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这种即集中又典型的物态化表现作为人与艺术的桥梁,对推动人类对艺术的追求,以及评价艺术有着深远的含义。在浩瀚的人类文明中,人、艺术与审美之间,都不约而同的得到了相当的推进与发展,而随着时间、时空的不断流逝。我们对审美的规律性与艺术的价值都已得到了更加清晰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无数的塔,不论从建筑艺术或是历史悠久上去圈点,都大有塔在,可偏偏让一座出了毛病的歪歪倒倒的塔出了大名,这让建筑师们感到无奈。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各地城市建设几乎年年都上台阶,高楼林立,马路平坦,五花八门的“一条街”,市井繁荣,公汽线路不停地伸长,电话和移动手机与日俱增,广场和绿地不再给楼群让路,倒是楼群屈尊于广场和绿地了。按说这些“硬件”理应为一座城市的文明上个档次,其实不然。只要你留  相似文献   

4.
黄强 《中国妇运》2005,(12):22-25
9月8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组织部、区妇联联合组织的“平等、互补、和谐、发展——海淀区处级领导干部男女平等国策论坛”给“北京加十”活动增添了一笔亮色。编者欣喜地看到,参会的海淀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有关委办局、街道、乡镇的近百名处级领导超过一半是男性,并且大多为各单位的正职,他们在论坛上发言也最为踊跃。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5,(4):77-77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毕加索版画中国巡回展,森山大道摄影展,2005法国电影回顾展——从经典到当代。  相似文献   

6.
单簧 《今日山西》2004,(8):39-42
200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将于2004年9月16日至22日如期在中国平遥举办,它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摄影文化交流活动。经过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历届摄影节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每次摄影节期间前来参观交流的国内外摄影师多达数千人,国内外新闻媒体和图片营销与代理机构近百家,普通观众更是高达数万人之众。  相似文献   

7.
李泉 《辽宁人大》2007,(12):34-34
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市树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溪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把树形优美、成活率高的垂柳确定为市树。从那时起,垂柳就与本溪市的发展相儒以沫,风雨同舟。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树易老化、抗病性弱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幸存的柳树也有90%以上染病,且整体长势不良,提前老化,柳树作为市树已体现不出优势。在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王兴等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变更本溪市市树的议案。  相似文献   

8.
董萍实 《台声》2002,(3):40-42
新世纪第一年岁尾,我度过了一段很难忘的日子,与一“老”一“小”两位艺术家联手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水墨三代人——刘国松、董萍实、王长百现代水墨艺术巡回展》。  相似文献   

9.
到基层走访,听到有人把某些同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象地概括为放“三炮”。出于好奇,细闻其详,甚感有趣,遂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06,(12):12-13
①6月8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仿造传统冠礼为该校学生举行成人仪式。100名刚满18岁的大学生身穿华夏衣冠汉服。在古筝古乐声中庄严地完成“成人宣誓”等仪式。  相似文献   

11.
王西京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美术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最近他又获得中国骄傲——第五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殊荣。作为艺术家,王西京对传统文化中中国文人的风骨精神有一种内在的难以割舍的情节。 此文是他近期在北大讲坛上的讲话,其对于中国艺术发展、艺术领域改革、艺术家的使命等命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文字略为修改,基本保持原貌。  相似文献   

12.
王高海 《今日海南》2009,(11):44-45
9月27日下午,和工委机关的同志一起观看了《建国大业》。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把从重庆谈判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四年时间的国共较量历史再现。可谓是:大片展现大气,大势成就大业。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98年11月信阳撤地设市后任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几年来,通过实践,我对如何做好统战工作有着很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官德·官品·官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明 《现代领导》2001,(10):36-36
中国人历来看重官职。但是,对于为什么做官、做什么样的官、怎样看待官场、当官应该靠什么、当一个好官又靠什么等等问题的回答,不同世界观、从政观的人的答案迥然不同,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跨人新世纪的今天,领导干部面临着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考验,面临着新世纪重任的考验。做什么样的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与才能,不仅事关个人的荣辱进退,更重要的是事关民族事业的兴衰成败。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德行,必须时刻牢记为官之魂、恪守为官之本、遵循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5.
1996年,“私枭”赖昌星的首幢大楼三十八层的远华国际大厦破土奠基,赖昌星邀请中央、省、市近两千名嘉宾出席盛会,请每位嘉宾吃了一顿鱼翅、鲍鱼、人参、燕窝之类的“工作餐”,还为每人准备了一袋价值三千元的礼品。其“奠基礼”之丰厚,在当时的厦门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所谓盛极而衰.远华集团的败象在1997年底已显示了出来。赖昌星当时曾向身边人吐露.开支太大,入不敷出,他考虑结束生意,从此不干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国家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面临“人才国际化”的挑战,建设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学技术专家等在内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在他们中树立起威望和信誉。这既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然而,有的干部对威信有一种误解,似乎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威信也就越高。其实,职务、权力和威信是两码事。职务是组织任命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威信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树立。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就必须正确处理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作风不正.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特别是解决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由此可见。军队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既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也是部队官兵利益的代表.其正确的地位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按“三个代表”要求立身做人。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数“跑官”的。这些人小学无术,抱着“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整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准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然后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以求得一官半职。那副嘴脸,很容易让人想起封建王朝时的奴才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