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紫? 《中外法学》1998,(1):18-2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以“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要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活化用人机制,深化检察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是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庄严写入《宪法》,建构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以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列入时间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此体系的构成,分析它的特点与缺陷,最后认为,我们建成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现阶段需要法律调整的各主要社会关系领域都已有法可依,它还不完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何建良 《法制与社会》2013,(20):150-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法制建设,移植了许多西方法律,经过整合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然而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国的法律不仅需要符合世界法律趋势,更需要适应本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理经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文章主要对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现行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财政监督作为规范和加强经济良好运行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着巨大影响,必须有完备的法律来规范。一、财政监督的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法、刑法等领域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然而在财政监督领域尚属空白。由于没有法律作保障,财政监督部门对财政领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企业管理层、法律部门、各级员工都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中的职责,并提高自身素质,来推动防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雁 《法制与社会》2010,(27):222-223
构建和谐,改善民生是时代主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是当务之急,它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需要、是保障农民基本人权的需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审判中,逻辑错误在所难免.导致逻辑错误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法官对法条之误读;二是法条之不明晰性与不恰当性;三是法律体系之不一致性、不完备性和不可判定性.针对前一种原因,需要提供法官的基本素养,而针对后两种原因,则需要科学立法.正因如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科学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一大方针.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逻辑立法,即立法要符合逻辑标准.科学立法的逻辑标准包括:法律词项之明晰性;法律命题之恰当性;法律体系之一致性、完备性和可判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09,(6):5-5
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概念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依法办事却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这里的“法”或者“法律”,并非只是普通法律,而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代表一国最根本的法律规范和原则,体现了一国法治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展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需要法治的力量。人民检察院专司法律检察职能,通过“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加强依法治理,把我国人民检察院法律检察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也成为我们未来构建法治体系的行动指南。会议明确"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体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创举之一。会议强调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2014年2月,司法部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1,(8):5-5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其中,明确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法律齐备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9,(6):28-39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制度依托。然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任务和制度环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理解认知,并体现到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定位及相互关系之中。大体而言,由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无产阶级专政是主线,巩固政权的需要推动党的政策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工具;由改革开放到依法治国,经济建设是中心,制度供给的需求促成国家法律成为重要治理方式;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规范转化和逻辑交融成为国家治理的时代主题。从"政策本身就是法"到"党的政策指导国家法律制定运行",反映出人们对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科学认识和解读;从主要依靠政策治理国家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表现了党对国家治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略。与此同时,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与实践逻辑相吻合的理论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进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一、深刻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意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施行30多年来,始终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让“依法治国”从观念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骐 《中外法学》1998,(6):70-75
<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的法治化的法律监督体系,即符合时代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律监督体系,是实现这一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此作一集中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国家要实行法治,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成为一个法治国家.这个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准是:1、立法机关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法律.并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立法的全部内容,必须反映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反映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利益.2、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宏伟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略的根本转变。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必先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实际工作部门及理论界的共识。如何实现依法行政?从宏观角度讲,必须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健全执行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等。但本文拟把行政公务人员作为实现依法行政的实体因素,认为国家行政公务人员是实际行政主体,是行政执行法运作者,他们是否具有浓厚的法治观念,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程度。因此,对行政公务人员法治观念的构成、作用及其培养作一必要的探索,对于落实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律具有一般性、法律具有平等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法治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要依法治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巩固和扩大依法治国的民主基础 ;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 ;强化对依法治国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