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对世界共运造成巨大冲击,但社会主义运动并未消亡,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一刻也未中止。他们在剧变尘埃落定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思索不断深化,并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为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国外共产党的看法既有一致和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代世界局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兴技术运用于社会生产部门和一些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措施的出台,在战后出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出现了曲折,甚至是局部的倒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败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敌对势力则宣称:“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不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另外,也有一些同志看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践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就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生怀疑和动摇,甚至也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情况到底怎样?社会主义的情况到底怎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比较起来,到底哪个好?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遇到了两种情况: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与战前有所不同的新情况,经济增长较快,各种矛盾有所缓和;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政策、体制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在我国,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在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急剧变化,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在那里已经得逞,两种情况表明,当前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处在暂时的低潮。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国际共运遭受挫折,社会主义实践遇到困难的时候,党内就容易滋生机会主义思潮,干部队伍中也容易产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的动摇。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全主义是当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所奉行的思想体系,但近一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却接连改名为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打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人对民主社会主义认识的困惑和不解,一些人认为"民主"加上"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甚至有些人误以为民主社会主义也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一条道路.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往往把一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活跃,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政治实体。对此我们的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难道社会主义不需要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而属于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急剧动荡;由于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前进中遭到局部的暂时的挫折;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由于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资本主义永存论”,对人们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队伍中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思想理论界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和科学命题反响热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在学习中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如何理解,如何回应一些人对她的某种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思潮,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势以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人都在分析评论它。但有些评论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有必要加以澄清。一、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吗?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七十年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就程度不同地暴露出一些共同的弊端。近二、三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旨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走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苏联,现在也开始了这种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一角度,就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多年来,我国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严重局面,以致发生了去年春夏之交惊心动魄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在国际,由于帝国主义气焰嚣张的和平演变攻势和执政的共产党内机会主义思想的猖獗,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国际反动势力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在一些地方已经得逞.这表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和曲折.这种情况引起一些同志的惶惑和迷惘.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忧心忡忡,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伟大旗帜。然而,在国内外思想理论界,却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给予了廓清,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提倡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前几年,一些同志由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问题有片面理解,因而对我们提倡和宣传的一些思想道德观念发生怀疑,不能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的同志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在提倡和宜传上缺乏一种主动和自觉精神,容易在多种观念出现碰撞时发生困惑和动摇。这些都是造成前几年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滑坡”的  相似文献   

16.
谈起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人们自然会提到较早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梁启超。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曾指出:“梁启超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欧美思潮的知识分子,本来是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人”;“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的那篇文章,是中国第一篇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章”。但是,以往的一些文章大都偏重于介绍,而对梁启超为什么会较早地注意并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他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学说的,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态度到底如何等问题,则很少探讨。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研究,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了。但是跟民主革命时期相比,民主革命时期研究的时间比较长,材料研究得多一些,问题也研究得深一些,而社会主义时期可以说刚刚在开始。但是,从实现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些人提出、并反复阐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这个范畴;我国一些同志进而做出我们国家要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的论断。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并借此求教。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尤其是在我国这种具有八亿农民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不可能存在什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学说所指出的工农结合,城乡“融合”、一体化的道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朝鲜和我们国家,都在农村  相似文献   

19.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和认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纠正一些人认识上的偏差,这对于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在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一些同志究竟存在哪些偏差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所写的《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谈了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等。近两年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些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