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张光成 《传承》2013,(3):123-125
奇是用兵的基本方式。出奇制胜是军事辩证法的灵魂。老子之“奇”即孙子之“诡道”。一部兵学史,一部战争史,实即这一“奇”、诡道的展开。东方重“计”,西方重力,二者相较亦各有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十三篇,精辟地阐述了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思想,不愧为一部流传百世的经典文献。仔细分析《孙子兵法》,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战略和战术思想的精髓可用两个字来概括:“诡”和“奇”。以“诡”为本,以“奇”为表,“诡”通过“奇”体现出来,可谓“兵者,泥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要行“党诈’之道,取得“出奇制胜”之效,必须“知己知彼”,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用间”。兵战与商战虽有重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在现代世界商战中,间谍战日益激烈,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尤永斌 《当代广西》2014,(21):63-63
正【讲话原文】"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引文延伸】"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出自《韩非子·诡使》。在这里,"道"就是"导",是引导、遵循之意。也就是说,治乱兴衰之道,主要在于能否严明法纪,杜绝因私违纪枉法。毋庸讳言,今天的公私关系同以往那种单纯强调集体主义、狠批"私字一闪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在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同时,日益尊  相似文献   

4.
高原 《传承》2015,(3):126-127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书的最高成就,至今其思想精髓对开展心理战仍具有重要的思考与启示,从"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思考心理战威慑恐吓的运用,从"兵者,诡道也"中思考心理战欺骗误导的运用,从"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中思考心理战干扰搅乱的运用,从"亲而离之"中思考心理战的瓦解分化运用,从而让《孙子兵法》的重要战略思想更具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近年来,在曾经泛滥一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有人盲目崇拜和宣扬资产阶级的某些哲学和社会学说,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以离马克思主义之“经”、叛社会主义之“道”为时髦,甚至以离“经”叛“道”愈远作为愈有学问的标志而炫耀。这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官员人品标准: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生活正派。记得魏征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也有过一段内省独白:“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魏征与子夏所说的大旨是一  相似文献   

7.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13):60-60
张岳健出生于浙江浦江,立足浙派,取法宽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中国画的多面手,擅长意笔花鸟,兼善人物、山水、书法。他近师潘天寿、吴茆之、齐白石诸家,远追青藤、八大、石涛遗意,所缋花鸟,造型简练概括,笔墨简炼道劲,构图饱满别有奇趣;山水承海派,或润含春雨,或秋风劲草,多有源济、宾虹之韵味;人物画吸收陈老莲、任渭长、关良,亦不失浑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道艺论”所涉及的主要是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其中“道”是文艺本身的道 ,主要是文艺创作之道。而“道艺论”奠基于庄子 ,庄子之“道”是自然之道 ,庄子的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因此 ,中国古代的文艺之道就是生命之道 ,文艺创作就是创作生命意象。生命怎样诞生 ,文艺就应当怎样创作。  相似文献   

9.
公安谋略的运筹包括:收集情报信息;优化选择谋略方案;可行性分析论证;反馈调节与评估等四个方面。实施公安谋略的策略手段有:精于暗示;巧于学形;出奇不意;善用诡道;假痴不癫;缜于用间;激心励气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元典铸就于先秦时期,先秦军事思维的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命鬼神观念的兴起与祭祀问卜主导的军事思维;第二个阶段,礼乐文明的兴盛与礼制仁道主导的军事思维;第三个阶段,功利理性的觉醒与诡道权谋主导的军事思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如何向敌方传达虚假的信息,使敌方判断失误,是军事家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战争中,外交官、新闻记者、旅游人员、商人等都可能成为传达这种信息的媒介。下面选取几则这方面的故事,看一看这些人是怎样当信使的。  相似文献   

