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奏响了新的机构改革的序曲。从新角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次机构改革的历史经验,考察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成败得失,对探讨当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对策不无裨益。 从目前看,不少人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认识模糊,观念错位。第一,认为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减人、“缩小政府”,追求片面的“小政府,大社会”,对政府扩张作轻率价值判断;第二,认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对现行政府机构的内部“修补”或“调整”,搞“圈内”封闭性“修缮”变革,不考虑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前提;第三,认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克隆”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搞“上下一般粗”;第四,就是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缺乏实际服务理念,不愿做“服务员”、“守夜人”、“裁判员”,事无巨细,“管制”不误;第五,就是地方各级政府缺乏法制观念,不依法行政。罗干指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不可能没有阻力和风险,但是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没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事改革特别是“两个调整”的不断推进,人事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事领域伴随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八个新的态势。 1、人事主体多样化。2、人才配置市场化。3、人才竞争全球化。4、人事关系契约化。5、人事行为法制化。6、人事管理人本化。7、人才开发终身化。8、人事工作社会化。人事领域八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加快了以放松规制为主线的垄断行业规制体制改革的步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该项改革已经触及垄断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出现停滞状态,亟需从制度建设入手进行以动力重造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创新。2015年11月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变革,是从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解除制度上的束缚,促进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为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所列各项目标明确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动力。现阶段,正值供给侧管理释放改革新动力的历史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垄断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需要进一步修正放松规制就是“一放就灵”“一拆就灵”的简单观念,树立“有效规制”的改革总体思路,力求实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协同运作,立足于调整政府与垄断行业利益关系的改革方向,创建完善规制和放松规制相结合的规制体制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落实“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世纪之初,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为重点,不断深化人事工作“两个调整”,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结合盟市、旗县、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分流,完善公务员制度;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推进简政放权、政务公开,坚持依…  相似文献   

5.
王同海 《求贤》2008,(5):9-10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于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东丽区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主动融入、良性互动、乘势而上、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东丽就是滨海新区的积极姿态,主动融入滨海,积极服务滨海,全区呈现出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创新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拓展人才工作服务领域,发挥人事部门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有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部煌煌的中国封建史,既是一部泥古守成的历史,也是一部变革图新的历史,保守意识根深蒂固,革新思想也时起波澜,而在数十起大的社会改革运动中,由皇帝亲自发动、亲自领导、亲自参与的变革却并不多见,王莽改制就是其中的一例。按说,作为皇权的最高统领者,王莽推行他的“改制”措施顺理成章,也易如反掌,“改制”的成功也是可以想见的。然而,历史给王莽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的“改制”不仅处处受阻,兴废无常,最终夭折,就连王莽本人也因“改制”激激化矛盾遭义军戕杀。那么,本是为缓和矛盾而施行的“改制”怎么反  相似文献   

7.
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是新世纪自治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落实自治区“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今年全区人事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为重点,不断深化人事工作“两个调整”,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结合盟市、旗县、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分流,完善公务员制度;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推进简政放权、政务公开,坚…  相似文献   

8.
机构冗叠、人事冗滥,是形成“高价政府”的两大恶性肿瘤,是影响行政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机构改革就是要拨除“双冗”积弊,提高行政效率.一、复杂的“双冗”成因(一)封建制度的潜移默化在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垄断最久,故在现行政权体系中,仍不同程度地承袭了许多封建因子.新中国诞生后,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县以上地方政府都设置繁多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虚设机构、临时机构、  相似文献   

9.
黄日葵是五四运动的杰出战士,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广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目前有关资料对黄日葵的生年说法尚不一致。我识为:黄日葵的生年应为1899年。根据之一,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上记载:“黄日葵十三年年二十五”。“十三年”即民国13年,也就是1924年,这一年25岁,上推生年当为1899年。根据之二,黄日葵之弟黄日新的妻子谭静珍回忆说:“日新在世时曾说过日葵比他大六岁”。黄日新于1955年8月31日填写  相似文献   

