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励性评价过度会带来负面影响笔者在从业过程中发现,较之普通学校,特教学校老师赏识语言的运用可以用泛滥来形容。"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要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当赞扬成为一种习惯性语言,当鼓掌成为形式化表演,久而久之,学生的热情就会慢慢减退,学习动力也会逐渐减弱。特别是对于智障学习者,他们是非观念差,若一味表扬,不但不利于他们学习进步,还会让他们陷于一种盲目自大状态,对他  相似文献   

2.
表扬学生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荣誉需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有些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确实“要不得”。1.“敷衍”的表扬。如果教师表扬学生时,神情淡漠,显现出“例行公事,走过场”的敷衍情绪,就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该生的表现“不过如此”,使表扬的效果大打折扣。2.“失真”的表场。这样做不但弄得该生难堪,甚至孤立,而且会给教师自身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3.“吝啬”的表扬。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表现出的优点、长处和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给予、或不能充分地给…  相似文献   

3.
杨治邦 《前进》2007,(9):56
时下,有一种认识很有市场:批评"影响"团结,而表扬则促进"和谐"。仿佛一批评就否定了大好形势;一表扬就人人心情舒畅,社会和谐了。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很多,而中肯坦诚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正"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直接让在大陆发展的各群体台胞从台商、学生、教师到创业青年无不欢欣鼓舞,让他们在大陆的发展更加顺心,也更加安心。在大陆台胞纷纷表示,"31条惠台措施"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为他们今后在大陆生活学习、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他们深受感动,备感温暖。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种手段。要使表扬与批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表扬不过头,批评不失实”的原则。所谓“表扬不过头”,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依照事实,根据学生成绩、优点的大小,恰如其分地作正面肯定,让事实说话,使表扬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教育一片的目的。表扬过程中,如果把握不住这一原则,背离事实,夸大其词,不仅收不到良好的表扬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对优秀学生来说,表扬过了头,往往会使其产生自满情绪,甚至忘乎所以而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久而久之,掩盖的缺点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08,(1):64-64
2007年《政协天地》第一期,我们将主打栏目"本期策划"的主题确定为"2006,我的履职故事",刊发了16篇文稿,集中介绍了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在过去一年履职中的一件事情,运用故事的形式力求生动再现。当杂志在九届省政协一次会议期间与委员见面时,普获好评。比如陈大明委员表扬这期策划内容"可读性强,让人记忆深刻"。福建日报原总编黄种生委员在评刊时,他以《一件得  相似文献   

7.
正时下正值省、市、县集中换届,干部考核推荐等有关工作正有序进行。干部考核应充分运用"辩证思维"考准考实干部,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表扬、有位子。坚持"言"与"行"的统一。言行一致、言思一致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也是政治表现考察的重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从巴州师范学校毕业的汪世鸣,被分配到巴州二中任教,在27年的粉笔生涯中,她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她努力开凿智慧之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尤其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她总是以表扬为主,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当众表扬个别批评。她采取换位教学法,让学生充当老师,上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表扬学生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做得更好。但有些表扬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确实“要不得”。  相似文献   

10.
近日,白宫给中国普通劳动者——北京出租车司机王德成、周勇、杨波发来三封感谢信,表扬他们在奥巴马访华期间提供的出色服务。  相似文献   

11.
颜晶 《今日浙江》2014,(20):51-51
正9月12日,派出所所长余剑飞通知我去办公室。我心里有点小紧张:是不是哪里工作出了娄子,领导要敲打我?一进所长办公室,看见县公安局副局长江永志也在。正疑惑着,余所长笑着说:"好样的,破了案,让老上访户心服口服,还写了表扬信,让局里多多表扬你。"原来,7月19日那天,石佛乡三门源村有村民报警,说200多平方米的稻子被人割走了,要求破案赔偿。报警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发花白的老上访户老舒。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不杜绝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启 《半月谈》2005,(3):71-71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认识到赏识不是对孩子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地区传真     
正钦州市"优者奖"政策"奖"出干部精气神近年来,钦州市落实落细"优者奖"政策,有效"奖"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是聚焦大战大考进行奖励。制定《钦州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奖励暂行办法》,主动跟进大战大考、中心任务进行专项奖励。如组织开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对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记功嘉奖或提拔使用。二是聚焦重大工作进行奖励。例如,聚焦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这个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15个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在"中匀7"油轮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1个部门、21家企业、127人进行通报表扬,激励干部争当项目建设的"主攻手"。三是聚焦基层一线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14.
表扬是经常性工作中常用方法之一,对受表扬者是鼓励、促进,对其他人是教育、引导;如果善于把握表扬的分寸,恰到好处运用,表扬的力量是不可低估。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扬时,大多数都是对单位或个人优点、长处简单的肯定、赞扬。笔者认为,这种表扬是“半截子”式表扬,是表扬的“初级阶段”,没有充分挖掘表扬的潜力。要充分发挥表扬的作用,表扬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4,(5):25-25
累了吧!不要紧,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运动,放松心情,深呼吸。您只需回答是和否 就能知道自己的社会公众形象。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1、您是否很在意自己的穿着,不同场合 8、您很讨厌自己的肚子? 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A、是 B、否 A、是 B、否 9、您喜欢表扬您的下级,鼓励他们? 2、公众场合里,当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 A、是 B、否 点时,您会很不自在? 10、您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  相似文献   

16.
郭枫 《台声》2018,(20)
正中国去年秋季宣布:"国家建设到2025年,要进展到以创新为主的‘制造大国’,科技成就将居于世界前列。"对于这个宣布,美国、欧洲、日本、等老牌子的G7工业强国,他们听到了,他们相信了,他们紧张起来了。原本在西洋、东瀛眼中,"中国"等于"落后"同义词。纵使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他们认为要追赶上他们仍是很遥远的事。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工资低,他们把老旧工厂移到中国来,利用中国的充沛人力和巨大的市场,让中国成为他们过时产品的"世界市场"和低廉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你们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可以尝试申请市里的过桥资金。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已经在省人代会上提了好几次,政策会改善的,你们要有信心!"面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疑惑的眼神,陈金发耐心地为他们"指点迷津"。在福州市马尾区,经常性的走访与交谈让鸿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发成为当地许多民营企业的大熟人。自担任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以来,陈金发围绕经济、民生等问题,为百姓代言:"代表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就是传递百姓的心声,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宜居、宜业。"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16)
<正>未来3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进一步完善改革激励机制,形成地方政府改革创新"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国务院对2016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比较系统的表扬激励,是近年来的第一次。"5月5日上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在介绍国务院对2016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  相似文献   

19.
表扬,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但究其效果,却有正负效应之分。关键之一在于是否把握住人们的心理和他们对所表扬的事物的情感。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分为“肯定情感”和“否定情感”。“肯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的喜爱、向往、羡慕的态度;“否定情感”表现为对事物无动于衷或厌恶。憎恨。喜爱的态度推动事物发展、扩大、加深;无动于衷的态度将会使事物停滞不前;厌恶的态度将会使事物的发展受阻甚至被破坏。我们进行表扬,无论是口头表扬、文件通报表扬,还是评先、表彰劳模,能否达到弘扬先进、激励后进、鞭挞腐朽…  相似文献   

20.
在"最难就业季"的低温春夏里,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着699万应届生的"去向"问题,但有另一个群体的就业情况一直被人们忽略、遗忘。他们就是"后应届生"。他们刚刚走出校园一、两年,在职场上还算新鲜人,但其中有不少已经面临着职业转型和职场困惑,在2013的就业寒风中,他们也想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职业跑道,遭遇危机,又让他们屡屡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