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与“多”、“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建设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依法治国和贯彻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天人合一”、“和衷共济”、“保合太和”、“上下和合”的和谐思想,正确认识和借鉴其中的精华,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儒家的和谐思想,是在远古的巫术礼仪的“乐”和“礼”中孕育,在汲取“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中得以形成,逐步深化和不断丰富,最终由宋明理学集其大成而加以辩证发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儒家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和谐理念资源,包括基于阴阳五行思想的和谐自然理念,基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基于"中和中庸"的人际和谐的理念,发掘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一些精炼表达,探讨传统和谐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学理论》2009,(2):20-23
目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和谐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与先进文化的关系问题;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和谐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各类文化的关系问题。总的看来,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研究存在着如下特点:政策宣讲有力,学理研究有待加强;传统和谐文化研究深入,世界其他文化的和谐资源研究不足;一元指导的口号很响,但其和谐资源的理论转化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6.
季益飞 《学理论》2010,(20):49-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在我国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解决经济矛盾,协调经济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性与物质相妥协的过程中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和谐。科学发展观是破解经济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方略。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文化理念是“天人合一”观的精髓和伦理支撑。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各种关系和谐的基础。充满“和合”综合思维的“天人合一”观在当今仍有重要意义,即它为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模式;昭示人们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观;有助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并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蕴含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俭 《瞭望》2006,(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历史的逻辑必然,也是时代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即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与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唐瑾 《民主》2007,(5):33-34
2007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精神根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与第七次作代会上强调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劳动关系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工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6年12月27日,深圳市委党校及六区分校教研人员120多人聚集在市委党校,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构建和谐深圳的理论与实践、党校在“和谐深圳”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三方面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和谐,承认差异、包含差异、尊重差异,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文化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价值观从根本上规范和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因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树立和谐社会的经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沿着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因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基本取向,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理性和谐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  相似文献   

17.
“双和”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双和”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但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未能得到映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的过程,也就是“双和”逐步获得映现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升华,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这一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土壤之中,深深打上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烙印;成长于党的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之中,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孕育于时代挑战的背景之中,是对挑战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期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对劳动关系的和谐提出了日趋迫切的要求。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要认真研究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和主要矛盾,探索规律,寻求对策,使我国的劳动关系和谐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和谐,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和谐,与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相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才国 《理论探索》2007,23(1):18-20
“物化”似乎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它的不断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社会机体的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克服和超越物化的羁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关于和谐文化的思想,如“和则生物,同则不济”,“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之类,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学说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可以说,人类社会在前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并不存在和谐社会。庄子在《马蹄》中描述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禽兽可系羁而,乌鹊之窠可攀援而窥。”似乎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世界。其实原始社会,就人与自然关系说,人是自然奴隶,对自然绝对依赖和崇拜,图腾和自然拜物教就具有象征性。就人与人的关系说,虽然没有阶级社会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