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的高校依法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依法治理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应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规范高校自身运行的迫切需要.高校依法治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高校党委行政的关系认识不清晰、从人治到法治的思维转型尚未完成、适应高校职能不断扩展等依法治校能力明显欠缺等.高校应坚持党委领导与依法治校是一致的,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依法治校的核心能力,通过建立分设高校党委、行政法律顾问制度、设立专门的校内法律事务机构等措施提升高校的法治气质,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法治,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工作则是高校法治建设的前沿.由于"法治化"是静态与动态的互动,所以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体法治化与程序法治化方能符合依法治校中的合法性与合法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人治"与"法治"的博弈看,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打破"人治"的束缚来实现社会的和谐,那么依法治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破除"人治"的魔障来实现校园的和谐。然而高校如何有效"法治"还是一项长期、艰难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教育部以教政法[2012]9号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法治社会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本文拟从分析当前高校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入手,提出做好高校法治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牢固树立科学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创造浓郁的法治文化建设氛围,优化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注重法治与德治的和谐发展,建立依法治校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全面地论述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本文就高校实行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特点,分析当前中国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十七大报告法治理念的指导、高校法制教育的途径、方法的改进及依法治校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完善教育目标机制内容体系和实现途径等问题,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法治与特别权力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法治校是我国行政法学界新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一些对高校的诉讼更是将对高校的依法治理问题的讨论置于公众的广泛关注之下。高校法治并不完全排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而需要吸收其合理内核,并做出一定的改良。通过引入法律保留、司法救济以及正当程序原则和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等,完善我国的高校法治理论,对学生管理权的法治化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期对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9.
庞轶芳 《法制与社会》2013,(35):174-175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具体落实到高等教育领域和高校工作就是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依法治校首在依法管理,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实现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规章在依法治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相当多的规章内容本身存在缺陷,导致高校规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革和完善高校管理规章,努力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权 《法律科学》2005,23(1):37-44
在刑法学中 ,对主体的态度不同 ,刑法立场就可能不同。近代以来 ,随着刑事古典学派和实证学派的先后登场 ,刑法学中的人开始从“抽象刑法人”过渡到“危险个体”。如果要在刑事领域坚持一种法治立场 ,刑法学应当采用“抽象人”的观念 ;但是 ,司法实务总是倾向于探求个人的危险性格。由于刑法理论和实务之间对人的看法存在严重的不一致 ,所以 ,有必要根据规范违反说 ,提出“规范意识主体”的概念 ,以使刑法学对“人”的看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胡肖华  徐靖 《法学论坛》2005,20(6):37-44
高校校规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外化形式,其内容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合法、合宪是法治对之所提的基本要求.然而实践表明,高校校规中不乏与大学生合法权利相背离的条款,其中某些规定甚至已悄无声息地侵入到大学生的宪法权利领域.对此,我们除了审视校规本身的瑕疵与缺陷外,更应当对作为校规制定依据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规范进行全面的合法性与合宪性检讨,并以之为突破口寻求权利救济的最优机制,实现"良法"治校与大学生权利保障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3.
法家的法治主义:历史话语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史记》到《四库全书》,法家学派的法治主义主张蒙受了众多史家的非难与谴责;近现代以来,法家的法治主义又遭受了来自西方的"实质法治主义"学说的侵袭。其实,法家的"以法治国"、"严刑峻法"等政治法律思想是中国原生态法治概念,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当今多元政治思潮并立、社会经济充满激烈竞争的新战国时代及严峻的中国现实问题面前,法家的法治主义主张不失为当今中国法治建设道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The Ideal Socio-Legal Order. Its "Rule of Law" Dimen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author aims at defining the borderlines of the concept "rule of law." This has been often inflated to encompass several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The author on the contrary believes that the "rule of law" ought to be a "thin" ideal. As a matter of fact, when the "rule of law" signifies almost any dimension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it comes to stand for nothing essential in particular. Deflation is then advocat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is means that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defined as a concept covering only some well delimited dimensions of an ideal legal order.  相似文献   

15.
法律生态化视角下高校贪腐的预防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生态化关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立法倾向上以预防优先的观点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腐败的预防和治理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不仅是依法治校、教育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极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法治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传统虽以"公法"为主要特征,强调以身份关系为纽带的"公权力",但在"私法"领域,却并非不重视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私权利"。在中国传统契约与清水江文书中,均普遍存有关于"契约自由"与"主体平等"这样一种"契约型社会"的私法观念。在契约自由方面,主要通过"二主和同"、"两和立契"等契约语言来体现契约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合意的结果;在主体平等方面,则通过"两共平章"、"平中立约"等用语来表明立约双方具有平等的人格与主体地位。而这样一种注重合意、平等立约的私法观念,以及尊重契约、敬畏契约,通过契约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精神,是当今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本土资源与宝贵财富。在提倡尊重契约精神、保护私权利等法治观念的今天,亦能够为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的和本土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治思想的核心,是其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形成的。对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可以为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法治工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本质特征。中国法治进程近代发端的特殊性在于其被动性和外在强制性,中国法治现代化面对的基本难题是其所遭遇的"矛盾的现代性":一方面必须彻底反帝反封建以实现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必须学习并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生产方式以实现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走向现代法治之路的曲折性。新中国建政之初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仅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还是当代中国法治体系的"基础规范",它内在蕴含着"法治国家"的必然性。新中国法治建设在经历一定时期的挫折之后,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和正确领导,终于走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正途,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全新局面,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向着"法治中国"战略目标不断胜利推进。所有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执政党之于中国法治建设所承担的领导者、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伟大角色,亦归因于法治建设进程中执政党对建构理性和经验理性方法论的兼重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criteria for a stat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and legality. For the time being, "Asianism," which denies both, dominates state construction in Russia. Let us hope that the current fashion for terms such as "president" and "mayor" does not lead us astray; in Russia all these are notorious "officialdom," which inserts itself in the place of variou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reach a genuine state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and, moreover, one located on a Russian river, not on the Seine or the Thames. We must flounder along, keeping in mind the factors specific to Russia.  相似文献   

20.
钱玉林 《中国法学》2004,(6):98-105
"多数决原则"是团体行为的逻辑,公司法在遵循该原则时作出了修正,采"资本多数决"原则为了寻求股份平等与股东平等之间的平衡,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建立了以法定数为基础的资本多数决的计算规则 违反法定数的瑕疵股东大会决议,成为可撤销决议、决议不成立或者无效 我国公司法有关计算资本多数决的规则存在着不足,应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