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旸 《求贤》2012,(2):56-56
不少发达国家在运用“教师专业标准”规范教师行为方面.都有很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规范和标准。国外的教师标准更多侧重在“育人”方面.即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人格与独立思维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繁重的家庭责任的同时.还要承受着各种沉重的职业压力。曾经满怀豪情壮志地高歌“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的热血青年.在工作了没几年之后就慢慢习惯了低吟“我的热情早已被你耗尽”。如何激发老教师的职业热情。让他们持续焕发出青春的激情,始终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无法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医学和医德     
白岩松 《党课》2020,(6):106-107
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医生。为什么?不复杂。你看其他职业,就用“职业道德”笼统地给算了,只有这两个职业是单独计算的,原因就在于,教师要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医生要负责人们的肉体健康。其实还不止,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呐。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中所使用的一个高频率词汇,其基本含义是: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教师资格、管理制度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由来已久。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学专业组织会议研讨了教师专业化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教师专业化很快在世界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5.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早在2004年12月1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强师德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对这一光辉职业的由衷赞美。如果说教师是蜡烛,那么师德则是它发出的灼灼光辉。  相似文献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字眼,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做教师,选择的是一种职业,选择的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这支令人尊敬的教师队伍中,共产党员群体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传承知识,塑造心灵,无怨无悔,一往情深,用奉献书写人生,把忠诚作为人生的答卷,为“人民教师”这一崇高的词汇,注入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教师”——一种职业,一种称谓,一种身份。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是播撒知识、智慧的使者,身披万道霞光。教师是教书匠,通过三尺讲台谋生活,是个简单的社会人。教师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抑或是儿子、女儿,吃喝拉撒,油盐酱醋,一样不能缺。三种内涵集于一身,便多了权利、义务,更多了责任,同时给别人多了说话的厘头。但无论怎样的评价,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最终也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灵魂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是一项多么光荣而神圣的称谓、职责和使命!千百年来,教师以高洁的情操、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然而,教师往往又是一种“孤独”的职业:课堂上“孤家寡人”,办公室里“各自为政”,与领导缺乏交流,与社会鲜有沟通。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似乎被贴上一个特殊的“标签”,人们很容易从人群中将他们识别出来。由于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竞争压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李浩 《学习月刊》2010,(14):93-9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提出,特别是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如何尽快提高湖北省中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问题摆在从事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这也是我们国家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伴随着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培训重心下移,突出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新理念.这为我们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做好根本培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宪 《党建文汇》2007,(1):13-13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父母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教师,其次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用蜡烛来比喻、赞美教师,这是不无道理的。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恰如肖楚女说的那样:“从头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作是有关心灵、灵魂的工作,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传道乃第一要务。教师的心态直观体现了教师的内在品质和职业素养,具体展示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并直接引领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影响校园文化的性质和教育效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向广大教师提出倡议:要打造“阳光心态”,做“阳光教师”。对于高职教师而言,由于所面临的教育群体的特殊性、高职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高职教师的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更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打造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师素质中应有的“三力”,即“事业动力、人格魅力、教育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勤励磨炼自身的“三力”,是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根本途径。一、事业动力源于“爱岗”爱岗是动力的源泉,只有爱岗的热情才有对事业追求的动力和对工作敬业的精神。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所奉献的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是知识的,也是智慧的;既是毫无保留的,也是不断创造的,这是教师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的完整概括。然而教师对事业的奉献更多体现在敬业精神上,爱岗敬业是当代师德的第一标志。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5.
书香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师亦然其实,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但只要你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了无私奉献教师的一生也许注定是清贫的,但精神却永远富足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仅次于上帝的人。从今年起,本刊特开辟“教师人生”新栏目,关注教师丰富的情感世界,抒写教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文体以小说、散文为宜,欢迎广大教师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语不仅揭示了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此,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有感触.愿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史莹 《世纪桥》2008,(6):53-54
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社会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教师的幸福感回归。  相似文献   

18.
张恩和 《学习月刊》2014,(4):107-107
为了实现“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好”的工作目标.鼓励年轻教师加强学习.争做合格的高职教师.增强辅导员教师“对学生要有服务意识.对学校要有责任意识”,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在巴黎与全法国公派汉语教师及汉语志愿者畅谈时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艰巨、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许琳勉励大家,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相似文献   

20.
王惠平  李明志 《党课》2011,(23):55-57
一堂党课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