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从时间利用的视角分析城镇已婚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状况发现,婚姻和生育是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面临的巨大挑战,工作时间的刚性减少了女性对家庭的时间投入,城镇已婚在业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公共服务的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政策方面,建议推动用人单位公平对待职业女性,有条件地实行弹性工作制;政府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与《寒夜》都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家庭悲剧,但两部作品都有婆媳矛盾贯串其中,不过两部作品中的婆媳矛盾的性质并不相同,前者是同一观念基础上的矛盾,《寒夜》中的婆媳矛盾则体现着新旧观念的冲突.。刘兰芝是被封建观念毒害的牺牲品,曾树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族群日常生活中,女性会在制度允许的范畴内,主动行动,加强自己地位身份的重要性和稳固性。海洋族群中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导者,是人情的缔结者和维护者,是贤能原则的诠释者,是生命色彩的描绘者。但是这种地位仍没脱离依附于男性的特点,女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掌控和家庭人情的代理以及自身素质的展现,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形成一种"依附性支配"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4.
战前日本农村典型的家庭是家长制直系家庭.家长制形成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男尊女卑的社会,农村女性被视为男性和家庭的附属物,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最为低下.在战后经济社会的变迁演变中,农村家庭构成的主体依然是直系家庭,但维持家庭关系的家长制彻底解体,家庭规范也由家长制演变为民主主义性质的核心家庭规范.战后日本农村直系家庭的重建成为促进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违法犯罪,影响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其特点:1、犯罪类型多与家庭问题有关;2、犯罪动机较多集中在家庭矛盾与冲突;3、犯罪场所多为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4、犯罪过程多经历了从受害人到犯罪人的“恶逆变”。  相似文献   

6.
论文旨在讨论女性主义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给当今的女性家庭角色、女性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由此而形成的困境,指出后现代女性主义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女性主体的消解与重建。文章对于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持谨慎的态度,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矛盾。笔者提议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放进女性主义原有的规划,在理论的互动中构建没有性别压迫和性别定势的当代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7.
父母对子女拥有法定平等的冠姓权,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女性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这更导致她们在家庭中遭遇歧视,受教育不足,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女性争取子女冠姓权存在较多的障碍,应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以提升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快男女平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下降、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时代,已婚两性群体为何仍以家庭为基础来评价自身的阶层归属?既往研究呈现的短期内女性地位认同模式向传统回归,是否意味着长期趋势仍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悖?通过对CGSS 2010-2017数据的考察发现:两性就如何衡量夫妻阶层地位来评价自身阶层归属几近达成群体间"共识",夫妻仍以家庭作为消费单位共同收支,故两性地位认同主要体现为收入的共享,而非职业与教育的共享;且两性地位认同的性别差异表现为"男重收入,女重教育".从动态变迁视角来看,已婚女性地位认同模式虽有向传统回潮的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与社会现代化趋势相符,两性均朝向更为平等化的地位认同模式发展.上述结果为我们理解在社会现代化与个体化背景下家庭仍作为阶层分析基本单位的反差现象,提供了基于两性群体间"共识"、"性别化"地位认同及较长时段变迁视角的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律是矛盾协调律,矛盾可大致分为个体内部各要素矛盾及个体与外部社会的矛盾两个方面,两大矛盾的斗争协调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情感失衡、信念迷茫、意志不定和知行不一几种内部要素矛盾,外部矛盾则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方面。矛盾协调的总体方向是由冲突向和谐发展,由模仿向独立发展,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由个人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析“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民族都留下了敬畏舅舅的谚语和习俗,舅舅的地位实质上是男性在母系社会中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当这种地位超越女性时,就形成了舅权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男性的家庭身份从舅舅变成了父亲,舅权也就自然消亡了。  相似文献   

11.
端方与清末的满汉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满汉矛盾日益激化 ,排满成为革命派进行舆论动员的口号。端方作为具有革新思想的清廷大吏 ,充分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巨大危害 ,对消除满汉畛域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为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阶段,贫困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分化广泛而深刻。这种分化不仅表现为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表现为许多重要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化。收入分化是贫困地区农户社会经济分化的核心表现,不同的收入来源,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都对家庭收入的不平等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但依赖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实现收入增长的趋势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家族的传统与现实作用,地位获得研究中应重视家族社会资本。通过对温州地区S家族的五个典型案例的剖析,动态性探索与分析家族社会资本影响个体地位获得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在工具性行动中,行动者动员家族社会资本的方式有两种:即将既存的社会关系工具化和利用已有的关系建构新的关系,并分析了这两种动员方式的运作过程,以及家族社会资本影响地位获得的作用机制和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4.
婚姻家庭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确认和保护的本位主体有两个:一是社会,二是个人。保护社会利益需要国家介入,保护个体利益则要重视家庭自治,这就要求婚姻家庭法要充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离婚制度注意到了家庭自治与国家介入关系的协调,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国家介入不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纪录的人事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两者皆离不开孕育了沈从文的源头--湘西。短篇名著《渔》也以湘西为背景,塑造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吴姓孪生兄弟,描写了族姓之间残酷野蛮的仇杀,表现出沈从文对于"民族性"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虽然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上却存在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重视家庭在道德养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重视道德的社会教化;强调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家庭、学校教育与社会濡染的影响;强调纪律、制度、法律等对道德养成教育的保障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儿童依恋的发展受一系列环境因素和儿童自身主体因素的影响 ,过去研究最多的是母亲的养育行为与儿童自身特征这两大因素。近 2 0多年来 ,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及社会其他成员在形成依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 ,养育质量、母爱缺失与剥夺、儿童的气质、家庭与社会环境等 ,对儿童依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访谈调查和文献法了解的流浪儿童外流时间(年)为〈0.5、≥0.5、≥1.0三者人数之比约为:5:2:3。流浪儿童外流时间的长短与其外流原因、家庭结构、外流期间生活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对家庭的“眷恋”程度、对流浪认同的思维“定势”程度、使用立足手段之一的“撒谎”高明程度、受社会副文化、反文化的影响程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鉴于多种原因,应当确立流浪半年以内的流浪儿童为分类救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在家庭内部的权威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转变,相对应的,老年人在家庭内部关系中的角色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表现。通过对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双重地位特征成因分析,可以梳理出老年人在家庭犯罪关系中的不同角色,也可以从社会学与犯罪学双重视角来观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