12.
姜日天 《湖湘论坛》2010,23(3):86-89
茶山丁若镛是朝鲜朝后期实学的集大成者。茶山先生的天道观是其整个实学思想的纲领。其天道观包括天气之道、天然之道、天公之道、天帝之道等内容。茶山的天道观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关于自然之天、命运之天、神道之天的思想体系。茶山先生的天气之道讲天是气构成的,讲天的自然存在;天然之道讲万物自然;天公之道讲天无赐予之意,人因作为之德而得福禄;上帝之道则讲彼岸超越世界。茶山天道观是其所处时代实学思想的表征。东亚儒学的派生性在茶山的实学中得到集中体现,具有现代文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人是崇尚清廉为官的。历代忧国忧民者,不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希望有清官廉吏治国理政,使得四海清晏.国泰民安。西安碑林中有一座官箴碑,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碑文是明永乐年间理学大家曹瑞和天顺年间清官年富所作:碑是清道光四年时任陕西延绥道台颜伯焘倡议刻制的。  相似文献   

14.
唐天勇  贺争平 《传承》2011,(5):65-67
"仁"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孟都崇尚"仁",认为"仁"是忧愁之不染,是精神之安宅。通过实践仁德,即以"爱人"求仁,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忠恕之道"近仁,以"慎言""好学"亲仁,提高自身修养与提升仁德境界,为当今由于追求物欲而致内心之空虚迷惘提供安立处所与精神支撑,从而挺立与实现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5.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霎时,水墨洇开,日月凸显,晷针缓移,缶声雷动……这铿锵之音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为一个主题——祖国,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6.
据《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召信臣甘做亲民之吏,躬身劝导农耕,出入于田间,风餐露宿,因此得到百姓由衷的爱戴。何为亲民之吏?清代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有过这样一番论述:“亲民之道,全在体恤民隐,惜民之力,节民之财,遇民以诚,示民以信,不觉官之可畏,而觉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体之象也!”视民如伤,爱民如子,让百姓觉得可信可交,不感到畏惧,方能凝聚民心。  相似文献   

17.
以勤补拙     
周俊 《现代人事》2001,(11):40-40
由戎马生涯近二十年的解放军队伍,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执法的工商队伍,面对新角色的要求,不禁为自己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而忧虑,为自己处理问题“不入道”而耽心,为自己业务工作的生疏而焦急,失落感和惶惑感油然而生。渐渐地由岗位转移造成的“水土不服”中醒来,试图驾驭“乘时”之舟,寻求诊治愚拙之方,我找到一剂以勤奋医治笨拙的良药。  相似文献   

18.
刑警案卷     
刑警案卷徐其余启开封面即启开一篇故事,一种较量便悄然潜入情节;邪恶挥舞魔爪,诡橘或公然制造罪孽;而正义也迈开追踪的步子,一寸一寸拉紧法网的绳索。页码间呼啸着一声声警笛,全盾之光射破迷离如晦暗夜。鹰眼如电摄取蛛丝马迹,一幅幅罪证清晰定格;专攻难解之谜是...  相似文献   

19.
一《论语·卫灵公》中记孔子言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此言君子,士人之谓也。“谋道”与“不谋道”遂分别成为当时和以后士人沉重使命的表征和修身养性的禁忌。“谋道不谋食”说,至少包孕了四层含义。一为“士志于道”,士应以建道为己任,谋道是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为“忧道不忧贫”。士人以道的发展为安身立命之基,贫不足忧,而天下失道则堪重忧。故要“笃信善学,守死善道”,不能因谋食果腹之需而置道之有无于不顾,“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贫贱不能移”则是这一思想的归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可以说是最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艺术之一,它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东方乃至世界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关于中国画的绘画理论,经过历代画家的发展、完善和丰富,已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宋代都熙提出的”三远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望山颠,渭之高远;自山前而翻山后,清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林泉高致辞》应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技法的探究并不自宋代始。远在魏晋南北明时期,大量山水货会的出现,自然美开始被发现打结人画面。当时著8大画家顾消之就常常以山水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