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以后,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十分关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十分牵挂贫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怎样与全省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他带着“全国奔小康,云南怎么办?”“云南能否发展的再快一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如何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等问题,深入民族地区的乡镇村社和少数民族农民家中,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商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并就做好云南民族工作和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发表了重要讲话。2002年11月21日至23日,刚刚对全省学习贯…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以民族工作促进党建工作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其中关键是"四个坚持":坚持民族工作的领导主体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民族地区党的建设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在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族》2001,(10):15-17
1951年4月,访问团工作即将结束时,宋任穷同志要我留在云南做民族工作,并一再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说东北局和内蒙古的领导同志告诉过他:“民族工作千条万条,培养当地民族干部是第一条。”宋甚至感叹地说:“现在云南民族问题所以这样难解决,说到底就是我们党手中没有一大批党的民族干部。我希望你首先协助省委办好这件事”。想不到不足一个月,省政府就成立了云南民族学院筹备委员会。人选的规格很高,由当时主持工作的省政府副主席周保中任主任委员,张冲副主席和我为副主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胡荣贵等16位领…  相似文献   

4.
《公安教育》2006,(7):F0002-F0002
6月9日,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云南省公安厅中级警官训练中心揭牌暨成立大会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主要担负全国公安机关禁毒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禁毒警察的培训任务。云南警官学院自2002年成立禁毒系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省内外2000多名在职禁毒民警的培训任务,培训缅甸、老挝200余名禁毒警官,承担3个国家级蘑点科研课题,7个省(部)级科研课题,2个国际禁毒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日。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在云南揭牌  相似文献   

5.
这期的“观点·调查”栏目,我们选编了一组来自云南民族地区的干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思考,通过交流,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及基层民族工作的开展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学院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函授夜大学作为云南民族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使命。历年来,云南民族学院函授夜大学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它在不断地改革、探索中,在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同时,其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逐渐趋于成熟O扰准位置,面向市场,确立面向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云南民族学院函授夜大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边疆民族地区。因此,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大量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成为函授夜大学的主要任务。1982…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08,(9):29-30
1950年9月,省委发出《关于少数民族工作中的两个错误思想问题的指示》 1951年9月,省政府发布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十项公告” 1952年9月,省委对山区土改中的民族问题作出指示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多民族边疆省份,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集中阐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云南正是我国这一基本国情、这一财富、这一优势的典型缩影。做好云南的民族工作,不仅关系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也关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少数民族社会改革中首推“和平协商”、“直接过渡”等富有创造性的办法,到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开展边境民族地区“三免费”教育、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开创性工作,云南民族工作走出了许多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去年到云南调研,所到之处都能深切感受到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既印象深刻,又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云南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建校于1979年,是云南唯一的省属民族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民族干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这期的“观点·调查”栏目,我们选编了一组来自云南民族地区的干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思考,通过交流,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及基层民族工作的开展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习银祥 《今日民族》2008,(11):44-47
2008年初,云南省民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全省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在吃透云南民族省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一代人、培养一代人”的新时期新阶段云南民族工作思路。笔者经过学习,对“改变一代人、  相似文献   

12.
这期的“观点·调查”栏目,我们选编了一组来自云南民族地区的干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思考,通过交流,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及基层民族工作的开展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今铭 《今日民族》2014,(10):F0003-F0003
<正>10月10日,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正式成立,并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了揭牌仪式。省委副书记、名誉院长仇和出席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班开学典礼并致辞,还为首期培训班学员作了第一讲专题辅导。省委副秘书长钱恒义,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解毅,省民宗委副主任张卫东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班开学典礼。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是省委批准成立的一所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干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毒品危害尚未根除,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又在不断发展蔓延,给禁毒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云南——中国禁毒的前沿阵地,面对严峻的毒情,云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1,(6):40-43
工作队进村与上层心态 云南解放初期,我们虽然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派了少数干部开展工作,军政代表团、访问团、工作团也作了一些疏通民族关系的工作,但是,一些地方的民族上层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仍能够左右民族向背,而且担心我们争取了群众后整他们,便采用各种手段防范群众与我们接触。1950年,在遮放、芒市还发生了杀害向我们反映情况的群众的恶性事件。 这些情况表明,派工作队进村,交朋友,都必须有一套周密的安排,讲究方式方法。我们把德宏等地的边疆民族上层分别请到昆明来,召开座谈会,讲清楚共产党所说的团结是全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9,(4):1-2
4月10日,国家民委民族工作调研组与云南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座谈,听取云南省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国家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高度评价我省民族工作:云南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并形成了宝贵的“云南经验”,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民族团结进步取得显著成效,民族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各方面发展建设成果丰硕,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创造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3,(11):1-3
从“3121”到“十百千万”创建工程的“广度”,从调研总结到理论提升的“深度”,从形成民族工作大格局到为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高度”,从细化目标到完善考核来确保的“速度”,云南示范区建设现场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再次提速。  相似文献   

18.
1941年8月,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中央组织部调我到民族学院任教育科长。在教育处长乌兰夫、副处长王铎领导下,我们一起规划学院的教育工作。当时我没有感到成立民族学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当作是陕北公学民族部搬到一个新山沟,换了一个新名字。  相似文献   

19.
《公安教育》2004,(1):28-30
2003年3月,全国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同意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云南警官学院的请示。2003年4月,教育部下文批准组建云南警官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了教育部的批文。2003年10月,云南警官学院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标志着云南警官学院的正式组建。云南警官学院的组建,使云南成为全国第三个设置省属公安本科学院的省份,结束了中国西部地区没有省属公安本科学院的历史,开创了云南公安教育史的新纪元。组建云南警官学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云南警官学院的组建和发展,必将对促进云南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20.
雨人 《今日民族》2002,(11):1-1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呼声一直很强烈。尤其是最近,从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到云南省振兴基础教育暨第四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从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对民族教育工作作了部署.强调发展民族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