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推动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戏剧文艺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参与乡村新文化建设,推动了中心工作,促进了华北乡村的文化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改变。中共领导发动了旧式艺人、乡村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相继参与戏剧演出和剧本创作,使群众同时成为乡村戏剧的受众和主体;引导剧本内容由娱乐为主向政治教化为主转化,主题从抗战救国向翻身解放、从倡导抗日救国的民族主义向倡导翻身解放的民主主义演变。这些举措,以戏剧为媒介与乡村社会有效互动,有力推动了抗战文艺的发展,引领了文化走向,实现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并赢得了意识形态在基层农民中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领导推动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戏剧文艺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参与乡村新文化建设,推动了中心工作,促进了华北乡村的文化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改变。中共领导发动了旧式艺人、乡村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相继参与戏剧演出和剧本创作,使群众同时成为乡村戏剧的受众和主体;引导剧本内容由娱乐为主向政治教化为主转化,主题从抗战救国向翻身解放、从倡导抗日救国的民族主义向倡导翻身解放的民主主义演变。这些举措,以戏剧为媒介与乡村社会有效互动,有力推动了抗战文艺的发展,引领了文化走向,实现了对农民的政治动员并赢得了意识形态在基层农民中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战争时期,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各种文艺抗战团体在战区和敌后纷纷建立起来。戏剧是最受民众欢迎的文艺形式,因此,各类戏剧团体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作为第二战区总部所在地的临汾,各种文艺抗战团体建立较早,出现过不少的戏剧剧团和剧社,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对临汾地区的抗战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种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初期,晋南的戏班纷纷解散,艺人流散全国各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烽火的年代里,晋察冀根据地活跃着一支宣传队,她的名称叫“冲锋剧社”。 1938年,李荒任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冲锋剧社”归属宣传科领导。 “冲锋剧社”演出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演出《老乡们快快参加八路军》后,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军。军区首长,很是重视、关怀“冲锋剧社”的工作。李荒同志对剧社的工作更是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冀中平原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抗战影响,组织动员冀中百姓参加抗战,并为战斗在太行山脉的八路军战士提供了抗战物资用品;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战队伍的同时,还有利地牵制了华北的日军,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打击消灭日军,并对华北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深入的民众动员,其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文化动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民众团结到抗战的队伍中来。在太行山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在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深入研究太行文化动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7年11月8目太原失陷,华北全境除晋南之外,均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11月13日,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指出:八路军当前的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为此,八路军…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的山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进攻华北、灭亡中国战略的重点地区,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敌的首战之地。 在这里,我们挥戈上阵,英勇杀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不甘灭亡的胆气,接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战绩。在这里,我们发动起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起一支支游击武装,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革命动员的成效依赖于动员路径。1937~1949年间,中国乡村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春节成为中共革命动员的理想路径。经过中共一系列政治技术运作后,华北根据地、解放区乡村社会中的春节经历了从延续传统到革命化的变化过程。春节的这种变化不仅是中共革命动员有效性的表现,实际也是中共政治文化改造乡村民俗文化的结果,折射出华北乡村社会民俗文化在近代战乱环境中的演进形态。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他是走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5个省,行程5000余公里。他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八路军和新四军内奇迹般的事...  相似文献   

12.
黄李娜 《学习月刊》2011,(22):31-33
中国儿童剧发展已经历了90多年的历史,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算起,其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战斗历程应该说是从抗日救亡运动开始的。抗战期间,儿童戏剧的创作剧目之多,参演人数之多,儿童剧团之多,演出范围之广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可以从这些戏剧活动中得到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太原失守后对山西敌后游击战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全面部署,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史称"石拐会议"。石拐会议的召开,为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及时实行战略转变,坚定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创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共高度重视传统民歌等文艺形式对政治动员及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中共注重发掘传统民歌的政治教化功能,并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再创造,赋予传统民歌这一民族形式以新民主主义的新内容,使其拥有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功能。中共对传统民歌进行改造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旧瓶装新酒"的形式使传统民歌承载全新革命内容,二是基于革命需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新民歌创作。通过努力,根据地的民众积极参与新民歌的创作,参军、战争、生产也逐渐成为民歌的主题,广大民众被有效动员起来,乡村社会焕发出新的面貌,奏响了响亮的革命号角。  相似文献   

16.
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八路军在动员工作中担负了主要作用,在它的帮助下,中共地方党组织很快得到发展,形成了党、政、军、民以及群众团体协同合作进行动员工作的局面。为何民众能被有效地动员起来?民族主义的号召力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中共在实践中采取了照顾农民切身利益、扩大政治参与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并整合了他们的力量。军队的纪律和抗日的态度也是影响动员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由此亦可概见日军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中共非常重视儿童及儿童事业的开展,不仅以儿童团的形式将根据地的儿童组织起来,作为动员基层民众的重要团体,而且还大力开展"四四"儿童节的纪念活动。中共主导下的儿童节及各种纪念活动必然同抗战、革命紧密结合,并随战争态势与中共的政治宣传相机调整。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四四"儿童节成为中共在基层组织民众、规训民众、动员民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3,(10):43-43
<正>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切实把服务民生、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文艺创作贴近民生工作。积极鼓励业余创作骨干参与文艺创作,并与民生部门紧密联系,通过召开双阳区戏剧创作座谈会等形式,既为作者提供反映民生的创作素材,又对民生部门的工作进行文艺宣传,创作了一批以鹿文化、旅游文化和普法宣传为主题内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目,以专场演出和送戏下乡的方式在区内公演,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增加文化大院活动新平台。与吉林卫视乡村频道、都市频道合作,以双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根据地缉私,是中共进行广泛群众动员和创新财政制度的重要实践。中共在缉私理念、策略以及制度上,都尽力满足革命建设与抗战封锁的双重需求。华北根据地边区政府为实现对敌经济封锁,建立战时贸易体制,严格管控对外贸易。但税卡林立的贸易统制和战争动员,并未消灭走私,更妨碍内外贸易自由。1940至1942年间,边区政府将生产、贸易和缉私机构统一,加强缉私干部教育,调剂内部市场,扭转“重统制、轻调剂”缉私理念并且鼓励私商发展。边区政府为提高缉私效率,改善民众生活和对敌经济斗争,强调缉私应了解商人、团结商人,发动商人缉私,并将缉私发展成群众性运动。缉私理念转变、技术提高与队伍整顿,使革命建设与抗战封锁的矛盾得到化解,不仅巩固了华北根据地政权,也有力的支援了前线抗战。  相似文献   

20.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