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无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所追求的目标是使诉讼的事件根本不发生."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无讼思想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天道和谐的宇宙观、法即刑的法律观、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片面追求秩序与稳定的政治思想、司法腐败的反作用等.无讼主义传统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及遗留给我们的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孔子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一、孔子所向往的西周“礼治”,代表的是西周大一统的政治法律秩序.“礼崩乐坏”首先意味着法律秩序的崩溃,因此,孔子的最高政治目标“复礼”显然包含着恢复西周法律秩序的含义.二、孔子的“德治”思想中并不排斥“刑治”,“宽猛相济”同样是孔子刑法思想的基调.三、孔子在容隐问题上有双重标准,即一般犯罪容许亲属相隐,而重大犯罪不得容隐.四、孔子杀没杀过少正卯,这是一个历史悬案.但无论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从孔子基本的思想倾向进行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而这种肯定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谁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红了2000多年的孔子当仁不让。不但在中国,孔子在西方亦是"圈粉"无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儒学对西方社会有过什么影响,对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孔子是如何走进西方人视野的呢?"你可知道孔子怎么说"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重民思想是非常突出的。可以说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尚书》中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百姓是根本。《尚书》中有句著名的话叫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强调民心与天心的相通,统治者重天.畏天,就要重民。付L记·大学》上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强调民心的向背决定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君民一体,没有民也就没有君.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就要亡国。孔孟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重民思想,特别是孟子,他对老百姓重要性的认识比孔子更为深刻,表现在他的“仁政”思想里。…  相似文献   

5.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仁"和"中庸"思想的支撑和体现,是治理国家,成就个人事业的基准,孔子集成了西周以来把理做为治国经纬的思想,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也正是这样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本文就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仁"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相似文献   

7.
"礼"是在民俗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调节和规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长期演进的结果。在孔子思想中,"礼"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先知,能够对"周礼"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继承和革新,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试论孔子“无讼”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司法和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无讼思想是我国封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孔子无讼思想的产生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构建司法和谐的目标,探求孔子的无讼思想对我国司法和谐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是其一生的"必修课",更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须牢固树立"如临深渊"的敬畏意识,坚持用先进性和纯洁性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努力成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表率和忠实践行者。敬畏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为官的态度与为人的境界。"敬"是一种价值追求,体现在"有所作为",而"畏"则为一种自省,体现在"有所不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弟子、孔门后学的研究是原始儒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孔子的学说赖于孔子后学而传。"孔子殁后,儒分为八"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显学》,本文立足史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进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儒分为八"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熊燕霞 《法制与社会》2013,(20):171-172
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古代乐教传统的基础上,孔子主张以"仁"为精神核心,以"和"为审美追求,通过音乐的美感教育推动"德"的教育和强化"礼"的规范,注重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等方式推动音乐美育实践活动。在当前,深入探析孔子的音乐美育思想,对于音乐美育思想的发展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桢 《政法学刊》2005,22(1):123-12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中,教师必须努力发挥自己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懂、真信、真用,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仁智 《现代法学》2006,28(4):181-186
孔子思想是第一次文化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伟大创造,儒家社会理想的本原是“和谐”。孔子纳“仁”入“礼”,希望通过体现以民为本的社会正义观的“礼法”体系去整合社会,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孔子的利、义观中,个人之“利”与个人之“义”并不相互冲突。孔子的“义利”观体现了法律的利益调控功能与正义价值的和谐统一,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有契合性。孔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利”与“义”的和谐统一观,对今天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郝惠珍有多种身份——律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国律师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等。这些身份中,律师是郝惠珍最根本也是最热爱的一种身份,她为实现自己的律师梦做出许多努力。以下是她的自述。几经辗转,终圆执业律师梦大家对我有很多称呼,郝主任、郝书记、郝律师、郝大姐等。这些称呼中,我最在乎的是"郝律师"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贯彻,使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势在必行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否牢牢把握这一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缘于这样一个根本思想,这是政府适应WTO运行规则,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思想大解放的根本突破.  相似文献   

16.
孔子德治思想的内涵丰富,它以道为基础,仁为核心,礼为制度,刑为补充。其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追求理想的"大同"世界。本文即是从道、仁、礼、刑、大同五个方面对德治的内涵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论语·颜渊》中 ,孔子提出了“必也使无讼乎”的思想 ,这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如果仅仅孤立地看孔子的这段论述 ,我们也许会得出孔子企图取消社会的法律制度 ,完全用“德”来统领世界的结论 ,与法家用“严刑峻法”、“以刑去刑” ,① 达到长治久安有殊途同归之妙。这当然是一个误解 ,是一个没有全面考察孔子的思想及其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所产生的误解。但是 ,这个误解触及到了重大的理论问题 ,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法律思想 ,提供了契机。一钱穆先生说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宗法制就是以宗族的血缘…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政治思想根植于其早年所受的儒家教育,他晚年通过《殷周制度论》道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即孔子所尊崇的周代的制度。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他企图通过辅佐溥仪,建立一个有序有德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关于"乐"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他提出礼乐并举的思想,将"乐"的作用提升到教化人心、调节社会秩序的高度,认为人们可以开启通向个体道德提升与社会秩序恢复的道路,从而沟通审美与道德,并且将伦理规范在音乐的体验中内化为道德良知,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自上而下的社会伦理秩序。因而,可以说,"乐"在孔子那里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审美手段,而是伦理道德的载体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宪政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人博 《法学研究》2001,(2):133-147
宪政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有自己的原始涵义,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在接受宪政观念时作了新的理解,这就使得西方的宪政观念在中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人追求的是宪政自身的价值,而在中国,宪政则变成了人们在追求国家富强时的一个工具。这种语境的置换消解了宪政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