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双重国籍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欧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公开、默认、有限的承认双重国籍,广大海外华侨也强烈呼吁中国放开双重国籍,修改国籍法。本文通过对移民利益、国家利益以及双重国籍之间关系的分析,在借鉴其他国家处理双重国籍问题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国籍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外华人强烈呼吁我国政府恢复承认双重国籍,这在国内外广大有识之士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双重国籍法律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渊源,其冲突解决也是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的法律实践问题.从当今国际法发展趋势来看,有条件地承认双重国籍乃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广大海外华人积极参加我国的经济建设、从法律上保护全世界华人华侨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应当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灵活处理双重国籍问题,在恰当的时机修订《国籍法》,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但移民人员仍保留中国户籍的现象并不鲜见.此类人员若在境内涉嫌犯罪,司法机关将如何认定其身份呢?广东省江门市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司法判例.  相似文献   

4.
自1955年4月22日,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订立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后,1956年又有(1)苏联和南斯拉夫关于解决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2)我国与尼泊尔关于两国关系中的若干有关事项的换文,(3)周总理接见新加坡劳工阵线主席马歇尔,就新加坡的中国人国籍问题表示的意见,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双重国籍问题.我国旅外侨民遍布全球,双重国籍问题必将继续引起人们注意.这里我提出两个问题来谈谈.一、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国籍是自然人对一定国家的从属关系,这种从属表现在无论在国内外,该国主权权力经常及于该  相似文献   

5.
连晓坚 《法制与社会》2010,(14):275-275
国籍对于确定一国境内的居民与该国的不同法律关系及在该国所处的不同法律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现有70多个国家承认或接受双重国籍。对于中国来说,双重国籍是否必要?双重国籍是否可行?本文在此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翟燕 《中国公证》2008,(6):31-33
2003年11月初,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向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提交了该会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报告.称参加调查的人中92.6%的人希望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2004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上,与会欧洲留学人员向韩启德副委员长和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陈喜庆提出了希望中国承认海外学子的双重国籍的愿望;2004年11月新西兰3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到访的中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呈递了有关热切盼望祖国尽快修改《国籍法》,  相似文献   

7.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是在总结了我国三十年来处理国籍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世界主要国家的国籍法制订的。它是我们处理国籍问题的准则。国籍法既是国内法,又涉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外交关系。我国国籍法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正确处理双重国籍问题。它重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原则,并相应制订了具体处理双重国籍的条款。依照国籍法的规定解决双重国籍问题,有利于广大侨胞的长远利益,便于他们在侨居国生活、工作和学习,也有利于处理我国同有关国家的这类问题,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它必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双重国籍是国际上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国国籍法所采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赵哲伟 《法学杂志》2000,(1):57-57,31
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于1999年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法学楼举行1999年度学术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国际公法方面讨论的问题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风云际变,动荡不安,故切实做好国际法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国际法上的自然人问题。有学者结合国籍立法的实践认为,我国1980年国籍法确立的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应当重新审视,在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作法和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在国外权利的条件下,拟有承认双重国籍的必要。关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交叉问题。…  相似文献   

