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过去20年,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浪潮喷涌不息,浮躁与创新,功利与务实,娱乐与跳跃,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像万花筒一般,展示着一幅幅抑或黑白抑或彩色的图景。时代的特征来自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吃、穿、住、行,一切都在悄然改变。而我们的婚姻,作为维系社会男女的惟一合法体系,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唐剑锋 《乡音》2013,(10):46-46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大手笔"、快节奏,被一些人称为"大时代"。为了跟上这个"大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工作着、拼搏着、前行着。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这样热爱我们的生活,生活给予我们的除了忙  相似文献   

3.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我们人类与其说是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倒不如说是愈来愈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人为世界里。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就是一个日趋膨胀着的人为的、或说是人工的、人造的复杂系统。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人为世界的进化史。 哲学是站在人类理性智慧之巅从整体上把握人和周围世界及其关系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一定时代的哲学,应该为相应时代的人类提供一幅完整而不应是零散的世界图  相似文献   

4.
朱德华 《传承》2009,(15):56-57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结婚证也随之悄悄地发生变化。结婚证上的每一个印章,每一幅图案,每一句标语,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它见证着一代又  相似文献   

5.
刘芳 《人大研究》2000,(5):12-16
●著作权法基本制度体系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仍是适用的 ,但创设新的法律概念也势在必行。●数字作品复制权行使问题及著作权保护 :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的重新认定 ;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新认识。●信息传输是发行权还是公众传播权、抑或是网络传输权 ?我们正踏着高度信息化时代的门槛 ,作为这种信息化原动力的是数字技术。因此 ,我们又常把信息时代叫做数字时代。面对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保护 ,有两种突出的观点 :一种认为应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通过现有著作权法的修订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另一种观点断言 ,“著作权法已经完全过时…  相似文献   

6.
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也有欢乐与痛苦。追求与思索,我们只求每段都活得精彩,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辨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绎着精彩。  相似文献   

7.
赵振华 《今日浙江》2010,(17):52-53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画满了湖光山色;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承载了上千年的文化;杭州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她用科技创新一次次改变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出现正是科技改变生活生动体现。如今,无论是喧嚣的街头,还是静寂的巷尾,无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抑或是美丽的西子湖畔,公共自行车已完全融人了这座古老而又秀美的城市,一抹艳红,为杭州这幅山水画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眺望后方     
眺望后方张立波编者按:许多年来,我们已经听到、看到太多的公安民警的流血牺牲,却很少走进他们的家庭,探知他们英勇牺牲、因公致残以后的日子,他们的妻子、儿女、父母的生活图景。这是一篇饱蘸着血和泪的报告文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不同寻常的人生画面。他们在失去...  相似文献   

9.
“一个真实的酒神显现为多种形态”。——尼采:《悲剧的诞生》人类至今尚未摆脱自身历史的悲剧性时代。所以悲剧从来不是高贵的英雄们抑或我们所谓的正面人物的世袭领地,生活在悲剧时代的芸芸众生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性的人物,问题在于如何在艺术上得以恰如其份地表现。悲剧艺术的超越性在于全力穿透色彩  相似文献   

10.
安全感的严重缺失,让不少人对婚姻持观望态度,然而,能有一份美好而稳固的婚姻却是每个人都心向往之的。不管是生活在久远的年代,还是生活在当下的缤纷社会,结婚照最能表现出每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变迁。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庆的方式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单调与正传,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婚礼仪式、婚宴形式、蜜月旅行的方式,都在悄悄地改变着。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时尚与风潮,甚至社会形态的变化。不管是哪个年代, 我们都能从这些照片中闻到时代的鲜明气息。  相似文献   

11.
于晨 《创造》2004,(12):7-9
呼唤自然生态意识的觉醒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我们生活在生态危机的时代.打开报纸,扣开电视,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响着生态警钟的新闻:沙尘暴、水污染、核废物倾泻、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石油泄漏、食物中毒、铅等重金属中毒致残、森林大火……,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看看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噪音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生命的污染物,生活中的垃圾以淹没城市的速度堆积现代化带给我们物质生活享受,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破坏着生态环境,破坏着我们生活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也经历着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回想学生时代,思想品德这门学科,被师生称之为"副科",由"主科"老师兼任,当然就免不了有时候这些课也会被老师拿去上所谓的"主科"。到了考试时,师生坚信"背多分",老师会安排学生抄一些题去背去记,这也导致了这一科几乎是没有学生喜欢的一科。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学生时代对于思想品德学科尽管几乎没有美好的记  相似文献   

13.
董辉 《思想战线》2016,42(6):148
我们的时代,正全面遭遇社会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因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活“扁平化”和文化“去伦理化”的窘迫现状。无论是有关文化的理论言说,抑或与文化相关的经济、政治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均面临着面对文化“欲望化叙事”逻辑和功利化主导的诸多反文化乱象,一种严肃的伦理操守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严峻问题。面对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窘境以及种种不如意,现代社会呼唤一种基于“公共性”关切的伦理立场的出场和坚守。而其核心,则是以现代“文化公民”的立场、境界和情怀,时刻关切、理智审视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整个人类文化的现状、问题与可能走向,着力培养自己应有的文化良心与良知,在守望和坚持中,成为先进文化和道德清明社会的自觉推动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新潮涌动的时代。在都市的绚丽多彩中,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追求时尚、创造时尚并且引领着时尚。他们每天都在制造新的生活理念、消费方式、文化名词。正是基于他们的“创造性”,我们的社会变得异彩纷呈,缤纷无限;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安分性”,我们已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所具有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使得传统的人们即使在传统面前也产生了些许的困惑与茫然。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旧的千年结束 ,一个新的千年来临 ,值此新旧千年交替之际 ,中共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是一个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以经济时代理论为视角 ,我们认为 :这是一项开创“陆桥经济时代”的宏伟工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相继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在努力按照自己所感知的变化和所处的条件及愿望勾勒着一幅幅新时代蓝图 ,并力图将新时代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从而兴起了一股股时代思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思想家、战略家、未来学家、社会学家们依据他…  相似文献   

16.
一、畅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珍藏着自己学生时代的照片。每当捧起照片,仿佛过去的时光又回到自己身边,那时生活中的片段、插曲又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想起过去的趣事,会让我们忍俊不禁,久久难以平静。我们会想起这个同学那个同学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14)
正在四川省崇州市公议乡的花果山村,有一个占地500亩的农场,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机械化操作,看不到一排排白色的大棚,看不到现代化生产经营的景象。那里的奶牛哞哞叫、公鸡在打鸣、流水在叮咚、绿油油的当季菜也种得稀稀疏疏,小草和蔬菜一起共生,散发着纯天然的农村气息,展现出一幅农村田园生活的美妙场景。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总有着那么一群人:他们或许终生默默无名,但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所特有的印记;他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在他们的身上凝聚着文明的传承、时代的变迁。譬如,在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依然坚持手工技艺的制陶人……  相似文献   

19.
王保友 《前沿》2010,(3):174-176
大众传播时代,蓬勃发展的各种媒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构成。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社会的同时,媒介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获取、分析、评价、运用信息的能力,即媒介素养便成为信息化生存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文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媒介素养的价值及其对我们认识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论析。  相似文献   

20.
清澈人生     
宋伯航 《前进》2008,(11):56-56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风景。当场细雨过后的大草原,会明净的袒露着一望无际清澈的新绿,水洗一样的茂盛的青草,一尘不染地把整个世界装点得清澈透明,人们的心境也如水洗了样的清新明亮,这种感觉就叫清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