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传统的明代“律例法律体系”说、“无令”说应当修正。明代建立的新法律体系是按照“以典为纲、以例为目”的框架构建的,应总称或简称为“典例法律体系”。“律例法律体系”说忽视了《明会典》系“大经大法”和洪武年间颁行的《大明令》等十一种法律并非刑事法律这一基本史实,因而失之偏颇。明初在变革传统律令法律体系时,把单行“令”的称谓变换为“事例”,二者名异而实同;《大明令》不仅在明开国后百余年间被奉为必须遵行的成法,即使正德、万历两朝《明会典》融《大明令》入典后,其有效条款仍在行用;明人以诏令颁布国家重大事项、把“制例”称为“著为令”的传统,直至明末未变,所谓“明代无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教育的格本大法。《教育法》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一、《教育法》的法律地位。这部法律,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教育法》是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其他单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在以《教育法》为基本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确定的原则和规范相违背。二、《教育法》的主要特点这部法律具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过程中,关于法学文献分类体系的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争论,本文也想谈一点看法,提供法学文献分类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法律文献分类体系的弊病 图书文献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编制的。科学的分类法是类分图书文献,分类排架,组织分类目录和统计工作的依据。因此,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4.
法律渊源是法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仅仅对于法理学,法律渊源也是其他各法学学科的基础性概念。不了解法律渊源的概念,就无法形成对于具体法律形式的判断和运用。本文以《民法总则》颁布后国内几位法学家提出的“《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的观点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国法学界存在着对于法律渊源抑或“法源”概念的误用现象。这种观点将判例法国家的法源理论套用到了当代中国身上,混淆了法律渊源和规范渊源的区别。准确地讲,应该是“《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规范渊源的地位,而非法源地位”。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一解释在国际社会是有其基本共识的;而这种“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还针对以法律渊源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法律体系概念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体系”的概念,并对习惯、国家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等在规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规范体系概念及其建构的规范层次,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一、对法律体系传统概念的质疑“法律体系”一词,见于《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1980年6月第1版与1984年12月增订版对“法律体系”的解释有所不同,本文引用时一律以增订版为据。《法学词典》增订版对“法律体系”概念界定为“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法律部门而形成的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未列“法律体系”词条,但它所列的“法的体系”词条在概念表述上却与《法学词典》对  相似文献   

6.
中图法编委会2007年初启动了《中图法》第四版的修订工作,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受托承担了《中图法》D9法律类目的修订稿。为了广泛听取意见,法学研究所图书馆于2007年7月13日在京召开了"《中图法》第四版法律类目修订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公安大学以及全国人大等在京地  相似文献   

7.
王国华 《当代审判》2003,(10):2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作为一编,对涉外民事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法律适用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充实、完善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从而使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综观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国际私法的立法体系和我国《民法典》(草案)的相关规定,我们不  相似文献   

8.
内地与香港的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地与香港的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 依照内地与香港的现实与历史条件,运用“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能否在香港按“一国两制”的原则,建立有别于内地法律制度的独立的香港法律制度,将直接决定“一国两制”的成败。香港现行的法律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基本不变的原有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新法律构成。虽然《基本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但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方针和香港问题的特殊性《基本法》中原则和制度与内…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法典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予以定位:其一,“一般行政法律规范”还是“一般行政法律规范加部门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典宜选择仅对一般行政法律规范进行法典化,编纂行政基本法典。其二,“法治政府的法律规范体系”还是“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体系”?行政基本法典宜选择具备法典体系性的“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体系”定位。其三,“客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还是“主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行政基本法典宜选择以确立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体系为中心内容的“主观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为主”定位。其四,“传统行政法律规范为主”还是“大数据时代的行政基本法典”?我国行政基本法典宜全面回应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立法需求,定位于编纂数字时代的行政基本法典。  相似文献   

