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弢  刘月瑜 《人民司法》2012,(22):78-81
【裁判要旨】商业银行为扩张房贷业务规模向房贷中介支付返点费用以获取相关客户资源,实质系商业银行与房贷中介以合作之名对购房客户选择贷款银行的权利进行交易,在房贷市场竞争激烈时,将引发房贷业务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抬高银行经营成本,损害消费者和银行利益。因此,相关协议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系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到银行房贷窗口呆上一刻钟,你会亲眼看到房贷正在如何改写中国金融的历史。也会发现在“垄断”的金融体制下,一个“小小”房贷里潜藏着多少玄机……  相似文献   

3.
信华 《法人》2008,(1):12-12
房贷市场在日益成为经济“磁场”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监管层重点盯防的“法场”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法》2002,(3):14-16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市场是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市场。因此,作为财政担保的银行经常性业务使用的信用工具——国库券处于现代市场经济调控中心位置。”在我国成功加入WTO组织以后,国债市场的逐步开放亦成为必然。而国债市场完全对外开放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5.
律师答疑     
李律师:您好! 今年4月15日,我从一个开发商那里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我首付30%,余款70%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方式支付。但签完合同后,恰逢国务院出台房贷新政,限制债款,规定个人第三套房贷原则上不再批准。我多次去银行申请,都因为我之前已经有两套住房,银行方面表示不再给我发放第三套房的房贷,而我目前也没有资金自行支付余款,我可以要求和开发商解除合同吗?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 自从中国的银行业紧锣密鼓地开展改革以来,一夜之间,小额账户、零钞清点、房贷违约等都开始有了“收费”的身影,消费者的非议之声不绝于耳,就连那些已经获准经营境内个人外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也不得不“谨慎”地降低收费门槛,小心翼翼地在“国际惯例”和“本土实际”之间游走、博弈。  相似文献   

7.
刘燕 《法律科学》2009,(3):146-152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本质是固定收益计划,但大多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从而增加了市场风险。国内首例公开报道的银行理财诉讼——汇丰双利存款诉讼显示,在“存款”名义下发生的是“存款合同+期权合同”的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了新的收益-风险分配模式。客户承担理财产品市场风险的决策基础是银行的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义务。银行如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仅决定了汇丰双利存款诉讼的结局,同时也是银行个人理财纠纷中区分市场风险与法律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呼声空前高涨,监管当局试图修正监管规则,以适应最新的金融产品结构和业务的变化.但是,影子银行凭借其创新性、自由化、复杂化,开创了一条“创新—监管制止—再创新”的监管套利模式,而政府监管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为提高影子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需引入市场约束规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市场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官方监管的缺陷,即逐步在以政府监管为主的体系中运用市场约束,以实现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公民隐私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银行推出的旨在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存放贵重物品、重要文件、有价单证等财物的保管箱服务项目逐渐受人青睐,保管箱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已发展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对银行提供保管箱服务的肯定,特别是实行个人储蓄存款账户实名制后,银行保管箱业务在国内迅速崛起,许多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保管箱热”。然而,就在这种热销现象的背后,在各商业银行都加大投入参与到保管箱业务竞争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项业务中存在的有关法律问题及潜在风险,因此,本文将以我国首例银行保管箱纠纷案为背景,对银行保管箱业务中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兴庭 《检察风云》2008,(23):64-65
央行10月27日发布房贷新规后,各大银行对房贷新规的实施细则不仅没有按时出台,反而出现了一些银行戏剧性的"召回细则"一幕.有人指出,数额庞大的存量客户和上百亿贷款余额该如何处理,是各大银行一再延迟推出房贷细则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被誉为“金融百货公司”,即指银行的金融活动几乎无所不包,既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又有大量新兴的为企业、个人办理收付和其他代理事项的中间业务。“金融百货公司”对外发生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法律文书来实现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法律文书莫过于银行对外订立的各类交易合同,如《贷款合同》、《抵押合同》,等等。由于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地位的特殊性,即银行在经济上虽然是强盛的,在法律  相似文献   

