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郑庆君 《求索》2008,(10):191-193
“叙述+评描”体裁是李白“月亮”绝句的语篇特点,这从语域特征的分析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从“语场”看,李白月亮绝句全是叙述或描写“月夜”中,诗人的所见所感或所经历之事,将月色拟人化,让月亮去“经历”或“参与”人的行为活动是李白月亮绝句在语场上的一大特色。从语旨看,描叙不同的人际对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体现不同的人际意义与功能。而崇尚自然通俗、不拘形式,大胆体现自我则是李白绝句在语式上的重要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人李白,名扬中外,妇孺皆知;南唐诗人李白,却鲜为人知,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当然,根据现有的资料,要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为时尚早。然南唐诗人李白的的确存在,大概是不成问题的。他写过诗,也填过词,这些诗词是否确实为他所作,尚需进一步充分论证。然研究南唐诗人李白,不仅要使这位长期被埋没了的诗人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并对研究南唐文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研究盛唐诗人李白,特别是对《李太白集》中一些诗的归属与辨伪不无裨益。因此不避(讠翦)陋,撰成短稿,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写李白,铁杵磨成针2001年9月,在李白故乡四川省江油市隆重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1300年诞辰之际,江油市人大副主任、民进四川省委委员、女作家王慧清的长达80多万言的历史小说《李白》由长征出版社隆重推出。一书激起千层浪。《李白》一书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面对如潮好评,王慧清笑微微地慰然长叹:“写出《李白》是我终生的心愿,我终于完成了!”王慧清1947年生于江油武都镇,她的青少年时代便是伴着李白的传说和诗歌度过的,从小心里便有解不开的“李白情结”。1983年,在绵阳地区召开的创作会上,有领导提出:“李白是江油人,江…  相似文献   

5.
向卫国 《前沿》2002,(8):122-124
人的心理机制分“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阿瑞提认为人的创造能力取决于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的“特殊的结合”。诗歌语言相应地也有原生性和继生性 ,不同的诗人偏重于不同的语言倾向 ,李白的诗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原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白自由思想之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求索》2004,(12)
李白自由思想之现代阐释@李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北京海淀区100089~~~~[1]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5页。 [2]参见胡适:《白话文学史》,东方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参见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宋·苏辙:《苏栾城集·诗病五事》,曾枣庄、马德富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2页。 [5]唐·魏颢:《李翰林集序》,引自《李白全集汇释校注集评》,詹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6]阮堂…  相似文献   

7.
李利民 《理论月刊》2008,(8):117-119
本文将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统计和分析了各阶段重要创作题材所占的比例,又通过前后比较反映和分析了各题材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出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精神退化趋势以及它所带来的诗歌精神风貌的总体变化。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台湾“旅游业同行考察团”一行150人,长途跋涉来到诗人李白的故乡江油市参观考察。副市长徐甫元等领导介绍了江油市的发展情况,并陪同客人参观了李白纪念馆。台胞们纷纷表示,两岸同文同种,统则双赢,分则互伤。台胞观光李白故里@关异景  相似文献   

