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关涉到心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观、理论和方法论的建构。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将心理视为语言的社会建构,语言的建构使心理学从实证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转换、个体主义向集体主义转换、价值无涉向价值涉入转换、主客二分思维向主客超越转换。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解构与重构,也使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有可能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2.
张平军     
《甘肃理论学刊》2006,(6):F0002-F0002
王沛 1970年生,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编委。主要从事社会认知、领导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测评、广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余篇,  相似文献   

3.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学员也是现代军校的重要责任。心理科学认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标准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军校学员应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应符合以下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坚强;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当前历史条件下统战工作具有特殊意义的认识出发,对统战工作的心理实质、统战心理学的学科定义、对象、任务、方法论基础、研究的方法、学科体系、统战心理研究的紧迫课题和谁来研究统战心理学等一系列有关开展统战心理研究和创建统战心理科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孔建英教授积数年之功推出的新著《艺术范畴的心理分析》(武汉出版社,1996年),以传统美学范畴为考察对象,以现代文艺心理学方法为分析的切入点,对典型、意境、艺术共鸣请范畴作了全新的阐释,深化了传统美学范畴的研究,开创了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新局面。我国文艺心理学研究始于三十年代,在八十年代得到恢复,九十年代是其深化发展时期,除了翻译出版大量国外研究著作外,还撰写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论文和专著。我认为,与诸家相比,初建英的《艺术范畴的心理分析》,是一部沟通古今,融合中西,具有包融特色的理论著作。一、沟通传统与现…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心理状态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有着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1955年,前苏联学者列维托夫提出了心理状态问题,之后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也有人撰文谈到了心理状态问题。笔者在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有关心理状态的几个问题作一系统论述,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其它问题。一、心理状态问题的渊源及概念界定心理状态一词,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苟子就指出:“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禁也不贰。”①其中的“心容”一词,指的就是心理状态。西方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到过心理…  相似文献   

7.
书讯     
《被害人心理学》由警官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内容是法制心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害人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该书具有体系较完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内容颇具新意等特点;既能为社会大众了解被害人的被害心理,以有效地防止被害提供有益的帮助,又是公安司法人员必读的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震 《桂海论丛》2007,23(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整的家庭逐渐分化为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家庭和由青壮年农民工组成的城镇流动家庭两部分。由于家庭成员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雅芳  刘翔平 《求索》2013,(5):214-216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及其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疾病模型”下的心理学形态。在我国的特殊教育中,利用“优势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优势”,提高其自尊、自信水平.转变单一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将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积极率”并建立持久的发展资源,改变原有的认知行为模式:将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融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的心理咨询资源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心理学也可以称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其理论假设是不同区域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其心理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因为文化是影响社会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学、文化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论著中,大量地涉及了区域心理学的研究,只不过研究方法与心理学不同而已。将区域心理学中国化,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借鉴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和成果,开展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省区的人格心理、教育心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理论的缺失导致了心理学只注重实证资料的积累,而缺乏将众多纷杂数据资料及其关系进行整合的逻辑线索。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为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提供了契机,唤醒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如果说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是心理学发展历程的重大突破,那么心理学理论自觉性则是心理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心理学理论的潜意识已经被释放到了意识层面,理论研究由隐性层次上升到了显性层次,理论自觉与理论觉醒已经与实证研究共同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学科品格被灌注到心理学的科学精神及体系之中。未来的心理学发展必定要遵循这样一条逻辑线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原理在高校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品德教育过程就是培养高校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诸种品质的过程,它与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人的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为了突破现有高校品德教育在某些教育效果方面上的“瓶颈效应”,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在高校品德教育中心理科学原理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科学原理丰富了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首先,高校进行品德教育时,认识、情感、意志是最先遇到的问题。科学认识是品德教育活动的基础。品德教育的对象是人,做好品德教育工作,必须正确了解人,认识人。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讨和正确阐述犯罪心理测试反应的心理机制对于正确分析和推断测试结论,明确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性的发展和提高乃至于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文学、医学和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研究犯罪心理是现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四个方面的理论分析雷楚年诈骗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以期揭示其实施犯罪活动的深层次原因,并探寻该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帅 《传承》2010,(30):108-109
心理史学是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有利于将历史研究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充分地认识心理史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史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激励理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涛  ;邓淑莲 《求索》2007,(8):71-73
目前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对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有其独特的逻辑,本文将其概括为心理诱导逻辑、利益关联逻辑和结构约束逻辑,这三种逻辑互相补充,可以作为管理学建构面向实践的激励模型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的行为受到需要、动机、激励的支配,而调节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式的最高调节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必要进行心理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现代迷信的基本特征入手,揭示了现代迷信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根源,并从心理科学角度对抵制与消除现代迷信,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四点操作性的策略:全面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伪科学”的心理污染;丰富心理咨询形式,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重视心理科普工作,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修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员性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由诺尔(Richard T.Knowles)领导的杜肯大学心理学系,是在美国把海德格尔哲学引入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他的《人的发展及人的可能性》(美国大学出版社,1986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心理学在当代变化很大。据普遍的看法,传统心理学主要着眼于人的理智、意志方面。弗洛伊德则首次将影响心理的人的本能作了曝光,从而扩大了心理研究的视野。但是从身(本能、本我)、心(理智、自我)方面去阐述的心理学还只是偏重于个人心理的。事实上,个人心理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现。目前在美国广为流传的埃里克松(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就兼顾到身、心、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个性的特点、要素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何为个性,这是人文学科尤其是教育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个性是认识人性的切入点;真正的教育永远是个性教育。所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众多界定,如“哲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主体性的个体表现”①;社会学家认为“个性就是作为社会的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起独立作用的社会性质”②;心理学多把个性定义为“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③;教育学认为个性“是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