9.
承认双重国籍:印度国籍立法的重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涛  盖蕾 《河北法学》2005,23(9):121-124
印度由坚持单一国籍的政策转为承认双重国籍,目的是为了借力海外,吸引海外印度人(印度侨民和外籍印度人)的资金和技术。印度宪法中关于单一国籍的条款的修正得到了印度上下及海外印度人的拥护和支持。不过,印度实行双重国籍的范围却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承认双重国籍趋势下对效忠义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法学》2021,(1):120-132
人口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区分本国人与外国人的法律依据是国籍。国家授予个人国籍的前提是其履行向国家的效忠义务,并保证效忠义务的排他性。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双重国籍的趋势让我们有必要反思效忠义务是否发生了变化。尽管有全球化、区域化、保障人权、尊重自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变的是国籍效忠义务的基础性和强制性。如今,国籍效忠义务的排他性已有所松动,转变为有选择性的存在,即国家在国籍效忠义务的内核部分保留排他性,在非内核部分予以酌情弱化或放弃,并且借此服务特定的国家政策。尽管出现种种弱化现象,但国籍效忠义务的排他性还将继续存在,且更加差异化。我国可以有条件地承认双重国籍,吸纳更多的人通过法律认可的方式效忠国家。承认双重国籍的条件应该是满足实质联系要求,因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实质联系是履行效忠义务的基础。关于实质联系要求的法律规范应当兼具正面规定和反向排除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黄燕璇 《行政与法》2009,(5):126-128,F0003
民商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是内地与香港特区司法协助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回归前,由于缺乏相关机制,两地的判决不能得到对方的承认和执行,当事人如果想在另一地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就不得不重新起诉.香港回归后,两地民商事活动不断增加,两地法院审理的涉及对方居民或财产的案件也随之增加,相互承认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内地与香港特区经过较长时间磋商,最终签署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本文在介绍内地与香港法院相互承认与执行民商事判决情况的基础上,检视<安排>中的主要内容,进而对<安排>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80年实施的《国籍法》明确规定,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通过跨国婚姻等其他方式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但现实远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3.
国籍是自然人隶属于一个国家的法律资格与身份,也是国际法学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或容许双重国籍,但笔者基于国情,从多方面论证後认为中国仍应坚持“一人一籍”原则;只有在此原则指导下,改革并完善现行的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才能满足新时代华人华侨的要求,切实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4.
王婷婷 《政府法制》2012,(16):50-51
“留住他和他的资金” 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对于双重国籍,放松和收紧的声音并起。4月11日,人民日报刊文,罕见地将双重国籍问题与反腐问题相连。文章称,我国部分腐败人员,已秘密取得外籍,或双重国籍。‘而不久前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麻建国,提交建议,称应“实行华侨华人特别身份”。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世席 《法学论坛》2007,22(4):44-49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会出现奥运会特别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问题.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或完善体育仲裁方面的立法和相关规定,承认包括奥运会争议在内的体育仲裁为可仲裁事项;撤回对《纽约公约》的商事保留,以使当事人能够根据《纽约公约》在我国提出承认与执行的申请.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外交武器:取消"双重国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曾总结说,在打破西方的外交封锁上,新中国有三件法宝:一件是边界问题谈判,一件是经济援助,还有一件就是"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论股东对公司财产之保险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对公司财产是否有保险利益?这是一个在各国保险法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我国《保险法》对这一问题未作规定.在当今我国社会条件下,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也符合可保利益原则的立法精神.从理论上讲,股东对公司财产存在实质上的利害关系,而这种利害关系是在法律上能够主张或被法律承认的、可以确定的经济利益关系.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不会引发赌博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实践中,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可以通过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概括保险等方式进行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8.
刘音  薛林 《法治研究》2014,(5):82-9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彻底的单一国籍原则和特殊的差别待遇传统,然而这一做法却与当今全球化时代格格不入。尤其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移民输出国而言,放弃单一国籍原则,放开双重国籍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当前国际移民的显著特征,是财智外流异常严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国际移民问题,例如单一国籍原则造成财智外流不可逆、不成功的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制度严重挫伤海外华人的归国热情、差别待遇持续恶化本土国民的竞争环境。历史和经验证明,放开双重国籍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为便利的可行之计。  相似文献   

19.
双重国籍在中国——浅谈中国的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对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双重国籍"是一个历史和现实问题,中国对于国籍政策的取舍应慎重全面地考虑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以国家利益为重,权衡二者的利弊。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适时灵活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林金香 《法制与社会》2010,(17):11-11,13
国籍是区分居住在一国的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往,国民之间的流动,对于国籍的界定比以前更重要。当今社会,双重或者多重国籍已经司空见惯。双重国籍将带来何种利弊?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国籍政策的演变,分析了双重国籍的利弊,从而指出双重国籍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