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增设 ,有利于遏制行政执法中“以罚代刑”等腐败现象、改善政群关系和促进“依法行政”。本罪中的“行政执法人员”如何界定、客观方面如何理解及本罪的规定是否有待完善等?都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罪时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97《刑法》第402条对徇私舞弊不称交刑事案件罪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对遏制和惩治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本罪在犯罪主体的范围、“不移交”的内涵、“前提罪”的认定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以专门研究,以完善刑事立法,加强司法认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法对徇私舞弊罪按照主体不同作了详尽的分条规定,其中对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也作了较大的修改与补充,罪名也有所变动,下文仅对徇私舞弊罪的前后变化作一比较分析,以便在司法实践中理解与操作。一、修改后的刑法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修改内容1、在第399条的罪状中,与“徇私枉法”并列增加了“徇情枉法”的法定情形。这样规定.避免了司法实践中因对“徇私”的理解不同而导致案件不能正确认定的问题.只要具备“徇私”、“徇情”中的一种情形,就符合徇私舞弊罪的动机条件。2、在第399条1款中,在“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  相似文献   

4.
徇私舞弊型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准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中因河私舞弊而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类型。具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刑法条文中有明确询私舞弊罪状的犯罪,即在罪状表述中有“河私舞弊”字样的,如:刑法第404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是刑法条文中没有明确的询私舞弊罪状,但在现实中可能存在因河私舞弊而构成本罪的,如:刑法400条“司法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该条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河私舞弊私放在押人员的罪状,但在现实中…  相似文献   

5.
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是1997年<刑法>规定的新罪名,法律界对如何认定本罪存在较大争议.此罪在主观方面应由过失构成;对其客观行为应从徇私舞弊及因果关系的内涵出发加以认定;对重大经济损失的确定应考虑数额、时间等因素;确定刑事责任应区分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是一种严重的司法腐败 ,是刑法重点打击的犯罪。对于此罪所说的减刑应当作广义理解 ,不仅包括“狭义减刑”还应包括死缓和附加刑的减刑 ;对于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却故意不予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虽不能构成本罪 ,但可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为了体现对司法腐败的刑事政策 ,本罪应当理解为行为犯。另外 ,本罪在主体、共同犯罪、罪数形态问题上都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罪状中应该去掉"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的规定,其主体"行政执法人员"应改为"纪检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只有这样才符合当前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分散于刑法分则不同章节中的64种职务犯罪加以归纳,可以建立以同类客体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和以犯罪特殊主体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在确认“徇私舞弊罪”是一个被遗漏的独立罪名后,可以创新性地建立以“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三种基本行为方式为标志的职务犯罪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维护国家税收的正常秩序 ,打击税务执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1 997年新刑法增设了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法律界对本罪中的有关徇私的内涵、罪与非罪的界限、税务人员构成偷税罪的共犯问题及一罪与数罪的理解和认识上分歧较大 ,而这些正是理解和把握本罪时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徇私舞弊型犯罪共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徇私舞弊型犯罪的“徇私”是动机性的主观要件 ,而非客观要件 ,其认定应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 ;作为徇私舞弊型犯罪前提的前提罪或原案必须事实上确属有罪或应移交的刑事案件 ,其认定以有证据证明为准 ,不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准 ;徇私舞弊型犯罪中所涉及的受贿罪问题 ,应实行数罪并罚 ;刑事立法上应取消把“徇私”作为本类犯罪的主观要件、把“舞弊”作为客观行为要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反恐需要国际、国内多种形式、全方位的介入,但作为最严厉的法律手段,无疑刑事法应首当其冲。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什么是“参加恐怖组织罪”、如何完善恐怖犯罪的罪名和刑罚、如何兼顾反恐与人权的保护和主权的维护等问题,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已有观点对票据诈骗菲犯罪客体的认识,圃于"纯刑法"或者"纯公法"的思维方式,认为本罪的主要客体是票据管理秩序,具有局限性.对此问题要从整个法律体系(刑法与其他部门法或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角度,并结合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本罪的主要客体应该是"票据流通秩序",而非所谓的"票据管理秩序",二者分剐代表了"讼"和"私"两种不同的法益.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的同类客体是不同的前考如该节罪名所捞述的,是"金融管理秩序",而后者则是金融流通秩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实体法有许多量刑从宽的规定,程序法中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程序规定,其都体现了从宽处理的倾向。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趋势,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也在增加,如果一味从宽从轻,不利于对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的维护。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行为及心理矫正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商标犯罪对象的甄选 ,反映了立法者的认识能力、立法时的犯罪态势以及立法者对社会利益的综合衡量。目前我国刑法中商标犯罪的犯罪对象均为注册商标 ,对未注册商标不予保护。在注册服务商标的保护方面 ,我国刑法仍然存在漏洞。借鉴WTO规则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商标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一步扩大商标犯罪之“商标”范围。但同时应注意刑事司法应当恪守罪刑法定原则 ,不能超越刑事立法任意扩大犯罪圈。  相似文献   

15.
浅议飙车行为的入罪条件——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新设立了危险驾驶罪,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也即情节恶劣的飙车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断对具体"飙车"行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同时具备危险驾驶罪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中规定: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同时又规定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受刑罚处罚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涵义不同,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和学理上都令人产生疑惑。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法律特征中的“应受刑罚惩罚性”以“应负刑事责任性”取代更为确切。另外,在刑法中应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已满十四周岁降为已满十三周岁。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是贝卡利亚首先将启蒙思想引入刑法领域,贝氏也因此被称之为"刑法学之父"。其实,早在贝氏之前(早于贝氏113年),霍布斯就完整地提出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并论述了犯罪的概念与原因、刑罚权的来源、罪恶与罪行、不得自证其罪、反对刑讯逼供等刑法学思想。这在中世纪欧洲的刑事法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霍布斯不是一位职业刑事法学者,这可能也是他的刑法学思想至今未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重要缘故。但他关于刑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见解,给后人以重大影响,如果说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近、现代意义上刑法思想的启蒙,那么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其启蒙之启蒙。  相似文献   

18.
绑架罪作为目的犯,具有双重“目的”,不同的目的在刑法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其直接目的“将人劫走”是绑架罪的犯罪目的,而间接目的“勒索财物”或“作人质”则是绑架罪的犯罪动机。绑架罪的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即必须是针对第三人,并勒索财物,要求程度上为“重大”。绑架罪的既遂要求绑架罪直接目的的实现,但不要求其间接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包括过失。但是,这种立法模式违背刑法的谦抑性,而且造成法条内部相互冲突,应对其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0.
毒品犯罪是全球的社会公害,由毒品问题引发的犯罪在迅速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毒品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刑事对策上来说,至少应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要严密刑事法网;二要加强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