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施综 《前线》1965,(23)
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的战争,遭到了越南人民的迎头痛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在美国国内,一个反对约翰逊政府侵略越南的群众性运动,正在席卷整个美国,日益汹涌地向前发展。这样一个反对美国政府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对约翰逊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新保守派“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对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产生了如下影响:(1)推动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大战略的形成;(2)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3)推动布什政府执行以美国军事力量为后盾,维持并扩大美国全球霸权的“新里根外交政策“.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布什新政府开始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推行全球民主化改革,对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这与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单极世界,区别只在于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新保守派主张放弃“一个中国,”支持台独势力,明确保卫台湾的“战略清晰”政策,反对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政策,积极鼓吹《加强台湾安全法案》的通过,把提升美台关系的希望寄托于小布什政府。然而,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美台关系的发展并未如新保守派所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对中国的认识与看法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华政策,分析了两届政府采取僵硬的对华政策的原因。通过发掘资料,本文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威胁性、侵略性和危险性,美国也明白这一点,所谓的中国更危险、更有威胁性和侵略性只是美国推行的遏制和孤立对华政策和动员其他国家支持这一政策的借口。  相似文献   

5.
齐云飞 《学习月刊》2012,(21):39-40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乐于将美国的中东政策阐述为一种井井有条、步步为营的战略.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明确、步骤周密、胆魄有力。而远的不说.从进入21世纪以来至今12年的时间.历经小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从战略部署思路、步骤和效能来看,其实得不偿失。许多政策、策略的目标显得自相矛盾.策略环节落实不力.政策结果时而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6.
前年10月朝鲜承认业已秘密恢复核计划以后,美国就确定其基本政策是在朝核问题上"不谈判,不做交易",一切对话以朝鲜首先放弃其核计划为前提。去年4月朝鲜宣布已拥有核弹以后,小布什政府表示"绝不容忍"。这是因为在美国看来,朝鲜有核至少在三个层次上触犯了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约起源于300年前。从那时起到现在,这个所谓的"民主制度"并没有给世界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更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和平和幸福。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西方国家发生的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流血冲突,给世界其他国家也带来了战争和灾难。在20世纪,爆发的小规模战争数不胜数,更有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发动起来的。当这些标榜为"民主制度"的国家发生经济或社会危机时,它们可以随意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0):21-21
9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纪念音乐会上讲话。奥巴马表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代价巨大,并称“战争并不光荣”,美国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来衡量的。奥巴马说,“9·11”事件后,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也长久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对逝去战友的黑色记忆。  相似文献   

9.
3月16日,小布什政府发布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反映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和战略走向的重要文件,报告刚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06年新版报告体现了小布什政府战略思维和外交政策导向的四个新动向。一、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弱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逐渐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小布什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人物深受新保守主义思潮影响。作为新保守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们推崇实力外交,主张以美国的强大实力建立美国主导的…  相似文献   

10.
问:编辑同志,您好。2011年10月,奥巴马政府高调宣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如何看待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浙江读者:王鹏飞王鹏飞同志:您好!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在20多年前冷战结束后就开始显现出来,科索沃战争后日益明显。本世纪开始,小布什政府继续延续这项战略调整,因发生9.11事件,才放缓了调整的步伐。去年10月,奥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政府在东北地区野蛮推行的集团部落政策,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重大暴行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同这一法西斯政策展开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根据仅存的历史文献资料,拟就东北抗联反集团部落斗争的历史过程,作一概述;并对王明,康生在东北推行消极退守的反集团部落斗争策略方针及其严重危害,略作探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2年伪满洲国粉墨登场,东北三省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东北各族人民和爱…  相似文献   

12.
对于美国而言,“9·11”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惨痛伤亡和损失,也对其推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甚至其根深蒂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重创。恐怖分子在和平时期发起的这场袭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疑给美国好好地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美国国内清洁能源政治气候的改变以及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政策比较的三个视角,分析了奥巴马政府未来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特点,其分别是:第一,在发达国家阵营里,美国将回到多边主义轨道,与欧盟形成部分共识和平衡;第二,在同与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奥巴马政府可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作出让步,从小布什政府坚持的中美同步减排转向美国率先减排;第三,把气候变化和美国能源独立性联系起来,强调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对美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影响,目标是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奥巴马政府气候变化政策新动向给中国的启示是:中美政府在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强能源合作方面应该具有极大的机遇,中国还应借鉴美国传统能源产业转型经验并在气候能源合作方面进行金融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20日,美国共和党人布什宣誓就任美国第43届总统,美国新一届政府组成。基于国家利益。党派差别和形势变化等原因,布什政府在继续保持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总方针的基础上,其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有所调整,新的对华政策格局初步形成。一是继续推行接触与遏制并行、具有明显双重性质的对华总政策。适应冷  相似文献   

16.
于思 《前线》1962,(24)
美帝国主义对古巴进行严重的军事挑衅之后,侵略气焰不仅丝毫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起来。近来,在亚洲它更猖狂地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南越,加紧进行屠杀南越爱国人民的“特种战争”;利用尼赫鲁挑起中印边界冲突、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这场实力极为悬殊的“不对称战争”已尘埃落定。这是美国在新世纪推行所谓“先发制人”国家安全新战略的第一场局部战争,也是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争前后国际局势的发展来看,虽然美国不可一世,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但也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伊拉克战争暴露出两极格局终结10余年来,国际形势中新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世界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依然艰巨。但总的来看,这毕竟是一场局部战争,不可能改变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国际关系体系尽管受到伊拉克战争的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即开始对华实行旅行限制政策。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约翰逊政府以放宽对华旅行限制为突破口逐步调整僵硬的对华政策。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华旅行限制被彻底废除。在某种程度上,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在对华旅行问题上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本文考察了美国对华旅行限制政策始末。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经济十分困难.面对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国的美国,中国经济能否支撑抗美援朝战争,会不会被拖垮?本文通过阐述新中国的经济体制,以及财政、金融、商业、外贸政策及其实施特色,试图回答当时这个令人疑虑和担忧的问题是如何得以解决的;并且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担与激励,对经济体制迅速走向集中的作用.事实表明,在实力强大的美国的战争挑衅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挠,不仅在军事、外交上敢打敢赢,而且在经济上确立与实施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成功地实现了边打、边稳、边建,有效地支援了战争,维护与增强了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20.
徐广军 《探索》2002,(1):104-106
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政府干预主张具有不同的含义。政府干预思潮的这些历史错位和由此带来的认知错位,导致了我国学者在论证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时产生概念上和政策建议上的争论。同时,西方干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不同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决定的,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来阐述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和演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