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道德、纪律与理想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联系。本文仅就文化、道德、纪律与理想的相互渗透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四有”教育有所裨益。一、一定的文化修养是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条件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认为,如果把学习共产主义仅仅理解为学习有关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小册子是很不全面的,是有害的,要学习共产主义,还必须领会产生共产主义的全部知识。列宁所指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文化向共产主义理想渗透、转化的问题,同时也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底需不需要共产主义道德?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共产主义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这就为我们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任何时代都有与它相适应的道德价值标准。道德的发展也自有它的历史必然性。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特点,没有任何一种道德能够跨越历史、超越阶级本质而存在,永恒的道德是不存在的。一、当代社会道德的困境我们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共产主义的伦理道德观,是以共产主义道德消化、吸收中国传统道德的优秀精华而形成,对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按比例的计划经济机制。现在我们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体的道德规范有哪些要求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体在依据市场经济的运行机理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受市场经济自愿交换和以货币为衡量尺度的原则影响,一方面使社会主体从对一个有形的、特定的依附关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做出了明确区分,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指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而社会主义道德则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道德.应该指明,《决议》所以把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作相对区分,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特殊性,是为了从实际出发,便于不同层次的人们作出道德选择,并相应地进行道德评价,从而更加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决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用社会主义道德排斥甚至代替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生产方式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人们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和道德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素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管理工作和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好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要求,对于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共产主义道德宣传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在注重人民群众道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继承下来,另一方面也将原来被无限拔高的、本属于基本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发扬和细化,使之更具时代性。我们在将共产主义道德中的部分内容(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作为人类道德最高形态看待的同时,也应注重将其其中的主体内容视为中国革命道德,并将其作为民族精神加以宣传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耻”是主体受到他人的侮辱,或者内疚于自身的不足、过错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自管子始,“耻”成为一种道德要求.在《论语》中“有耻”是士人人格修养的首要目标.“耻”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远恶向善的道德自觉;它以一种消极的、痛苦的情感体验,从反面督促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不该做的事,起到了道德堤防的作用.而《论语》中的“耻”不仅体现了孔子对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哲学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理想,也是一种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以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个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放松自身的道德修养,就会落后,以至亵渎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9.
正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规党纪对于广大党员而言,是一种约束、一种标准、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名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遵守党规党纪,是新常态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即将转正、处在特殊关口的检察干警,个人认为遵守党规党纪,是坚持共产主义政治信念的要求,更是一种道德和责任的坚守。政治信仰萌生于高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理论前沿》1998年第21期发表的方生同志写的《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 ,提出这样一种见解 :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见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也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意。方生的原文是这样讲的 :“马克思说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 ,‘因此 ,它在各方面 ,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里讲的既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问: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都不高,离共产主义社会还很遥远,可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却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这不是超越历史阶段、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吗?答:对这一问题作肯定回答的人,主要原因是不适当地把我们现在提倡的共产主义道德与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视为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也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道德境界。40年来,人民群众一直深深地怀念和崇敬着雷锋这位年轻的普通一兵。人们崇尚雷锋精神,因为他们从雷锋身上不仅看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尚思想品质,而且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雷锋一辈子只想做“螺丝钉”的思想同现今社会崇尚独立、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主张不太协调。还有的人认为,雷锋把自己比喻成螺丝钉,组织把自己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存在于公安队伍中的不良现象是警察职业行为的价值问题,这一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们不切实际地把“道德境界”作为公安管理体制预设的民警的道德水平,强化了道德约束中“应该”与“做到”的不可通约性。二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使民警淡化了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公安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必须解决这一价值问题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对策是:在正确认识职业活动具有双重价值的同时,从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两个维度着手,解决“应该”与“做到”的不可通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三法律与道德学说观和法律起源与发展论 (一)法律与道德“有区别的适当联系”论在法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哈特不同意传统分析法学奥斯汀等所持的“绝对区分”观点,也不赞成自然法学派“绝对联系”的见解。他的基本论点是:“纯粹以权力为基础的法律和被认为道德上有拘束力的法律之分歧不是相互排斥的。”他认为法律在其发展过程中无不深受社会传统道德的影响。这些影响或许突发性地公开通过立法,或潜移默化,逐渐通过司法过程进入法律之中,但并不由此得出结论:法律制度须符合正义和道  相似文献   

15.
袁博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4,(3):144-144,F0003
“法官后语”是附加于裁判文书规范化格式后的一段针对当事人的偏重道德感化、伦理教育或者个案启示的简短文字,它代表合议庭全体法官的道德评判或者法律方面的意见,是对裁判理由和结果的补充说明,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官后语”带有极强的道德教化和伦理色彩,实为对传统裁判文书规范形式的一种伦理化突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官后语”自1996年首次在司法裁判中使用后一直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道德缺位论”的非科学性□韩卫东韩维彩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研讨中,有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功利的,而道德的本性是超功利的,两者互斥应该严格划界。于是主张,在市场经济领域,充分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并实行强制性的法律、行政、经...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道德建设中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取向,即市场取向与社会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市场取向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他的伦理实质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但是市场取向也有他的局限性.而道德建设的社会取向作为一种非市场取向,(1)提升市场取向的价值追求,(2)弥补市场取向的价值缺陷,(3)作用于市场价值领域之外.社会取向的最主要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还包括共产主义道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在现实中,两种取向在指导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不是必然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通过整合实现两种取向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灵魂、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犤1犦(P28)他所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涵盖了社会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其中  相似文献   

19.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理想与道德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奖赏与道德惩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尺度、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人权的道德基础在于“人性恶”的道德假设和“善行”、“善治”的道德要求;人权的价值基础在于对个人的尊重与人的和谐发展;人权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其次是民主的政治,还有开放的理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