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遵义会议所彰显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顾全大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遵义会议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其巨大的历史功绩和深远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的进程。回顾遵义会议经过及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危如累卵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3.
媒体看贵州     
《当代贵州》2015,(3):9
<正>1月15日上午,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在遵义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并讲话。他指出,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贡献,永载史册、永放光辉。要通过纪念遵义会议,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养分、增添力量,把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图为大会现场。(本刊记者傅泊霖/摄)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5.
<正>遵义会议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且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所集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我们党引领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1984年1月,廖汉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倾向性观点认为 :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长期统治 ,迅速打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是毛泽东领导地位在全党和全军逐渐得到认可的开端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开始根本性转折 ;遵义会议摆脱了外国经验的束缚 ,是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关于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的决议既是基于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一种斗争策略 ,又存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同时 ,我认为 ,研究遵义会议历史地位还需要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的关系、遵义会议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关系、遵义会议与中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我参加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到贵州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等。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此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在这之中,毛泽东把自己正确的主张转化为党和军队的实际行动,使遵义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从领导学看,一种正确的主张要被领导层所普遍接受,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正确主张提出者不是处于主要领导地位,更不容易。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做到了这一点。本文试图从领导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发生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黔北小城遵义秘密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1935年1月15日—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的20位参加者中,走出了中共历史上多位重量级人物。其中,属同一省份籍贯的,要数四川、湖南籍的领导人最多,均各有5人,两者相加正好占参会者总人数的一半,且都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遵义会议的正确决议。这5位四川人即朱德、刘伯承、聂荣臻、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0.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长征途经遵义时举行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陈云作为与会的政治局委员,坚决支持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为实现党的历史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7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光辉历史,缅怀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们。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本质和结晶,是遵义会议基本内容的总结概括,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实事求是,实践求真;独立自主,自主决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必求胜"。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传承我党精神遗产,提高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自我修复的机能,提高党重大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战争和自身组织关键问题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决策核心由此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已被庄严写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永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册。杰  相似文献   

15.
陈群 《党的文献》2001,(4):28-31
1935年 10月 15日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俄文记录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 (1935年 10月 15日 )史平同志的报告》的发现 ,是继 1984年公开发表陈云手稿《 (乙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 ,又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价值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 ,弄清了遵义会议之后 ,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的具体内容 ,其中在介绍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时 ,着重指出 ,遵义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第二 ,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党作出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中关于遵义会议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 ,有力地驳斥了王明对遵义会议和对陈云的肆意诬蔑。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中央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党中央于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就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取得的伟大胜利,影响深远。一九四五年四月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作出了英明正确的决议,说“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  相似文献   

17.
从具体的历史情景来看,"系列遵义会议"的召开具有一定的"偶发性"。而从遵义会议前多数人的顾全大局,到遵义会议上民主氛围的形成,以及遵义会议后正确军事、组织路线贯彻的历史进路来看,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又具有"必然性"。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现阶段,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不仅可为实现民族复兴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而且可以丰富民族复兴的具体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毛泽东因遵义会议而彪炳史册,遵义会议因毛泽东而光耀千秋。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留下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情缘。毛泽东最先提议"搞个扩大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9.
<正>从通道会议到苟坝会议,可视为党的历史发生第一次伟大转折的系列会议。对这段历史,既要讲系列会议的作用,又不能模糊主要会议的突出作用。长期以来,讲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对其此前和此后的其他会议很少提及。事实上,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许多重要会议,对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影响。就遵义会议前言,最早的通道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然而,遵义会议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共产国际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此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本文将首先从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开始,全面讲述遵义会议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