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年后,全省地震灾区完成全部重建农房户数142.8586万户、完成全部维修加固农房户数285.45万户,因地震灾害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新居,灾区农村居民住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重建。(一)坚持实事求是,明确重建方案。2008年6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即下发各地。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进一步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已然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七名四川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党员以及相关指导老师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研究小组历时半月,于5月27日完成《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献给正在重建家园的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3.
乌集 《中国减灾》2008,(11):61-61
不久前,来自汶川、北川等地震极重灾区一线,为抗震救灾立下“汗马功劳”的200多名基层干部在成都上了一堂灾后心理辅导课,这是该省首次集中对灾区基层干部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吕律 《今日浙江》2008,(11):59-59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浙江民营企业一直心系灾区。除了继续捐款捐物外,重心将转向发挥浙商群体力量“帮助灾后重建”的主题上来,正式启动了“携手灾区、重建家园”爱心行动计划,尽一切可能积极参与灾区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灾后的应激心理创伤就像地质现象中的堰塞湖一样。随时都有“决堤”危险。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和关注心理干预。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已在灾区展开。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上海、广州、北京、江苏、深圳以及香港的社会工作者纷纷奔赴灾区。灾区也涌现出了一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灾区民众提供安置引导、情绪安抚、资源协调服务;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引入社工参与灾后精神生活重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马塞  洪丰 《公民导刊》2008,(7):17-19
随着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诸多法律问题日益显现。要让受灾地区恢复到一个常态的环境,法律的作用就体现得更为突出。12名法学专家以公民的身份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传达的是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对法治原则的坚持和推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田培军 《中国减灾》2012,(17):40-4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为加快地震重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国务院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安排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甘肃省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省里出台了验收标准和办法,对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在这次灾后重建中的受灾群众大部分生活条件较差,重建成本高,重建难度大。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居民住房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从规划阶段就从灾区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江西政报》2008,(15):4-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灾害社会心理影响评估是实施高效心理救援的基础和前提,对灾害救助及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盈江县"3·10"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及时派出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赴灾区开展地震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0-41
在台湾,谢英俊是“9·21”地震灾后重建的代名词。他帮助邵族人建房屋。并让原住民自己动手建造家园;在汶川,他积极投入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在那里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乌格 《中国减灾》2009,(5):14-1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一年。一年来,四川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启动,诸多法律问题日益显现。要让受灾地区恢复到一个常态的环境,法律的作用就体现得更为突出。12名法学专家以公民的身份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传达的是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对灾后重建的关注,对法治原则的坚持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乔栋 《中国减灾》2011,(7):37-39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5·12”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5月22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上提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思想疏导。由此,中国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行动。从2008到2011年,三年来灾后心理援助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国家救灾、尤其是心理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谭祖雪 《中国减灾》2012,(6X):56-58
<正>灾后重建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过程,是要从非正常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它不仅涉及到灾后的经济重建,还包括更为复杂的社会重建、心理重建、文化重建等内容。"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灾后经济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灾害社会重建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受灾区域的  相似文献   

19.
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现就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政策措施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前进论坛》2008,(8):37-38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农工党中央高度重视,立即动员各级地方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为了给灾区群众提供心理干预等特殊的救助,帮助灾区人民恢复信心,战胜失去亲人,朋友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