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中华孝文化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应对多元竞争的文化现实挑战,以进一步焕发新的青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需要的孝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孝文化,是科学创新的孝文化,是现代化的孝文化。为了推进孝文化的现代化,使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孝文化应该不断在其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和活动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当前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际遇,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晓明 《求索》2008,(3):73-7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曾经发挥了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凝聚民族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传统孝文化有所缺失的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是构建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资源,而且弘扬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前沿》2010,(10):149-15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突出其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对保持国家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孝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弘扬孝文化也面临一定的困境,我们要克服困境,为弘扬孝文化创造条件,使孝文化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实际状况,从传统孝文化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家庭养老问题,指出推进农村孝文化家庭养老功能建设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种条件予以保证,为此,要引入制度因素,构建孝文化的制度基础;开发孝文化资源,强化孝文化发展的动力;多管齐下,构建孝文化的传承机制。从而实现孝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双赢,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道路。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传统家庭养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历史上养老难题。但是,在当前农村养老中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渐地被弱化。要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传统孝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青少年德育建设中,学校要善于寻找新的切入点,以道德模范为导向,推进青少年德育建设。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构建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学校德育为主体、社会德育为依托的新德育体系,为青少年道德理想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如何坚守民族文化之根?在我国银发浪潮即将到来之时,如何发扬中国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对策之一是要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引导他们懂得体贴别人——体贴父母抚儿育女的艰难,体贴老师培养学生的辛苦,体贴社会的关爱。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孝文化日渐弱化,日渐被青少年淡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扬弃和创新的方法,在青少年中弘扬孝文化,增强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孝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百善孝为先”的主导地位 ,它是中国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 ,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也是社会教化的核心和根本。但它并非如先贤们所说本于人性 ,而是后天的一个道德范畴。孝是人性之始 ,仁之本 ,孝要求尽性尽伦 ,落实于日常行为。对孝的过分强调及名利的诱惑 ,造成了对人性的束缚、歪曲 ,甚至毁灭。在当今 ,孝作为合理性的一面对社会稳定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5)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如今,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孝文化正在逐渐淡化,影响农村的治理建设。因此,必须坚持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充分发挥其养老、敬老和爱老等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文化在荆楚大地源远流长,积淀着湖北人民最深沉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孝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亦不断变革。在今天的湖北社会,孝文化虽然深入人心,但也存在着行孝方式有待改变、行孝能力不高、甚至不孝现象时有发生等负面现象。因此,需要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继承、去粗存精,发挥其促进个体成长、圆融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青年的时代 ,是青年引起社会注意、青年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青年文化受到大众模仿 ,并风行于世的时代。从青少年这个特定群体中发现的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或集聚所形成的青少年文化 ,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社会系统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青少年文化 ?教育工作者应在人类文化的跨世纪转折中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呢 ?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传统孝文化引入女犯思想教育管理中,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将其作为引领和指导女犯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进而建构女犯教育的合理模式,可以全面提升监狱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在监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在思想上矫正女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规范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封建的孝道观念缺乏民主、平等和人文主义精神。传统的孝文化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之上,有其积极的一面,大力弘扬孝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经济生产形态的改变及离散型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传统孝文化受到冲击。传统孝文化对乡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农村养老保障、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传统孝文化的作用,可从强化家风教育、法律法规保障、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和社会赡养问题的突出,中华传统伦理资源中的孝规范被学界重新评价和认识。在已有的探讨中,学者更多关心的是孝规范的功用问题,孝文化的讨论很少跃升到义理层面。在对孝文化义理方面的探讨中,梁漱溟、冯友兰、陈寅恪以及当代新儒家、海外学者杜维明等人的探讨,给我们以启发,促使我们对孝文化批判以及孝文化本身进行新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龙江  陈鹏飞 《求索》2011,(10):149-151
孝文化是华夏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今天它仍然是家庭和谐不可缺少的基本道德要求。原创文化中的孝文化具有鼓励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尊重人格以及彰显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哲学价值;孝文化在古代法制实践中又积淀了丰富的立法和司法价值。探索孝文化的法律文化价值可以从法律上有效规制不孝,以利于构建新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8)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家庭结构出现了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类型多样化以及家庭关系呈现新特点等变化,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加大了社会整合难度,加速传统孝文化的衰退,同时容易引起子女身心健康问题。对此,应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养老功能,发挥社区的融合功能,发挥教育、法律和媒体以及社工的作用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