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不仅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而且对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双重影响。其积极影响有:作为"产权革命"的促进者、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探索者、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其消极影响有: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导致大量资金外流,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困难;形成市场垄断、阻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俄罗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影响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认清其影响对于积极治理利益集团,处理好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首先要对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的成因进行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是俄罗斯型的必然产物。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政府推动和政治制度缺陷是政治根源;俄罗斯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缺陷是经济原因;俄罗斯激进的思想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文化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的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需要是内在的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丰 《求实》2013,(2):69-71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加,需要更好地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政治认同是信访制度的政治心理基础,信访制度运行状况对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产生着双重影响;政治参与则是基于政治心理的政治行为,是实现公民信访权利的重要方式,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访实践及其结果的影响。当前应当不断完善信访制度,使其发挥较好的制度绩效,这样才能有助于公民形成良好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认同,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4.
管永前 《求实》2007,(4):56-58
利益集团参与和影响政府决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发展已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政府决策,且有愈来愈强的趋势。研究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的关系,对解决我国社会多元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促进政府科学决策、公平施政乃至民主政治发展等,将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波 《求实》2004,(7):82-84
在西方国家 ,利益集团及其与政党、政府、政客的关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 ;利益集团在谋求实在“利益”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重要的政治功能。其中主要的有政治协调与利益平衡功能 ,政治沟通与社会稳定功能 ,政治监督与制约功能。客观地评价利益集团在西方民主国家中的功过是非 ,对于正确对待、引导我国社会政治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与组合 ,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晓宇 《世纪桥》2016,(7):88-89
俄罗斯政治体制转型是影响20世纪后期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在世界政治现代化浪潮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其转型之路却是历经波折。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政治转型历程的回顾,以转型理论的视角去解读俄罗斯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事件及其特点,由此得出对于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方冶  郭静 《探索》2012,(2):183-189
东亚外源型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的动力与路径存在四项基本关系:其一,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经济利益结构的调整;其二,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源于政治化社会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其三,通过对政治精英和政治文化的形塑作用,社会传统文化会对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四,外部环境因素有可能动摇和瓦解政治权力结构的稳定状态,推动政治转型,但稳定状态的重构取决于内生变量而不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主要特征不在于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替代,而在于其以激进方式所启动的带有深刻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根本制度转轨;而转轨进程中利益集团的分化与对立以及独具俄罗斯特色的政治体制亦加剧了俄罗斯社会的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转型发展和社会利益矛盾多发的背景下,公民的网络社会参与尤其是网络政治参与,逐步凝聚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值得关注。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定形态,而微博凭借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已经承担起问政议政的重要功能,成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便捷形式。就微博问政议政的健康发展而言,理性有序参与应当成为参与者坚持和信守的重要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政治环境,引发了政治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推动了网络政治的进程。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实现政府政治决策和公众民意表达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进程,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积极作用及负面作用,并对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魏来  涂一荣 《湘潮》2013,(8):34-35,61
通过对华中地区五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客观地审视了当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及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总体上积极理性,但其政治认知存在浅层理解和多重困惑,政治参与出现冷漠现象和功利色彩、爱国情感走向行动和观望双重倾向等问题;建议探索新型德育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政治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并加强指导和监督、开展政治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爱国主义氛围。  相似文献   

12.
转型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态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广州社会群体政治态度的调查看,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必然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求地方政府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社会参与的不同偏好呼唤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治理模式。这些影响对促进地方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利用BBS等公共论坛表达意愿、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而对现实,政府应积极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推动我国政治稳定的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胡艳辉 《湘潮》2013,(1):4-6,40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转型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意识文明建设也存在一个转型与提升的问题。高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民主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改变其在政治参与中的边缘地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治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政治资源在分布上呈不平衡状态:一是高度集中于首都,给北京带来过大的政治压力;二是各地方的政治代表性分布不均衡,使得各地对中央政策的影响力不同;三是中央的政策在地方之间存在不平等,影响地方的发展能力。政治资源的分布左右着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对地方政府行为有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 ,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这种分化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 ,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 ,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其主要体现为: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政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科学与民主的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要走欧洲式的合作主义道路.本文以德国为例,从德国利益集团的特点、利益集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和方式这样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了合作主义模式下利益集团如何参与国家的公共政策过程.德国作为欧洲有代表性的国家,其合作主义模式及其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动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云  蓝光喜 《求实》2005,33(11):72-74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动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会中种类繁多、影响深巨的利益集团,是当代美国政治的最基本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当代美国立法、行政、选举等重大政治活动和政治过程中,深刻体现出不同利益集团背景下经济、政治利益上的矛盾、冲突、牵制和互动.金钱政治、游说政治、软金政治等,形成美国政治的重要特征和景观,在美国政治中起着重要而微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