  相似文献   

15.
“同工同酬”不等于“同岗同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原告徐某于2007年8月到被告某机械公司工作,因徐某未达到独立当班要求,机械公司安排其与刘某共开一台车床。同年10月,徐某在从事钻床打孔过程中受伤。经鉴定,徐某构成八级伤残。因被告机械公司未依法为徐某缴纳工伤保险费,徐某起诉要求机械公司赔偿其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和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共计1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6.
<正>渝府办发[2015]8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稳定,经市政府同意,适当调整我市社会保险费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从2015年3月1日起,全市失业保险费率统一调整为2%。费率调整后用人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二、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后的最高费率由7%调整为6.6%。三、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市职工生育保险费率由0.7%调整为0.5%。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 (以下称《条例》) ,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 ,促进工伤预防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以下称用人单位 ) ,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 (以下统称职工 )缴纳工伤保险费。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 ,均有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  相似文献   

18.
发生工伤后,福州各家单位和企业各自补偿标准不一、补偿较低的现象将改变,工伤人员补偿标准也将提高。福州市政府近日出台《福州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工伤保险费委托地税机关征缴,并统一工伤待遇支付标准。该办法适用于今年元旦起发生的工伤。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2004,(1):73-73
根据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应缴纳失业保险费。具体缴费办法是,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动态     
职工医疗保险标准确定 国家明确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2%,这两个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呢? 据1996、1997年两年统计,全国职工医疗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近10%,其中,财政和企业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约占工资总额的7.8%,如果扣除不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开支的离(?)人员医疗费和企业工伤、生育医疗费,约为6%左右。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