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正>"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全媒体宣传活动启动8月16日下午,"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全媒体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在8月19日到31日期间,采访团将先后走进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武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巴南、南岸、渝中13个区县,追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红色足迹,用照片和文字记录70年来当地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工作团接管会同 1949年10月4日,会同县城解放。10月下旬,赴会同的南下工作团进入湘西,到达芷江。10月底,到达洪江(当时是会同县所管辖的市镇)。11月1日,工作团在洪江正式成立“中共会同县委”和“会同县人民政府”,杨明显任县委书记(对外称政委),王云波任县长。机关设在原洪江银行内。会同县城解放后,由于解放大军随即入川  相似文献   

3.
许正 《党史博采》2003,(10):35-37
一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解放了重庆市.  相似文献   

4.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进城后不久,一些同志开始滋长了居功享乐思想。  相似文献   

5.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位于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是当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刘邓大军解放并接管了西南重镇——重庆。顿时,一股蓬勃向上的清新之风滋润山城,涤荡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古老的重庆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7.
舒云 《党史博览》2006,(11):26-27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和陈(毅)粟(裕)大军、陈(赓)谢(富治)兵团成“品”字形,在国民党统治区站稳了脚跟。这让国民党很害怕。蒋介石成立了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白崇禧统管豫、皖、赣、湘、鄂五省的军政大权,动用了14个整编师、33个旅的绝对优势兵力,大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说:“我们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下决心不走了。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前卫兵团到达大别山。28日,刘邓大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五十三团一部包围经扶县(今新县)县城———新集,敌民团武装千余人依仗地形负隅顽抗。刘邓大军利用密集炮火猛攻,下午4时攻入城内。29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经扶县八里畈宋畈村。刘伯承、邓小平指示:一、二纵队在大别山北面地区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三、六纵队向山南出击。9月2日,野战军司令部机关在经扶县八里畈小姜湾村宿营,刘伯承、邓小平在村前草坪上召开了整顿纪…  相似文献   

9.
正随战斗部队向西南挺进1949年10月1日深夜,西南服务团跟随刘邓大军,在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悄然离开南京,踏上进军西南的征途。10月14日,由陈赓指挥的二野四兵团协同四野十五兵团解放了国民党"临时首都"广州。第  相似文献   

10.
下楼房,位于大别山商(城)麻(城)金(寨)三角地区中心,现属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1947年12月30日至1948年2月24日,刘邓大军南下临时指挥部(前方指挥所)就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天险,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成为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刘邓大军"威名远扬,战功赫赫。作为这支部队军事主官的刘伯承和政治主官的邓小平从1938年开始了长达13年的合作,他们率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从百团大战到挺进大别山,从淮海战役到解放大西南,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本文着重撷取和挖掘这对黄金搭档在抗战时期留下的一件件文物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从某些侧面真实地反映那段变幻莫测、可歌可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为了策应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军民的作战,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组织发起豫北战役。5月2日,刘邓大军一举攻克了豫北重镇汤阴,歼灭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近万人,并俘获了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国民党暂编第3纵队中将总司令孙殿英。孙殿英1928年7月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天下,后人都对他的这段历史颇为熟悉,而他在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1月,刘邓大军解放了重庆。邓小平同志担任了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那时我有幸在重庆工作,耳闻目睹了许多小平同志的事迹,几十年来一直是鼓舞我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率师回川饮誉西南吴启权向世界屋脊进军刘邓大军解放了云、穷、川、康,还不能说整个西南部解放了,因为面积为129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没有得到解放。勤劳、智慧、勇敢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教合一的农奴社会中,受尽了反动统iB者的奴役和欺凌,他们盼望着"菩...  相似文献   

16.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17.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  相似文献   

18.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又称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又称陈粟大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又称陈谢大军)的密切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形式,于1947年6月30日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打到外线去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区,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创建了大块的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武汉的安全,为全国战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粟裕斗胆直陈,建议在中原打歼灭战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  相似文献   

20.
正国民党驻军负隅顽抗1949年春夏,华北、华东、西北、中南地区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为固守大西南,利用川陕边秦岭、大巴山和川鄂边武陵山脉、长江三峡、乌江天险屏障,苦苦经营"西南防线"。同年10月,刘邓大军挥师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常德、泸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