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中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而日本经济走过了很长一段低增长期,但当前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日本经济仍占据优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条件与增长趋势,认为大约在2015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中美日三边经济关系随着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出现了显著变化,即: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而日本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依旧十分重要。分别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视角审视三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中国从倚重日本转变为倚重美国,美国从美日经济摩擦转变为美中摩擦,而日本则从对美依赖转为对华依赖。这种变化将构成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国经济关系调整的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美国和东亚经济的表现尤为突出,日本和欧洲经济也开始复苏。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等发达国家提高利率等因素的作用,世界经济增长在下半年受到抑制,预计 2005年将走向温和增长。世界经济形势变动增加了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但不会产生过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55体制”结束以后,日本政局进入战后最长的动荡时期,此间的突出特点是内阁更迭频繁,新一代政治家走上日本政坛的前台。桥本内阁的诞生标志着新老交替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各党派之间争斗的终结,今后日本政坛的权力之争将更加激烈。桥本内阁将把恢复日本经济增长作为内政问题中心;对外政策强调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在继续维护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也重视与亚太国家发展关系。由于发展中日关系的有利条件仍然多于不利因素,因此对华政策不致出现重大调整,但因中日关系内外条件的变化,今后两国关系将在合作与摩擦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即与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在迄今的66年中,苏联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是随其内外政策的转变、调整及整个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消长变化的,既有大发展时期,也有缓慢增长乃至停滞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虽然也产生过一些问题和弊端,但苏联方面所获得的实惠却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安倍经济学虽然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成效,使日本经济走上了较快复苏的道路,但其最终能否帮助日本经济摆脱困境、完成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还有待实践检验。从安倍经济学自身看,政策内在冲突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存在,其最终成效可能大打折扣。受未来财政政策紧缩效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规制改革推行阻力重重,以及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环境变化和外部市场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日本中期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安倍经济学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似难完成。  相似文献   

7.
中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投资乘数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日两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投资乘数出现了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导致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递减。两国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时期的贡献是显著的,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稳定化也起到相应的作用,但中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增加投资和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而日本则以扩大公共投资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且极不稳定。但自19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逐渐加速增长;近年来,印度经济更出现高速增长势头,并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本文在阐述印度经济在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的同时,详细分析了促进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了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日本经济,岁末前后又频频报优。其一,日本内阁将新财政年度日本经济的增长目标由年初所定的1.7%调低为负0.1%;其二,日圆再贬,已突破1美圆兑133日圆的水平。如此状况,使得如何评价日本经济,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试就此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此间经济增长乏力,民间需求极度萎缩,通货紧缩状况严重,财政状况空前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所致,但最重要的是现有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难能出现根本性改观。因此,日本经济要步入真正恢复的轨道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第一”的经济单边主义政策,在贸易问题上不时敲打日本.对此日本加大了对美经济的合作力度,不仅大幅提升了对美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动性,还积极追加对美投资等,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尽管如此,日本国内普遍担忧日美经济合作前景、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及其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日本的海外利益等诸多问题.受其影响,短期内日美经济合作关系将出现“双速型”的发展模式,即能源及农业贸易等战术问题将得以突破,而日美FTA、TPP等战略问题将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12.
近年,由于美国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摩擦日趋激化等原因,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某些新变化。日本在对东盟国家增加投资的同时,又提出“回流资金”等援助措施;东盟国家对日出口不仅总额有所增长,且制成品比重也在上升。根据目前双方经济上互有需要,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双边经济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吸收外资在不断攀升,而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却相对地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投资总额下降的同时其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收益率下降,优势减弱,而亚洲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又使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相对减少了对美直接投资。本文在分析了投资锐减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90年代后半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前景,指出:日对美直接投资将随其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回升,但增长幅度仍将低于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后,历届日本政府均推出了庞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但日本的改革始终在改革优先和恢复景气优先之间来回摇摆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小泉上台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公布了两项政策报告。这两项报告表明日本政府政策调整有了重大变化,第一是开始注意在长远目标的指导下解决短期经济问题;第二是其短期对策有长期化的趋势。由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追赶型经济体制与处于成熟期的经济之间的剧烈矛盾和激烈碰撞,因此这一调整对于日本经济最终摆脱低迷,恢复增长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史敏 《亚非纵横》2004,(1):19-24
2003年亚太地区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美国经济复苏强劲,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预计2004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可达4%。美国经济能否保持较快增长、日本经济能否尽快走出"阴霾"值得关注和研究。与此同时,亚太地区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已经取得实效,并将继续在地区经济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印度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并不紧密。但冷战结束后,印日经济关系逐渐发展。近年来,印日经济关系出现迅速发展势头,表现出日本对印官方援助大幅度增加,日本对印投资和印日贸易虽有增长但数量不大的特点。本文在指出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特色基础上,分析影响印日经济关系超常发展的经济因素、政治根源和安全考虑,论述印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前景及超常经济关系基础上印日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印日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印日政治关系发展有限,印日安全关系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经济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重点是促进美国经济继续增长,以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为此,新政府在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将继续其前任的基本做法,如中性的货币政策和自由与公平贸易政策;而在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上改辕易辙,其中减税计划尤为引人注目。为防止经济从减速转为衰退,目前宏观政策发生了从紧缩转为放松的重要变化。降息和减税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其作用不应高估,尤其减税对近期经济的刺激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18日上午9时,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问题专家田畑伸一郎先生在黑龙江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作了题为《俄罗斯经济成长模式》的学术报告,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马友君副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原俄罗斯研究所所长、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赵立枝研究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外经处处长高玉海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涧南副研究员应邀参加此次报告会,俄罗斯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出席报告会。田畑伸一郎先生指出,2000—2007年是俄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其经济增长机制有三个特点:第一,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持续的高油价,这使得俄罗斯交易条件改善,获得贸易利好;第二,俄罗斯经济增长是以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明显的变化,国内需求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国内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内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14年,东盟国家仍将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也将面临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俄罗斯经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至今,俄罗斯经济已连续4年增长。2003年俄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不会太大,GDP增长率可预测为3.5%-4.5%。这样预测的理由是,占主导地位的积极因素将决定会继续增长,依然存在的消极因素将决定增速不会太快。为了使俄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俄政府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