9.
高萍  师长泰 《求索》2014,(8):137-141
唐代诗人王维所写有关蓝田辋川的诗歌,在盛唐山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些名篇佳作,被收入历代各种诗文选集中,但诸多选本、注本在涉及地名的注释上均有不少失实、差错、矛盾之处。现结合历史文献、今编地方志书以及实地考察,从辋水与辋川、辋口与辋川别业、蓝田山与辋川、石门精舍与石门汤泉等四个方面,考稽勘证,以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杜文婕 《前沿》2014,(17):191-195
李白的禅诗体现了禅境、禅理、禅趣,以及与僧人的交往和禅悟,禅宗不仅从内容上渗透到李白的诗歌中,而且改变了李白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形成了柔和的风格。李白的五十多首禅诗无论是对于佛教思想还是对于诗歌美学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道教信仰和道教生活一直受人怀疑,他诗歌中求仙访道、高举远引的内容因而总被强作他解。古人突出他的忠君爱国,今人强调他的现实关怀,都是同一种思维。如果以超越的概念来看,则无论其学剑任侠、入世事功还是出尘隐退,都是追求人生超越的表现,其求仙访道更是追求一种终极的超越,而其诗歌则是这种追求的真实记录。这样理解,也许更能进入李白的精神境界和他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2.
蜀中自来富英杰,川西北的江油可谓地灵人杰。文有唐代诗仙李白:武有武林一代宗师海灯。他们传奇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宝贵遗产,并为中外所珍视。继海灯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又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诗仙李白》正在筹拍之中。《诗仙李白》是江油人王慧清写江油人李白的巨著。《诗仙李白》20集历史传奇电视连续剧以唐帝国开元天宝宏丽壮阔的历史画面为背景,反映诗仙李白浪漫传奇的一生,根据现有史学资料和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全剧在保持李白主要精神和史实的基础上融史实、传奇和民间传说于一炉,虚构得体,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及其…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与苍梧     
李白在诗文中多次提及“苍梧”。《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远别离》诗中写道:“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究竟指何处?与李白的游踪关系如何?值得考辨。 据《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  相似文献   

14.
李传友 《湖湘论坛》2003,16(5):72-72,74
白居易在《李白墓》一诗中说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博学多才 ,素有匡时济世之志 ,但命运多舛 ,两遭迁逐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遗恨终身。晚年到处漂泊 ,贫病交加 ,晚景凄凉 ,令人同情。他生前身后背负骂名 ,频遭谴责 ,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批评。在唐代诗坛 ,李白、杜甫齐名 ,但注杜诗者千家 ,注李诗者仅三家。李白受歧视、冷落 ,由此可见一斑。时至今日 ,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凭事实说话 ,辨伪存真 ,公正地评价李白 ,还李白以本来面目。本文针对有关李白评价的四种不正确的论调 ,加以分辨 ,以正是非。一曰“附…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魅力表现在许多方面,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李贺诗歌的结构艺术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总体章法上跌宕跳跃,起伏不定;二、句法连接上起结无定,不蹈常轨;三、表现技巧上虚实错综,变化多姿;四、审美追求上意脉内藏,连接无迹.李贺诗歌的这种结构方式使之在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全国李白研究学会第三届年会暨李白学术讨论会1989年5月24日至28日在岳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的43篇论文,对李白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索。 湖南师大马积高教授在《李杜优劣论和李杜诗歌的历史命运》的论文中对李杜优劣论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随着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7.
刘勇  黄元英 《求索》2012,(4):132-134
《中兴间气集》与《御览诗》两选本皆为中唐之际的诗歌选本,但二选本在诗人及诗歌选录上存在较大差异,后世对二选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通过比较分析,二选本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在于:二选本诗选家的审美趣味相异;选家编选选本出发点或目的不尽相同。从比较中更可探索中唐诗歌所存在的共同的审美风尚以及中唐诗歌演变轨迹,更为重要的是二选本的存在使许多诗人及其诗作得以流传,为唐诗的校勘、辑佚等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更能发掘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李白的咏侠诗章继光一唐代任侠之风与李白早期的任侠经历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过太宗、武则天、玄宗等统治者的努力,整个唐代前期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到玄宗开元期间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强盛的国力使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并大大刺激了青年士人...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艺术家的审美心理都存在某些特定的敏感阈。正是这种审美敏感阈,决定了他对外部世界审美注意的强度,促使他在艺术创造时对外部世界进行选择,并外化为某些艺术特征。如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对黄色有一种偏爱,他画的向日葵,便如同一团金黄色的振颤的火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则对某些丑恶、污秽之物保持着特殊的兴趣,并将它们移入神圣的诗歌殿堂,其诗作也呈一种“怪  相似文献   

20.
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诗人李白与杜甫,二者在引用宋玉辞赋方面,李白多引《高唐赋》,钟情于宋玉事襄王时的得意自信;杜甫则多引《九辩》,侧重于宋玉失职后的郁闷哀怨,二者对宋玉辞赋的接受大不同,由此也反映出李、杜在价值取向、诗歌格调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