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伟大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伟大社会革命为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广阔舞台。共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的显著特征,必须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持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变迁,它的整个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①,主要的任务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中国人民的军队"②,"去打倒那些民族的和阶级的敌人"③,"改变我们这个被侵略被压迫的社会国家的状态,造成自由平等的新中国"④.到它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变为"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也起了变化,但是,"人民的军队"却依然是完成革命任务的"首要条件"⑤."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⑥,是贯通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全部过程的根本规律,是今后继续引领中国社会变迁仍旧须臾不可离开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尽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但是,"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却"很少如愿以偿".之所以如此,除了许多愿望、意图不符合客观规律以外,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社会阶级和集团所"预期的目的"本身即"彼此冲突,互相矛盾"①.因而,引领社会变迁,克服那些与引领者预定目标相互冲突的种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行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实现变迁的队伍和进程实施切实有效的领导和控制.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通过以"两大革命"为标志的"两步"根本变迁,而胜利地引领中国社会在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后,继续向着"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迈进,经验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实现了从自身宗旨和目的出发而对整个变迁队伍和进程的成功领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伟大思想具有引领人类进步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中国社会变迁,第一步就是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领导中国人民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完成这一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靠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①,是毛泽东所确立的、集这三大法宝于一体的革命"战略"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第一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宣告结束,让位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到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逐步完成,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提上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引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日程,即如何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适时地把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社会变迁推进到它的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8.
周显信 《探索》2003,4(5):92-95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真理和人格的双重力量,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真理人格化和人格真理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真理向度和人格向度的高度统一,它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新飞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崇高人格境界,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真理与人格二重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教条主义和宗派倾向的活动方式之中,从而使中国革命长期徘徊在"走俄国人的路"的盲动之中.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而逐步形成党内生活政治化和科学化的"四个基本规范"和"四个着力抓手",建构起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也完成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执政宗旨和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加强高校大学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性质决定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大学生自觉行动上来,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潮流中兴起,根植于中国革命勃兴的历史背景下。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使之成为"革命"话语中颇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形态科学性和思想先进性的标识符号,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正当性和思想引领性的意蕴。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重点批判自由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派"盲目排外"思潮,实现在思想舆论层面的话语引导,有效地发挥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当然,现实政治复杂性带来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矛盾冲突问题,成为当时无法回避的矛盾焦点,隐含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范式的某种局限性。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思想界的建构,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的根基是不能动摇的。"我们都熟悉毛泽东主席这样一段话:"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段话,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至今整整100年,党作为"核心力量"这个历史与现实的角色始终没有变,并且越来越强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变——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70多年前逐步创立和完善的科学理论与革命方略,  相似文献   

13.
曹锦清  玛雅 《红旗文稿》2013,(13):4-9,1
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是否需要一个新的历史观的引领?中国共产党正是用一种与传统中国既相联系又相超越的新的历史观,引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并真正接近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人说面对当今的诸多困扰,要换旗子,换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旗子,这些人是政治上的盲人。中国共产党今天正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个历史重任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天命",中国共产党的"天命"刚健有为,中国一定会很好。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决定者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理念和民本思想中汲取营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它贯穿在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成为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思想引领。新时代的人民主体思想对于举全国各族人民之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贯都十分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在新时期,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起,就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出人民主体地位,也体现了党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中之一。纵观历史,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始终是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指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此时更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作引领,这不仅仅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更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坚定自信是基于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包含革命意义的分析方法,也以对前进道路上困难、困境的科学认识为重要条件,自信的思想底气是坚决依靠人民,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自信还依赖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投降、分裂危险的坚决斗争。这些思想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有着重要启示:进行国际比较时,切忌"看小了主观力量,看大了客观力量"这种不切当估量;"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是对人民力量的自信,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清醒科学地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18.
正实践是思想之源,思想引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扶贫思想就是小山村里产出的一个"大学问",它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精准和务实。学习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做好扶贫大文章,重在"三为"。精准扶贫要肯于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消除贫困、改善民  相似文献   

19.
韩庆祥撰文指出,应从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根本力量中去寻找时代的先进性,根本性包含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应代表那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根本力量.这种根本性就是"三个代表"所代表的三个根本方面:(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二)文化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文化已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决不可轻视的重要因素和精神力量;(三)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早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就着手思考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同样,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更是不懈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问题进行了探索.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毛泽东在探索执政党的建设中出现了失误,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继续进行了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阐述了一系列党的建设思想.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与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