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法律。……‘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温家宝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2896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同按下了表决器上的赞成键,以无一反对的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有十项条款,千余字的法律在万众瞩目下通过了,表达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3.
郭雪筠 《台声》2022,(15):78-80
<正>日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严重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底线,损害两岸和平稳定。对此《台声》记者访问了部分在大陆台湾青年和数位岛内民众,他们纷纷表达台湾同胞的心声:不希望两岸关系对立,希望两岸和平稳定。厦门台湾创业者范姜锋:“台湾老百姓希望两岸和平,共同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2007年7月19日,陈水扁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反对,正式具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这是推动"台湾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令台海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面临严重的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1,(1)
我们希望.新世纪成为各国人民共享和平的世纪。在二十世纪里,世界饱受各种战争和冲突的苦难。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在忍受战火的煎熬。中国人民真诚地祝愿他们早日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与自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站在人类正义事业的一边。我们愿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对手、阻挠破坏两岸关系、限制台湾民众权利,制造"绿色恐怖"。今年以来,随着2020年两项选举临近,民进党当局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岛内强化"绿色恐怖"氛围,成为两岸冲突制造者、台海和平稳定破坏者和台湾人民利益加害者。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统一会损伤台湾人民的利益,事实果真如此吗?曾有人对岛内台湾同胞的心态做过调查:关于台湾的前途,是赞成“统”还是赞成“独”的问题,台湾同胞所持的态度是“中间大,两头小”,即少数人主张急统,少数人主张急独,而80%的人则主张维持现状。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由于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还不够了解,存有疑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的心态。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到底怎样才能使台湾老百姓的日子和平、稳定,怎样才能把目前的现状“维持”下去呢?笔者认为,实行“一…  相似文献   

8.
台湾选举落幕后,海峡两岸关系何去何从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广大台湾同胞反“台独”,求和平、求安定、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台湾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而海峡两岸只有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才有稳定的局面与和平的前景可言。毋庸置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台湾同胞的切身权益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4)
正459.除了两岸经济合作带来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条件。台湾的和平与安全与大陆息息相关,一方面,唯有中国不断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不会有甲午战争失败割让台湾岛的悲剧重演;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台湾将难保和平与安全。——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460.我渴望中国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朱海安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李登辉抛出“特殊两国论”,公然挑衅举世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企图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再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 ,激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 ,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和平 ,渴望拥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台湾人民饱尝过近代中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2)
<正>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进一步了解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抵抗精神和民族意识,10月29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文宣部共同主办的"台湾文学的抗日意识与原乡情怀——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拉开帷幕。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建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在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立法的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反对“台独”的意志和决心,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搞“台独”或“一中一台”及推行“去中国化”的分裂活动。同时规定,除非“台湾独立”,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否则不会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胡总书记的讲话和《反分裂…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充分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这部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实施,是一部“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法律。对于这样一部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全国人民的情感与尊严的宪法性法律,我们应该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一、《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背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甲午战争以来,就一直处于被外族分割与政党斗争产生的动荡的环境之中,台湾人民长期以来处在政治经济跌宕起伏的煎熬之下。随着世纪的变迁和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如何寻求台湾的前途,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如何使台湾2300万人民真正走向和平、安定、发展的平坦大道,将是台湾全体人民多方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14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是一部务实又坚定、理性又温和的法律,深受海内外同胞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支持。台湾问题原本就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台湾岛也是属于中国神圣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年来,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疯狂叫嚣“台湾独立”。“台独”势力不仅在岛内发烧,而且蔓延到海外,企图依靠某些外国势力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这…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  相似文献   

17.
吴师 《两岸关系》2014,(12):10-10
<正>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并发表重要谈话,引发台湾学界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谈话体现大陆善意和诚意台湾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赵春山表示,习近平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使用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相互尊重、良性互动等词汇,明确表示出大陆希望两岸关系在和平稳定发展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坚定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于1998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从5月14日见诸报端的会议新闻着,这次会议就“一国两制”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关系作出了引人瞩目地阐释,即: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满足了台湾人民求和平、求稳定、维持现状的要求和愿望,完全符合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简短的文字蕴藏着丰富的意涵,值得广大台湾同胞和一切关心台湾问题的人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按笔者的理解,这次会议的上述看法,是建立在对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对台湾人民心态认知基础之上的。因此,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看法的意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林燕燕  林静萍  林连 《台声》2010,(12):5-13
<正> 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五市选举答记者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11月28日应询表示,我们关注台湾五个城市的选举结果,希望台湾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两年多来,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我们将继续与台湾各界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