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上国籍立法原则从国际公法转向国际私法,双重国籍乃至多重国籍运动员在世界足坛越来越普遍,这一变化目前已经深刻改变竞技体育层面世界足球运动的格局和发展态势。海外华人数量庞大,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合作还在不断增加,海外华裔足球运动员双重国籍合法化,对我国当前足球领域国家队层面和职业联赛层面双重困境进行破解具有三方面功效:其一,广纳贤良,为国争光;其二,消除垄断,推进联赛;其三,借鸡生蛋,提升青训。以足球运动员为试点推行双重国籍合法化,既存在可能性,也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16(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年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7.2岁,主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7.8岁;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平均年龄在增加,竞技水平越低,运动员平均年龄离散程度越大;各位置运动员年龄顺序为守门员>后卫>前卫>前锋,且守门员的年龄差距最大;欧美运动员平均年龄大于亚非运动员,不合理的年龄结构是亚非球队成绩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过大量足球相关专家、学者和教练员的分析研究,中国足球的发展希望寄托于青少年,而青少年绝大部分为学生群体。所以,只有提高校园里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使校园足球活动健康、良性的开展,才能使中国足球运动水平得到提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北京地区20所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其目的是找出影响北京地区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和普及的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校园足球活动能够在北京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足球起步较晚。1994年,足球竞技运动进入职业化轨道,一大批足球俱乐部应运而生。至此,足球竞技运动便带有商业化的痕迹。出人意料的是,其商业效应远远超过了原足球协会所能调整、规范的范围,特别是以“假球”为导火线的动荡,引起社会各界对足球竞技前途的深深忧虑。当人们发现原有的足球规则不灵验的时候,自然想到了寻求法律的规范。本文分析了假球的界定、表现形态及形成的原因,阐述了假球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及对假球的司法介入。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由公安部督办、辽宁省公安厅协办的足坛扫黑专案组成立。随后,不断有问题球员、教练、俱乐部经理乃至足协高管涉案的消息,足球扫黑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足球扫黑的方式和对象两方面进行法律分析,分析了司法主动介入的必要性和条件,也对赌球构成进行了探讨,提出可行的足球扫黑之道,以达到规范足球运动秩序,促进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足球市场存在一些不正常现象,如踢假球,吹黑哨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体育法制还不够健全。应在足球市场过程中,完善立法,加强司法介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加强足球法制建设,规范足球市场。  相似文献   

7.
散打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散打竞赛中一个重要的训练环节,而战术意识合成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过程,它既受运动员自身素质、技术、心理、战术思维等意识形态的支配,同时也受教练员训练水平、手段、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还受竞赛对方战术意识的制约.通过对散打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及战术意识合成进行分析,将更有利散打运动的发展,使战术意识能够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得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浅析现代足球衣的设计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衣的设计原则是,“以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为本,功能至上”。当然美感是所有类型的服装的共同追求,足球衣也不例外,但是足球衣的关感绝对不能影响运动机能,如果美感与运动机能发生矛盾,就应该舍弃美感。足球服装的美感在满足运动机能的情况下,通过点、线、面、标志、图案的对比和排列等手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处置足球骚乱事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足球骚乱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球场秩序,而且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承办的国际赛事越来越多的今天,公安机关必须对足球骚乱事件予以高度重视,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预防和处置此类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一、足球运动的特点(一)足球运动的特点。除了正规的足球比赛以外,只要有一个足球,有一块场地,人们就可以进行活动。如果要进行比赛,没有球门,也可以用砖头、石块、书包等代替。一般青少年在开始参加足球活动所需的技术动作是简单易学的。此外,群众性足球活动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室外开展。(二)竞技性足球比赛难度大、观赏性强。足球比赛,特别是高水平足球比赛,激烈、精彩、变化莫测,胜负难以预料,因而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比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进攻与防守、限制与反限制、制约与反制约的激列对抗,比赛双方存…  相似文献   

11.
足球犯罪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球犯罪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首先探讨对足球犯罪进行司法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进而对足球犯罪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最后还探讨了司法介入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它的取得是经过较系统的、有目的的训练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通过对篮球战术意识的概念诠释、篮球战术意识在高校训练和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学生运动员篮球战术意识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意识“盲段”现象是散打、拳击、泰拳等搏击项目所特有的。散打运动员在近距离的搏斗时,由于心理压力大,防守自信心不足,导致场上慌乱、思维不清晰,盲目或下意识地作出非理性反应,极大阻碍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通过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头部的防守能力及加强实战等练习,逐渐克服散打运动员在实践中出现的眨眼、闭眼、无距离感地乱打乱踢、盲目抱缠等意识“盲段”现象,保证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合理、清晰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老话题,中国足球冲不出亚洲,走近不了世界杯,是中国足球运动员的素质问题。于是有人支招,从娃娃抓起。还有一个老话题,说中国人体质不如有的国家的人,于是,有人提出,中国孩子每天要喝一杯牛奶。  相似文献   

15.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是一种十分基础且重要而基本技术,良好的掌握发球和接发球技术能够提高运动员赢得比赛的几率。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运动员必须要端正对发球和接发球训练的态度,服从教练的安排,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球技术和接发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比赛的胜算。  相似文献   

16.
现代足球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直接催生出中国的第一代球星,其中李惠堂与容志行成为中国球星的典范.他们以德艺双馨,励志品格和奋斗精神闻名,呈现出一种性善论的品味.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20世纪80-90年代的球星,其在传播媒介中的形象更接近嬉皮士的做派,与性恶论的品格相吻合.中国足球名人在精神崇拜的领域逐渐替代了古典战神,成为新型的青年崇拜对象.球星的正面与负面信息都会影响到青少年足球观众的日常行为.中国足球从宋代高俅式的痞子偶像,到李惠堂、容志行式的道德楷模,再到郝海东、范志毅式的足球嬉皮士,完成了一种来自自身的否定之否定的简单循环程序,而从孙继海到郑智,则完成了一种从平易、冲淡型的足球偶像到反道德偶像的再度对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足球联赛实行职业化以来,足球观众暴力这种新型的暴力犯罪形式愈演愈烈,并有向西方足球流氓行为发展的趋势。足球观众暴力可分为言语暴力和身体暴力两种表现形式。从犯罪学的角度,可用紧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匿名性理论来解释足球观众暴力。除通过立法手段来预防外,运用犯罪学中情境犯罪预防理论的相关技术性措施来预防足球观众暴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球场上的垃圾,每人都有义务主动清理.每队包干区内要求没有杂物、烟头、纸屑、瓶子等垃圾,卫生工作未完成,每次扣球队积分4分,队长扣8分……“,这是宝山区月浦镇鼓乡体育社团(足球)球队评比的一项重要标准,细节之处体现了鼓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而社团之所以能够实现有效自我管理的基础则是组织的有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我国实现竞技运动战略目标强有力的支持。培养具有高竞技水平、高文化知识、高质量专业素质的“智能”型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水平还较低,大学生运动员尚无法完成在国际、国内赛场上的职责。而国外的大学生运动员却有所不同,不但可以完成单一的比赛任务,还可以在奥运会或国际其它的一些大型比赛中披金挂银。那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什么比起国外有如此大的差距,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和原因,已经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不断提高的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在体能和技战术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心理素质已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多重大比赛中,因心理素质较强而获胜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因此,注重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已逐渐成为教练员的共识,心理训练的内容也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并结合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归纳了世界各国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提高竞赛水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发展动向及训练方法的研究,为运动员提供了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