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之纯 《世纪行》2007,(6):44-45
“软实力”是当前国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概念,近则关乎一国大政方针,远则关乎一个国家命运。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近期著文认为.“文化实力未能防止大国衰败”,而不同的政治选择却很快就能改变一个国家形象,强调“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文化实力不等于软实力”,“没有政治实力,文化实力没有意义”,而“没有文化实力,政治实力仍可独自发挥作用”。基于此,阎教授倡议将增强软实力的工作重点置于提高政治实力上。  相似文献   

2.
陆钢 《世纪行》2007,(6):45-46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在《环球时报》刊发的“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一文(以下简称“阎文”),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非常有利于推动国内学术界对“软实力”的探讨,笔者也愿意加入这一行列,并提出某些不同看法,以求教于阎学通教授。  相似文献   

3.
汪春伟 《当代广西》2007,(14):41-41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S·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价值体系。 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或地区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一、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综合国力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软实力”概念是由约瑟夫·奈(Joseph S.Ny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首先提出的。约瑟夫·奈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hardpower)和软实力(softpower,也翻译为软国力、软权力、软力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要提升国家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树立鲜明而富有魅力的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就中国国家品牌而言,当前尤为需要界定和充实其政治内涵,并在国际媒体和公众心目中形成广泛影响。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人权、法治应成为中国国家品牌中政府形象的四大支柱。中国应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前者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后者则是文化、科技等。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今天,全球范围的孔子热显示了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必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前几年,韩剧的热播显示了韩国不断增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与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功国  冯生成 《新东方》2008,(12):51-53
一、文化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及其后续著作中,提出了“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是精神价值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虽然包括文化的感染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外交的说服力,但主要指精神文化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范围内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强调要放眼世界,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积极探寻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路径。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夯实文化软实力根基、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际话语权、注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协调等方面,创新务实地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辽宁 《新东方》2009,(8):25-28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soft power概念以来,“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学界的研究如火如荼。经过近20年的理论流变和传播,“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已经从“学者话语”扩展到国家的“政治话语”和“政策话语”,并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话语”。  相似文献   

11.
公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采用"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思考、研究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文化建设。深刻理解和认识西方软实力与中国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价值观的区别,更好地把握中国公安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探寻有效提升公安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公安综合实力和公安民警综合素质。使公安部门的软实力和公安民警的软实力,成为公安工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完成党和政府交给重大任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提升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历史告诉我们,能在国际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是两种实力兼具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政治分析中没有软实力的位置。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分析昭示我们,政治分析必须确立软实力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主要指的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包括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与政策吸引力三个方面。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性。对于软实力的理解,尚存在种种谬误。概括来说,这些谬误主要有:软实力等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等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只是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软实力只是适用于发达国家等。最后,关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软实力的问题,必须达成如下基本共识:软实力是创造出来的;发展软实力,需要寄望于政治体系本身;发展软实力,需要依靠发达的社会领域的成长;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培育。总之,软实力一词具有高度的统摄力,政治分析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硬实力,软实力理当成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邓红彬 《求索》2011,(7):76-77,88
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区分的主要标志。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文化独立与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韩振峰 《前进》2008,(4):16-17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行的关键词,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它主要强调: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外延宽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提升中国的文化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辑     
《时事报告》2007,(3):6-7
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十七大报告有八个鲜明特点;“和”的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崛起和发展,说明其具有了较强的综合实力,这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增速的快速提升等硬实力的增长,更是突出体现在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以生态为根本的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上。大力提升"软实力"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关研究在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才科技和宜居环境等方面较为客观反映的区域软实力评价结果看,2013年湖北软实力列31个省市区中第10位,这与湖北丰富的资源和在全国中极具优势的教育与科技实力不符,说明湖北软实力不仅仅是不够强的问题,跟优势资源的地位比较看可以说是较为薄弱的。加大湖北软实力提升力度、增强湖北核心竞争力,是湖北目前的首要任务和紧迫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6)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对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目标建构、文化认同、价值观培育、意识形态引领、国际形象提升层面作出了诸多阐述,深刻揭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度的历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20.
张锦文 《桂海论丛》2007,23(4):70-72
“软实力”主要包括相对“硬实力”而言的文化观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国的“软实力”正在逐渐形成和强大。进一步构建和强化中国的“软实力”,要靠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还要善于施展和平外交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