10.
昆明卷烟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都特别艰巨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深化改革,使老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在新一轮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不断发展,2003年,昆烟利税突破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亿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昆烟党委和行政领导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几年来循序渐进实行了竞争上岗、末位调整、培养“子弟兵”等一系列人事改革,始终做到让优秀的人先“上车”。  相似文献   

11.
学哲学、用哲学,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掌握、用好用熟、创新发展这一“看家本领”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不断增强,不断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李加立 《求贤》2009,(1):9-9
为了把党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把市、区关于“为企业办实事、为群众解难题”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好人事人才工作的保障作用。2009年,河北区人事局将围绕“和谐人事、服务人事、阳光人事”建设需要,把抓好区内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作为主线,把提升现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服务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制胜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君子之学必日新”。实现新时期宏伟目标,领导者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创新、再创新。 一、领导者的创新是实现新时期宏伟目标的关键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的实践到多国的实践,都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江泽民同志在40年国庆讲话中,回顾我国建国40年来的历史得出四个基本结论。其中第一结论也是这篇《讲话》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然而,改革十年来,国内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与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相配合,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19日,榆树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赵日新下乡来到秀水镇双庙村。与村干部谈完工作后,他发现村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的桌椅、卷柜破损严重,就建议修理一下。村党支部书记说:“这好办,哪天找个木匠修修就行,也就是给两个义务工呗!”赵日新同志一听这话,就说:“请木匠得花好几十元,不如咱们自己动手干。”说着就张罗起来。村干部急忙阻止他,不好意思地说:“即使干也不能  相似文献   

16.
南宋浙东婺学宗师吕组谦,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对”论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并永远处于“日新”之中;贯彻在认识作方面提出“致知”和“力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在历史观方面提出“有因有革”、“向前则有功”的观点。吕祖谦认为人类也都是“同之中自有异”且“各得其所”地共生共存于世界上,于是提出“人之相与”即人事社会交往关系问题;主张“泛观广接”、多了解“物情事理”,兼容“相反之论”而求同存异。甚至可以“降意以求”各作妥协、达到互解、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是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客体、现存客体和未来客体的规律性认识都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即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 ,不断“求”历史客体之“是” ;依据历史规律和现实客观实际 ,不断“求”现存客体之“是” ;以历史和现实特点和规律为基础 ,不断“求”未来客体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 ,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晓升 《探索》2006,2(4):167-171
阿尔都塞认为,认识对象和现实的对象不同,认识的对象是在思维中建构起来的。对于现实对象的材料的研究必须在变换了的问题领域中进行。认识的历史就是问题领域不断变革的历史,是一种非连续的断裂的历史。在这种断裂的历史中旧的问题领域会在新的问题领域中产生影响。这就会出现科学中意识形态,出现科学理论中的“断裂”和“空缺”。马克思对于《资本论》的研究是通过范畴的结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研究。但是把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割裂开来实际上也使认识现实的对象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以“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来解释“永续生存的历史”。“温故知新”就是通过“重新整理历史的材料”研究历史,得出新知。倒装过来,“知新温故”,就是“拿我们日新月异所进步的知识,去重作历史”,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1))如果我们从党史研究的学科特性和社会功能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温故知新”可以理解为通过拓展和深化党史研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从而为党更好地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提供“资鉴”;“知新温故”则可以理解为结合时代特征与当代实际,以现实需要为导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厚的党史资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研究,使之不断拓展深化。这里的“温故知新”“知新温故”同样是首尾相接,不断滚动向前发展的。“温故”是为了“知新”,也就是有效地“资鉴”;  相似文献   

20.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是建国以来又一次最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内蒙古在这二十年的改革历程中,曾有过走在前列的辉煌和“输出经验”的荣耀,也有过“慢一拍”的遗憾和“斩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回顾内蒙古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既不是对哪些人评头论足、说长道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