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心理是构成民族这一人类共同体的特征之一。它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生活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民族所特有的心理风格,即各种稳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民族风貌的体现。民族心理对于发展、促进、巩固一个民族及其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和国家都是人们共同体,都形成于原始社会崩溃和阶级社会确立的时期,而且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成长和发展的。尤其在单一民族国家里,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国家某些方面的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民族语言,同时也就是国家语言;民族共同地域,同时也是国家的版图范围;民族的经济生活就是国家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国民的心理素质。因为在单一民族国家里,民族成员与国民、民族地域和国土一般来说是重合的。说某一民族也即指某一国家,说某一国家也指某一民族。也许因为如此,英语中的nation才既指国家又指民族。然而,民族与国家在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也离不开文化,一个建筑的形态会体现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她的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这历史的延续,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可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支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支爬行的民族;一支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是一支没有灵魂的民族;一座没有文化的建筑,是一座腐朽的建筑;一座失去文化价值的建筑,是不会得以继承发扬的。建筑只有赋予民族文化,才能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为什么这么谈,改革开放之后,建筑风格多…  相似文献   

5.
涂用宏 《政策》2003,(8):43-44
审视天下大势,纵看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和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当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灾害袭击中华大地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要打赢这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亟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锤炼着民族精神。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斗争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充实了新的内容,将我们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说,这是一次弘扬民族精神的大动员,一次民族凝聚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宗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宗教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民族问题中有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复杂交错;对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什么态度、执行什么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对这个民族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因此,在民族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各兄弟民族相继于五十年代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有一部分民族未经民主改革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各民族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  相似文献   

9.
郝丽 《新东方》2002,11(6):76-7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把握这个关系 ,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 ,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10.
武胜县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县,全县共有35个少数民族,人口2298人。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助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深入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始终把宣传民族政策作为一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为使全市民族工作队伍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信心,推动散杂居民族工作的全面开展,在贯彻落实全省民委主任会议精神的同时,提出今年在民族工作上重点要做好十项工作:1突出一个加强。要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民族工作,以此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推动民族工作的全面开展。曲靖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每半年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至少要研究民族工作一次。2争取一个支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民族工作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近几年来,曲靖市民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民族宣传工作力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办法和措施,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作的全面开展。一、对民族宣传工作的认识曲靖市民宗局党组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民族宣传工作既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  相似文献   

13.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民族工作根本方针。 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革命、建设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国家消亡和民族消亡以前,民族问题也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份。民族问题在革命、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与之相适应,民族平等原则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做好民族工作。一、深入理解和掌握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  相似文献   

15.
第十讲 民族问题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1.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自有民族以来,民族之间必然发生一些接触,彼此之间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问题。民族的发生就是民族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差异本身就是矛盾。因此,从民族的发生开始直到民族消亡以前,始终存在民族问题,只不过在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与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而已。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地区创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办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历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个部分。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生活。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去审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促成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 关于民族问题的界定,至今尚无定论。现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在直接或间接(以国家这一政体为媒介)的问题中所出现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涉及民族利益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另一种观点是,民族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序列的复合结构,是民族的自身实践关系(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的双重存在导致的民族自我发展问题和民族共同发展问题的总合。 笔者倾向于前一种观点,民族问题是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失调,使民族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引起人们注意并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除云南外,全国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政府重视社会参与近年来,湖北省在全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实施"五个一"(一处民族特色标志性建筑,一套民族常识乡土读本,一台民族民间文艺节目,一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套民族特色校服)提升了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第四课民族和宗教教材分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本课和其他各课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是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又总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结构形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各国的民族政策总是各国执政党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国际关系又是以民族关系为基础的。可见,学好本课,对加深理解前三课和学好后一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