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审丑的美感     
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是为了内心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艺术家不遗余力地追求着艺术上的美感,使丑得以进入艺术的殿堂。丑,凭借着自身千面多变的特性,摆脱了陪衬的身份,以生动强烈的痛苦刺激着人类的情感,对美紧追不舍气势汹汹,从而以审丑的痛快超越了审美的愉快。艺术家通过审丑激发美感,使审美退变为感性学的注脚,使审丑成为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霸权话语。  相似文献   

3.
美与丑是一对美学范畴,从古至今对于美的研究可谓详实,而对于丑的认知就存在诸多的误区。审美会习惯将丑推向其对立面,而忽略审丑的美学意义。中国人审美中习惯于感官愉悦,而审丑是需要勇气和胆魄的。另外,丑的特性美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艺术中的丑与生活中的丑也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4.
季中扬 《求索》2008,(7):176-178
所谓“快感文化”思想,特指关于非压抑性文明的一种文化思想;在这种文化中,快感不再服从政治、经济、道德、美学的需要,它能够无阻碍地得到满足。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自席勒以降,尼采、弗洛伊德、马尔库塞、乔治·巴塔耶相继阐发了“快感文化”观念,形成了一个思想传统。在后工业社会中,由于媒介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兴起,当代审美文化出现快感化倾向,但这并非“快感文化”的实现,相反,“快感文化”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当代审美文化的快感化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肖鹰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大家所披露的,多归结于当代审美文化的以丑为美,审丑或媚丑的心态。以丑为美,不过是当代审美文化的一种畸趣,一个非常外在的特征。而且,以丑为美,也并非就是反美学的。在传统美学中,丑也是一个基本的审美范...  相似文献   

6.
蔡艳山 《前沿》2012,(20):43-45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个是“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个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认识到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现象,他设置了“附庸美”这个中介,较好地沟通了这两个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楚艺术的哲学美学研究中,刘纲纪做出了独特的探索。他揭示了"流观"意识是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观念;阐述了"流观"与远古神仙思想的关系;提出了作为观看方式的"流观"是与审美相连的。"流观"思想朴素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  相似文献   

9.
陈健毛 《理论月刊》2007,(4):136-138
吴昌硕在清末民初社会鼎新之际提出他的绘画创新思想,其创新思想的美学精神体现为:世俗化的审美趣味;标榜个性的美学主张;雄强大气的审美风格。这些美学精神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人画走向世俗化、大众化的美学历程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马林刚 《求索》2014,(2):119-124
徐复观心性美学思想扎根于传统儒家思想和人文精神,得益于他对庄子哲学的承继和超越。所谓承继主要表现在他发现了庄子的“心”,创造了有虚静而沉潜的“游心物外”的心性美学追求;所谓超越主要体现在徐复观通过对庄子精神的把握,找到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并通过“心”的体验,借助心斋、坐忘、虚静达到主观心性和客观世界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不断传达出道德和艺术的审美契合,从而实现自己关于“心性美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2.
法国当代著名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声称,他走的是一条由美学而进入哲学的“特殊道路”。他先以现象学方法论证审美对象的结构是审美要素和审美意义的统一,然后说明审美对象因其具有先验的情感特质是一个“准主体”,而审美要素则是审美对象的自在,从而审美对象是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而又无法达到的自在与自为的结合。这样,他就从美学进入了哲学,从现象学进入了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元杂剧悲剧的中和之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悲剧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中“中和”的审美特征。在保持悲剧冲突的严肃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喜衬悲,寓哭于笑,情节结构形成悲喜交集、苦乐相间的格局,使审美感情保持在参差统一的中和状态中;以象征性的圆合模式,在“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之后,象征性地加上一条“亮色的尾巴”,减轻或抑制人们精神上的恐惧和极度哀伤,使悲剧结局带有审美感情上的中和性。达到儒家诗教所倡导的“哀而不伤”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诗性审美与美学的诗性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呼唤用诗性本体整合美学理论 ,以适应突破了美丑二元结构的多元文化语境 ,并使美学更好地介入实际审美情境和当代艺术实践。美学的“诗意”阐释包括七个方面 :本体境界、超逸境界、灵动境界、融合精神、情感内涵、形式构成、意象呈现。诗性美学可以提供一个更宽容的审美标准 ,也有利于当代审美文化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名人幽默     
名人幽默雨果:笔杆贩子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到了某国边境。警察检查登记时,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杰克·伦敦开平方一天,美国作家杰克·伦...  相似文献   

16.
刘熙载曾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庄子》使人读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其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善于将丰富的内涵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述,使书中深邃的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增强了《庄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全书中的寓言共有一百多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严峻现实。所以庄子只有借寓言曲折见意,将其蔑视礼法,不愿与世俗相融的思想掩盖于“不庄”之语的寓言中。《庄子》寓言,既包含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反映其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陈敏南 《求索》2010,(8):189-191
新媒体艺术建立的审美体验的综合性、审美过程的交互性、审美情境的虚拟性等全息性审美方式,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照"理念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汲取和发展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使之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表现,将使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不断彰显时代特色和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味小说”以其别致的艺术审美方式展示了武汉地域文化的形态特征,体现出特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世俗化的创作指向,原生态的叙事结构,冷峭凄婉的审丑意识,醇厚丰腴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9.
康德和王国维都强调艺术独立性。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超出乎利害”、“审美意象”论与“境界”说、“崇高”与“壮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人的美学思想及联系。  相似文献   

20.
梁海钢 《思想战线》2002,28(5):111-113
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语言分析 ,打破了传统美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他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的起点 ,使其回归于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流 ,从而揭示了其特性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困扰传统美学的审美魅力、审美普遍性问题 ,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