12.
《人民司法》2005,(8):17-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外资特别是港资的大量涌入,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空前繁荣,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的一批中、小企业急需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以引进技术设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逐步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度,商业银行法开始实施,技改贷款与设备更新贷款逐步取消,加上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允许从事金融租赁业务的各类公司因种种原因逐步淡出金融租赁市场。香港的银行及其财务公司以此为契机,迅速进入该地区的小额金融租赁市场。然而,由于受到内地和香港的法律差异,涉及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底国家连续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来,房贷市场严重收紧。今年伊始,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楼市调控组合,如营业税二改五、国十一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上海银监局紧急发布房地产信贷风险提示,有不少沪上银行取消了7折房贷利率优惠政策。因此,在政策非常时期,投资者掌握房贷省钱小技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备,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滞后,在去年年初的零收益事件和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银行理财产品负面新闻不断,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已经刻不容缓。从法律性质分析,在个人理财业务中,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应属信托关系,在此基础上,为整顿混乱不堪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全面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我国应引进借鉴英美信托制度规范银行与客户权利义务关系,更好的维护客户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住房金融巨大风险对强化房贷保险作用的现实需要,与旷日已久的所谓"强制保险"的法律困惑,形成了房贷险存与废的博弈。保险金物上代位机制使抵押物保险具有了双重保障机理,决定了抵押权人干预抵押物保险合同的法理依据及其权利界限,银行放弃房贷险只是一种弃权行为;房贷履约保证保险本质上具有人身保险属性,其设定的目的是取代住房抵押担保,应与住房财产险分离而免于银行的强制;房贷险本身的设计缺陷和业务不规范行为必须全面矫正;须尽快加强我国的消费信贷立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6日上午,《法律与生活》半月刊记者随林浩夫妇来到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劲松支行。他们是来提前还房贷款的。门一开,林先生夫妇便随人流直奔办理房贷业务的4号和5号窗口。排在4号窗口第一位的是一家3口,他们团团围住一只装着不少现金的旅行袋,告诉银行业务员:“我们提前还贷”。第二位是一个中年女性,她踮着脚在咨询:“我是拆迁户,贷的是公积金,我的工资降了,还不起贷款了,我想把贷款转给儿子来还,行不行呀?”业务员给了她一个电话,让她到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问讯。林先生排第三位。他在几个窗口间穿梭办理提前还款手续时,排在他后面的那…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石 《中国司法》2004,(6):76-78
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既能规避风险又能导致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没有一种金融业务像衍生工具那样自出生就招致如此多的麻烦,但仍阻挡不了全球金融业对它的向往。因为衍生交易创造了空前繁荣和膨胀的金融市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体系的经营范畴和交易规则。目前,对一些大型银行来说,衍生交易业务规模大有取代传统存贷业务规模之势,而成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的主导业务。但是,面对着国际  相似文献   

18.
购房抵押贷款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房地产金融贷款。它是指购房者在向房产商(又称发展商)购买房地产物业并交纳一定比例(通常30%以上)购房款后,将其与房产商签订的《预购房屋合同》(或《房屋买卖合同》)的全部权益及所购房屋抵押给银行,由银行对其发放剩余房款(一般不超过70%)的贷款。而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境外个人申办购房抵押贷款更是一项新兴的房地产金融贷款。律师参与房地产金融市场、为境外个人提供购房抵押贷款法律服务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律师见证业务就是其中的一项服务内容。从我所为建国以来上海首家中资银行向境外个人发放购房抵押贷款提供法律服务的实践来看,律师见证业务主要有:为境外个人“委托书”见证;为“房产抵押贷款合同”见证;为“抵押协议书”见证。  相似文献   

19.
马卿 《法制与社会》2010,(10):206-206
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是客户,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各项服务获得利差和手续费收入,在当前空前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客户者得天下”,商业银行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寻找优质客户,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法政新知     
个人可跨银行通存通兑央行从11月1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据悉,居民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与开户银行签订"个人存款通存通兑服务协议",然后就可以在开户行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客户办理通存通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