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学的创新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对于人文精神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具体的人文教育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为人文素质,使得创新教育中人文精神动力不足.本文从创新教育中知识与素质的关系入手,围绕人文体验这一核心,明确提出创新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注重人文体验,做到外灌与内输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论加强公安机关警察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人文教育是指体现和贯彻于公安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及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公安教育功能的错误认识 ,公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片面追求了体现职业特性的专业技能教育 ,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知识的传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愈来愈成为公安民警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公安教育领域内加强人文教育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氛围营造上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换成 《前沿》2012,(2):195-196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从人文角度审思英美文学教学,我们看到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人文传统使英美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只有充分认识英美文学课的人文性,才能走出目前这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审思要求我们发挥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中,获取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提高中西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杜庆凤 《青年论坛》2007,(5):116-118
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传授人文知识, 在课文赏析和文学、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培养人文精神,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文学在主导人类精神层次发展的同时,又和主导人类物质层面发展的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追古抚今,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一直从多个层面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为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科学新思想提供源头动力;为科技成果提供孕育的摇篮;为科学思想传播提供媒介。文学以其人文精神影响着科技发展,而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文教育满足受教者精神发展的需要、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在教育理念上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契合点和会通之处。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文教育,引进人文教育内容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鉴人文教育方法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人文精神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士平 《人权》2013,(5):30-32
一、人权教育对人权发展的促进作用 1、人权教育造就人权发展的软环境 人权教育具有的人文性决定其对人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人文性通过文化这一软要素,促使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从而提升人文价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更适应人文进步的现代社会。人权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权教育的人文性表现为人权教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亟需强化,其必要性表现在,由于文理分科、应试教育和家庭溺爱等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教育弱化了人文精神。应采取的对策是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加人文社科课程的比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开辟第二课堂和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等措施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教育的基础,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在新时代我们要赋与人文素质教育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必须突破传统思路,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走进阅读、亲近阅读、开启阅读之门;同时丰富馆藏、利用图书、通向经典之海;建设校园文化,塑造书香校园,抵达理想彼岸;转变教育观念,贯彻素质教育,体味经典魅力;开办校园读书网站,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然而受社会转型、人文教育滞后、自身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价值迷失、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问题、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力武器,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文精神:公安校园文化的新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公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现代人文精神关注不够 ,并由此生成隐性症结。现代人文精神与公安教育的指导理念本质上并不互相排斥 ,公安校园文化突出现代人文精神有助于公安教育理念的实现。公安校园文化在构筑现代人文精神方面应该做到继承、扬弃与创新相统一 ,吸收、借鉴与批判相统一 ,改革、建设与发展相统一 ,从而使公安校园文化永葆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期待法学教育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法学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思维的培养是实现开放式法学教育的核心,且是实现法学教育中技艺教育和精神家园双重构造的路径。开放式的法学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法学教育和全景式的法学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海外移民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他们是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全球化的浪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海外移民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华侨华人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双向互动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内在张力,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遵循的原则,精神家园现实问题的解决和主体自觉性的培养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动机、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高等院校在培养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这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新时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在70年的历程中,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遵循国家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民族高等教育70年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1949-1965年)、遭受挫折(1966-1976年)、恢复与初步改革(1977-1991年)、调整与优化(1992-2000年)、规模与质量并举(2001-2014年)、交融与创新(2015-至今)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与发展任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应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更精准的发展方式和更完善的结构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普及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公安院校大学生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但他们人文素质的缺乏,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行的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