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本课地位本课讲述政党问题的基本知识。政党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政治现象之一。通过讲授本课,使学生了解政党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增强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这是开设本课的目的。本课的内容与前后各课紧密联系。前两课阐述了有关阶级、国家的基本知识,本课接着又阐述了政党的基本知识,这对于巩固学过的知识,正确理解阶级、国家和政党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学习本课对于学好后两课,了解民族、宗教、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等社会政治现象,理解共产党对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都将大有裨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当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教材分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也是国家、政党等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本课所阐述的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本书各课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两种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4.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宗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宗教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民族问题中有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复杂交错;对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什么态度、执行什么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对这个民族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因此,在民族  相似文献   

5.
一、本课内容本课与第一课相对应,共设了3节,有9个框题,22个要点,加一引言。第一节论述我国现阶段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本节的主要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有的是作为一个框题,有的是在论述人民民主专政问题时进行了阐述。新教材用一节篇幅对此问题作了比较集中、比较系统的论述。本节有两个问题未明确提出,一是阶层问题,因为理论界对我国现阶段的阶层问题众说纷纭,故教材予以迥避;二是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这个思想在国家对内职能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本课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的第一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虽然宗教问题并不是全局中的主要问题,但是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全局。江泽民同志讲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要把各项工作做好,就不能不重视宗教工作。李瑞环同志说:“就总体上说,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也是清楚的。但就具体宗教工作讲,在我们党和政府中还有相当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希望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要研究和学习宗教和宗教工作方面的知识。”一、要重视宗教问题,加强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总体设计;1、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从前后课之间的关系看,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前课看,前课由世界观过渡到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阐述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从后课看,第八课主要是在第七课的基础上讲实践。实践是社会的实践,是历史的实践,是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对社会作贡献的实践。从理论上看,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中心讲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观点出发,不仅回答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的基本问题,而且正确回答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并不因为经济高度发达,或社会制度的变革,民族及民族问题就随之消失。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历史到现在,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问题中的一个组成部份,往往同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它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阶级对立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支配自己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剥削阶级总是利用宗教作为维护自己统治,麻醉和控制人民的重要精神武器。宗教的本质及作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国宪法还要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党中央还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熊锡元所著《民族理论基础》一书,已由民族出版社(北京)出版。该书近十六万字,共分绪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两种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民族问题中三个敏感的因素;各民族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等八章,阐述了关于民族形成、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以及重要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其中一些观点和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具有本国的特殊性。因此,我国民族政策研究主要是指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研究。然而,由于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各国对于解决各自的民族问题所实施的政策不一,且基于民族差异所产生的民族问题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交往关系之中。因而,我国民族政策的研究,不仅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般原理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各国民族政策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政府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而长期的政策,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西藏民族改革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这一政策,信教群众在祥和、宽松的气氛中从事着他们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宗教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在变化,宗教问题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宗教关系成为对国家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立足于国际的大背景,积极促进爱国宗教力量建设,对加强党的宗教统战工作、促进宗教的自身建  相似文献   

15.
政治,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处理阶级內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的內容。其表现形式为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政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形成了新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逐步消灭各民族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是社会主义时间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权法上的少数人主要指一个国家内部拥有民族、种族、宗教或语言上特征的少数人群体.少教人权利保障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待少数民族或种族、社群的政策和做法问题.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是平等和多元,且平等应指实质平等.少数人权利的保护模式主要有同质化、同化、平等整合、不平等整合、融合和分裂等六种做法.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是平等整合和多元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制度模式.实际的法律执行过程需要强化实质平等理念的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顺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趋势,从民族与经济、政治、教育、人口、宗教、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等方面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族发展理论。罗家伦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与现代化联系起来,他所注重的工业化、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实质上都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他的民族国家建构理论的主流,正是中华民族在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希望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自己的发展和创造,赶上先进国家、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一 在2006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全面深刻论述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个关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党的一贯方针。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中心内容。我国又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宗教信仰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能否正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