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论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是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理论研究中应将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力范围相区别。从法哲学角度看,法律效力是法律所具有的一种作用于其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力量。西方学者关于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有四种观点,即逻辑的效力观、伦理的效力观、事实的效力观和心理的效力观,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陷也是明显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可分为两个层次。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效力的发挥要受主观和客观、实体和程序两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律效力构成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是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一般的法学论著和教科书中都有专章论述。但是目前关于法律效力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法律效力的定义以及运用、规定等方面,对法律效力构成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法律效力,是法律规范所具有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其实施的普遍约束力。在我国,对于某一法律规范是否具有效力问题通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以国家立法权为中心,肯定一切经国家正式制定的法律的效力。由此导致出一切现存的法律都是有效的结论,以至承认未经废除的法律都具有绝对效力,即使是与“根本法”有实质差异的法律也不例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第一,“法律规范”与“法律效力”是两个虽有联系却互相独立的概念。某一法律规范的成立并非就会发生效力。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效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法律效力张根大一、导论(一)法律效力的概念在传统上,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产生效力。〔1〕本人对这一传统的法律效力概念坚持两条:一要有所发展;二要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正如凯尔森所说:“对一个概念下定...  相似文献   

4.
法律效力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作用于社会的现实力量,始于其效力的发生,而终于其效力的废止。就此而论,法律效力无异于法律的生命力。然而,在法理学上该如何认识什么是法律效力呢? 西方法理学或法哲学,无论是以逻辑的效力观、心理的效力观以及伦理的效力观研究法律效力;还是从法律效力即法律的合法性的理念出发,从立法是否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管辖规则的角度出发审视法律效力,仿佛都不屑于正面回答到底什么是法律效力的问题。这一点,从著名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近来,有的法院反映,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不明确。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和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精神,终审的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此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相似文献   

6.
张姝 《法制与经济》2009,(24):76-77
本文把相对性原理融入到了合同法律效力范围的内容当中,以一个崭新的体系系统论述合同法律效力的范围。从效力范围角度全新阐释合同的法律效力,让我们对合同的生效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指导合同对于哪些事和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达到维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近来,有的法院反映,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不明确。经研究,批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和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精神,终审的判决和裁定自宣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此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8.
民事判决对诉讼当事人的法律效力有内在的效力,这在理论与审判实践中无可争议。但笔者认为,为维护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的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执行性,民事判决还应有扩张的效力,这就是本文将论述的对非诉讼主体的效力,即民事判决对诉讼以外的人具有法律效力。一、确立民事判决对非诉讼主体具有法律效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法律效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有时也称法的效力,是在法律文件和法律文书及各类法律教科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效力,在人们看来似乎不成问题。在我国现有的各类教科书或论著中,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法律效力就是指法律对空间的效力、时间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也可简称为法律的适用范围。如中国最有权威的法律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也对“法的效力”解释为:“法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解。法律效力的涵义是较为广泛的,而上述对法律效力的解释仅是法律效力蕴含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于健龙 《时代法学》2012,10(2):82-90,119
本文所称外商投资合同法律效力争议,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外商在中国境内直接投资签署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合同及其变更的法律效力所产生之争议,也包括外资并购合同法律效力产生之争议,还包括外商投资中企境外企业所签署的合同法律效力所产生之争议。本文意图通过对上述三种不同形式的外商投资合同法律效力所产生之争议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这些争议的方法,以供业内人士、仲裁员、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是行政复议制度的生命力。但目前,法律对行政复议决定法律效力的规定过于简单,面对不断出现的疑难案件,实务界常常束手无策。因此,理论上对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公证的法律效力是公证制度的生命所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公证实务界对公证法律效力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狭隘性。本文从公证法律效力的价值、来源和种类(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公证的法律效力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公证法律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的法律效力,是指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它的运行所能达到的效果和约束力。公证的法律效力是公证理论和公证实践的一个主要的基本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公证制度的核心问题。因为公证的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公证的职能和作用的发展;对公证效力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公证的职能和作用的认识。一、公证法律效力的来源我国公证的法律效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政府规章及人们的约定。1、法律。我国一些法律对公证的法律效力作了规定。《公证法》对公证的法律效力作了规定,体现在第三十六条关于公证证明力的规定上。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  相似文献   

14.
李琦 《法学研究》1995,(2):11-16
陈世荣《法律效力论》(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下简称陈文)将法律效力定义为:“法律及其部分派生文件文书所具有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在所适用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赋予有关主体行使其权利(或权力)的作用力以及约束有关主体履行其义务(或职责)的作用力之总和”,并认为“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否认行为与法律效力的逻辑联系。本文试图在与陈世荣商榷的基础上,对法律效力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5.
电子文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增长。本文围绕其法律效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确认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前提是确保其原始性,形成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条件是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并且从认识、管理、技术和法律四个方面指出了实现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障碍和保证其法律效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所载《法律效力论》一文,仅为笔者关于法律效力问题若干认识的一部分。现将其余部分整理发表,权称《补论》。 一、法律的赋予效力是法律的第一效力 在《法律效力论》一文中,笔者己从事实认识的角度论证了法律效力的完整内容,认为它不仅应该包括法律的约束效力,而且应该包括法律的赋予效力。如果再从价值认识的角度去分  相似文献   

17.
公证书是国家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某一法律行为真实合法的法律文书。关于公证书的法律效力,公证法学界似乎早有定论,认为公证书具有证据效力、法律行为生效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笔者认为,这一定论并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公证书法律效力的真正内涵,因而是不科学的。所谓公证书的法律效力,是指公证书是否依法出具,能否得到法律的承认。是法律对公证书的评价问题。法律是判明公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唯一标准。以此为标准,公证书可分为两大类,即具有法律效力和不具有法律一效力的公证书。公证书凡依法出其,得到法律承认,即具有法律效力;凡非法出具,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即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保证执行的法律上的强制作用,叫作法律效力。法律效力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如经核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虽然受刑人不愿意死,也必须立即执行死刑。又如法院终审判决离婚的案件,虽然有一方不愿离,但在法律上由于终审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则双方在法律上原有的夫妻关系和夫妻身份即行消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制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是指确定判决发生的诉讼法上效果,它是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制度,也是对苏联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基于诸多原因,法律效力制度的意义及其法理在我国尘封至今。在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制度之演进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在保留已移植的苏联法上形式法律效力的基础上,注重参考德日法上有关实质法律效力的规定,以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在当前被认为仅有事实上的效力而无法律效力。调查发现,这一效力定位导致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遭到忽视。在被参照的过程中,指导性案例实际上决定判决结果,应被赋予法律效力。阻碍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要原因是一理念瓶颈,即认为在中国非成文法不得有法律效力。而从一种务实的角度出发,作为法律表现形式的法律渊源应该以法律目的为导向,而非固守意识形态化的理念。中国当前面临类似案件判决差别过大的难题,唯有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解决之。赋予指导性案例以法律效力最简单易行的方案是:最高人民法院扩大司法解释的种类范围,将指导性案例规定为一种新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