10.
有关基本法律及其修改权的现有研究,乃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修改权为关注重点,但全国人大的基本法律修改权同样不应忽视。作为国家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修改权在“五四宪法”中由全国人大独享。鉴于全国人大存在的一些客观情况,“八二宪法”决定由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享基本法律修改权。《宪法》和《立法法》有关国家立法权的规定,构成全国人大基本法律修改权的概括依据;某些特定法律中的“修改权条款”,则为全国人大行使基本法律修改权提供了具体依据。在既往的实践中,全国人大修改的基本法律主要是“宪法相关法”。虽然全国人大基本法律修改权的行使频次不高,且呈现出下降趋势,但由全国人大进行的修改通常是较大幅度的修改。为确保全国人大更好地依宪行使基本法律修改权,既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基本法律修改问题上保持谦抑,亦应划定全国人大专属的基本法律修改事项,还要提高全国人大修改基本法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蒋一之在2005年7月26日的《中国社会报》上撰文介绍,在美国,法治教育成为中小学校的一项正式工作已有30多年。根据1978年的美国法治教育法案,法治教育要“培养非法律专业者在法律、法律程序、法律体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这些方面赖以建立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法律体系的主干法律,《大清律例》与包括《户部则例》在内的部门则例均是具有重要实用功能的基本法典,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门类,在调整方法和条文内容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就法律体系内部的效力等级而言,《大清律例》并不存在凌驾于《户部则例》之上的法律位阶,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发生作用,彼此间是一种分工与配合的关系。部门则例是中国传统法律部门发展完善的最后阶段,标志着清代法律体系已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法制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13.
澳门原有法律的审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葡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承诺澳门现行“法律基本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与《基本法》相抵触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8条基本上重申了联合声明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监狱法律体系源于先秦时期以宗法礼制为核心的习惯法体系,秦汉时期转化为以律令法制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律令二者为监狱法律体系的基本形式。魏晋以后,律令二者性质发生分化,以《狱官令》及《捕亡令》为代表的令成为监狱法律体系的基本形式,而从《囚律》分离出来的《断狱律》及《捕亡律》之类的律则成为制裁违法犯罪的刑事立法。宋元以后,监狱立法出现多元化趋势,监狱法律体系由令、格、式、例等各种法律渊源构成。至明清时期,除《刑令》、会典、刑部则例等外,出现了提牢条例或提牢章程等专门的监狱立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健全司法行政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两个体系”的思考大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山东省于1993年率先提出了健全司法行政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两个体系”的思路。随着《仲裁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司法行政机关又增加仲裁登记管理职能,从而丰富了“两个体系”的内...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是公民、法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深入研究民事行为,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对于指导和规范民事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民事行为的几个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我国《民法通则》在中外民法史上首创民事行为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对传统民法的一系列概念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例如,以“民事法律行为”取代“法律行为”;以“无效的民事行为”取代“无效的法律行为”;用“可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代替了“得撤销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学院式的问题 公共秩序,一般是被理解为一个法律制度不可动摇的核心。相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没有采用明确的规定,《奥地利国际私法》第6条在述及公共秩序时,将其解释性地表述为“奥地利法律的基本原则”;德国在《民法典施行法》第6条、《民事诉讼法》第328条第1款第4项以及《自愿管辖事务法》第16条a第4项亦提及“德国法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是实现国家司法鉴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存在的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需一部综合性的国家层面法律予以消解和纾困。我国制定《司法鉴定法》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可行性与正当性。《司法鉴定法》通过整合和协调从而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通过衡量和补偿从而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采取“单一制+分层型”的立法模式。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司法鉴定法》应当通过构建“管理+程序+审查+责任”的四组制度体系完成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嵌入。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通过和颁布,是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创举。肖蔚云教授主编的《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律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一园两制”与香港基本法律制度问题的法学专著,较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11,(12):44-44
刘江南同志现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副总法律顾问。自中交集团成立,刘江南起草、修订了《法律事务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授权委托管理办法》、《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等基本制度,基本形成了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2010年对上述基本法律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