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常艳  周明海 《唯实》2009,(8):94-98
以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来分析中国的“三农”问题,可将其根源归结为农民权利的贫困。为此,要推行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民权利反哺的长效机制;改革和逐步废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完善土地资源流转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权利以强有力的宪法保障;建立健全农民法定的权利组织,真正实现农民权利反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缺陷日渐明显,"户籍壁垒"已经衍化成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障碍.迁徙自由是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因而,在宪法上恢复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差别性规定,打破"户籍壁垒",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之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制度障碍影响着公民实现自由迁徙。铜仁地区“户籍新政”,虽不至于敲破“坚冰”,起码搬除了路上的第一根“栅栏”。备受关注、在贵州省率先实施的铜仁地区户籍制度改革,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个多年头。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6.
迁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迁徙自由是人类维持生存与发展一项基本人权。迁徙与“流动”、“迁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应混同使用。迁徙自由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迁徙自由是一种主观意志自由。迁徙自由的主体不受其他外力左右或主导;另一方面,迁徙自由本质上要求权利的同等对待。迁徙自由的以上特性,既说明了迁徙自由不同于人身自由,需要得到宪法的独立确认,又充分彰显了迁徙自由的价值与宗旨。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农地使用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村税费制度和涉农 领域的行政管理等制度阻碍了社会分工在农民群体中的演进、深化。分工抑制使农民失去迁徙、交易和择 业等自由,所以必须解除分工遭遇的制度性阻碍,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分工抑制造成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句话新闻     
<正>在精心布局的3个县级政权展开了为期一年半的县委权力公开试点之后,中共中央近日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吉林省延吉市共1857名党员干部近日进行了党章考试,其中13人因考试不及格被就地免职。成都市到2012年将实现全域统一户籍,城乡居民可以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7)
农地与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对于农地和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及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创新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应从联动视角进行构建,这一视域既能避免制度冲突与制度作用耗损,更能挖掘制度潜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联动改革中,农地管理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实现农地由"资源"向"资产"转化问题,户籍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与城市化机制相伴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问题。以农地资产化改革为核心的农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配以激励和补偿机制建立以其农地发展权的配置与实现,有助于推动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最终促使农村发展模式根本转型及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自由迁徙制度在破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改变了城乡发展的相互独立性,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转,使资本、技术、信息、公共服务等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变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破解二元经济带来的一系列结构难题。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今天,通过创新制度环境,促进自由迁徙,对统筹城乡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市“十二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公布,北京市将启动户籍改革试点,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向居民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过渡。到2015年,城乡居民福利养老金预计将提高到300元,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将统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2010年正式全面启动了作为配套改革重要内容的户籍改革新政。城乡二元匡离的户籍制度造成公民权利差异、身份不等和迁移受阻,户籍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户籍改革不是户籍的简单转移,若想户籍改革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剥离捆绑与依附在户籍上的各种"福利包",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统筹城乡户籍的条件下建立与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探索》2012,(5):138-145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突出以权益保障和民生建设为导向的统筹发展思路,在"确权维权"中夯实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多予放活"中优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如何实现"给钱"和"放权"的良性互动,形成一套确保钱不乱花、权不滥用、综合配套的制度机制,是对领导机关统筹发展能力的新考验。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立足于保障和发展城乡居民的自由和权益,以民生促进民主、以民主保障民生,在确保农民财产权、农民自治权、农民迁徙权方面,进行了若干创新性的制度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与公民共创共享幸福生活的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业税制已经对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征收了不到全国税收总额2%的税而得罪了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要了农民的几个钱,却难为了几亿农民!得不偿失!在废除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制这个问题上,显然已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了。废除农业税制,实现城乡税制一体化,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税制给农村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户籍就像一把无形的圆规,划分出“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户籍所带来的“身份”之别,也成为横亘于城乡之间的一道巨大制度屏障,严重阻碍了实现社会公正、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近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发,规定自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同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等。这些户籍改革新政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围绕读者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刘新海。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统筹发展:浙江农村改革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工业化起步的浙江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前30年的改革给予了农民自由发展的权力,今后浙江省将重点围绕农民的平等发展、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民发展权及其实现——兼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发展权是指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的平权式的自由发展主张。农民享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平等权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首要前提;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关键路径;政府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行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农民发展权的最终标识。  相似文献   

18.
论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及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欧 《新视野》2002,(4):50-52
户籍管理是国家实施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国家计委在“十五”计划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国家将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户籍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却分歧很大;户籍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也无人论及,本文试就此谈点一己之见。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回顾和跟踪新中国50多年户籍管理变革的轨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以前,属于自由迁徙时期,户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1958年至1984年,属严格控制时期,户籍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短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资源的配给而进行的户…  相似文献   

19.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均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认识到城乡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是客观规律选择的结果,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互流互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统一全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统一城乡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改革城乡差别权益制度,使亿万农民一起分享现代文明,共同实现"中国梦"。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权益制度主要有以下:城乡不统一的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城乡产权制度是不统一的,比如城乡土地产权制度、住房产权制度就不完全一致。具体说,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城市居民住房多私有且可以市场交易,农民住房虽私有但不能市场交易;等等。城乡不统一的产权制度使城乡之间的人口和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