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成功有政策、法律、市场、环境、资源、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诸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员工的献身精神是关键所在。时下激烈的全球竞争、科技进步、管理转型等因素,已经引发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成功更要依靠员工的献身精神。这就是说,要想办好企业,必须把广大员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用发达国家著名的管理专家的话来说,  相似文献   

2.
许勤 《人民论坛》2012,(23):72-73
当前,中国物流经济竞争激烈,面对较大的生存压力,中小型物流企业需要转型。这种转型主要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方向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策略,包括完善股利分配模式的构建,加强长期投资能力的建设等。同时需要制定出适应市场需要的营销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有关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中央管理企业:为支持中央企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规范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保安市场的放开,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国有保安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其中,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成为新型保安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企业文化是传统服务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台资企业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阵痛,优胜劣汰已成为市场定律。广东省广州丽晖塑胶有限公司作为传统鞋材加工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何还能不断增资建厂,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丽晖的副总经理、广州市台协副秘书长杨清华先生。  相似文献   

6.
一是举办“企业战略转型与发展”企业家论坛。邀请国内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与企业经营战略专家郑文正老师为企业家作报告。企业家们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如何实施企业战略转型、如何分析市场、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实施科学创新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场交流热烈。  相似文献   

7.
开展企业人才优先开发,加快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从而实现人才引领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大学生尽快就业,是人事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海盐县围绕企业大学生人才队伍开发,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抓手,强化大学生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核心作用,实现了人才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企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发的重要途径,激发了企业招聘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内在需求,促进了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刘源 《人大研究》2012,(8):49-F0003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并增强实效性和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筑和谐企业,促进转型发展,是当前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面对的重大课题。中铝公司在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中,进一步融入生产经营中心,服务公司转型发展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化“三型”党组织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这可以看作是对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认识的深化。要想使这种精神落实到企业经济转型中,将管理方法建立在劳动者具有可资开发的智力资源这一点上是必要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要不要确立相应的人性假设?在企业当前的经济转型中,是否需要进行人性假设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陈婕 《就业与保障》2023,(1):193-195
企业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型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企业和社会责任相互融合是经济转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融合既能驱动企业高速发展,又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同步发展。文章以酒店型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酒店管理和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邱悦颜 《求索》2010,(8):129-130,13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位一体,儒家学说为其基根和主流,以道德伦理为本位,它所代表的价值系统对中华民族有着久远的影响,对我国企业管理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中和"对现代企业要素组合转型的启示和"合时宜"辩证思维与管理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晏锡平 《中国保安》2014,(22):31-32
目前,我国保安服务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企业逐步转变为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和行业性自律组织共同管理的多元管理主体、民主化管理的新局面。企业内部的保安队伍管理与建设也趋向正规化、法制化。新时期保安员在社会变革的形势影响下,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好新时期保安队伍管理,使之让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是当前摆在企业转型期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现状及现代企业制度对人才资源的要求。1、在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当前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对企业的持续忠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流动性,在转型过程中人心思变,人才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是集权领导,难以授权,缺乏领导力与主动进取的精神。三是不愿冒风险,小心谨慎,提高与发展缓慢。四是工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五是人才管理短视行为,重眼前轻长远,重业绩轻潜能,重使用轻提高,缺乏长期投资的理念。六是缺乏可靠的奖励与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交流》2005,(4):40-41
近年来,企业文化逐渐被重视起来,但也有不少企业,很少注重和提及企业文化中的法律因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企业文化引入之初,我们过分注重了发源于关、日等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忽视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所依赖的基础是一个刚刚向法治国家迈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已由以有形的自然资源为主转变为以知识财富为主.因而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也由以文物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下,企业领导者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纵观历史和现代企业的许多成功案例,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渺小的,但某一特定的时刻或在某一个组织之内,其影响力又往往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16.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日本著名企管专家镰田胜认为,当今企业成功与否,经营管理将占70%的作用。因而,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来源。21世纪,国际间在管理创新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国有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多年来.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管理模式,但是,“经济转型”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转型期色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各中央企业: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水平,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现做强做优、科学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08,(18):12-13
在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把服务企业作为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纷纷走进企业,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引领企业迎难而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绿色转型对企业主业业绩的影响、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绿色转型对企业主业业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制造业企业、高科技企业主业业绩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企业绿色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外部信息披露水平、增强市场主体正面预期、提升环境制度认证水平来促进企业主业业绩提升。特别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外部条件能够对企业绿色转型发挥驱动作用,为企业主业业绩提升释放结构性动力。高污染、制造业企业应该以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创新带动自身业绩提升;政府部门应增加企业绿色转型的制度供给,保持良好的绿色转型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我省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它们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不仅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且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和市场开拓,通过自创、收购等不同方式拥有知名品牌、拓展发展空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竞争力、增创新优势,成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力军。本刊选发我省三个创新型企业以创新谋成长、以创新促转型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更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