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克岭  李灿松 《湖湘论坛》2021,34(2):110-120
作为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伟业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相应的模式和路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亟需采用新模式对已取得的扶贫成效进行巩固和拓展。基于旅游市场服务主体的视角,以旅游经济发展中贫困居民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旅游产品/服务供应商的本土化、旅游产品/服务提供商的本土化、旅游产品/服务供应商向提供商转型等三大擘画,藉由"促培育"和"促转型"的战略举措提高旅游地贫困居民收入,激活区域消费能力,以赓续或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推进"数字新政",在"后5G"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学校的ICT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ICT领域研发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体现了其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全面推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激发中小企业数字时代新活力,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动机。日本"数字新政"具备硬件投资与软环境建设相结合、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相结合、数字技术各类研发投入并重等基本特征,对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形成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经济新常态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这种资本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形成的经济增长路径依赖、锁定效应和制度体系不利于人的发展,也无法形成中国经济转型的真正内生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与人、经济、社会、自然等矛盾的化解和相互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为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而推进的各项改革及创新所生成的正向效应将构成中国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转型驱动力转化重点是要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体系,利益调整机制和人与产业、生态的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5.
"拉美化":中国VS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正在"拉美化"? 2004年初我国学界和企业界开始了一场关于拉美化的讨论.其实早在几年前,同样作为一个转型国家,俄罗斯对"拉美化"的讨论就已经开始,在政界、媒体和学界,"俄罗斯拉美化"这个词早已广为流传,"俄罗斯正在拉美化"的警告声不绝于耳,文章连篇累牍,可以说,俄罗斯学者和国际社会一些学者对俄罗斯等某些转型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正在进行全面的反省和检讨.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8)
正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洋河、双沟美酒的产地;是驰名中外的水乡、酒都、花城和绿海;被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近年来,宿迁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构建"双新一特"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市场营销,加速品牌打造,旅游产业由弱势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旅游地位由"籍籍无名"向华东地区目的地城市转变,旅游产品由  相似文献   

7.
李贵平 《创造》2021,29(7):15-17,39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布局.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占世界经济总量1/6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体量、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世界最大中产阶级群体的消费能力,形成了我国的大国经济优势.在逆全球化抬头的当下,必须推动"外向型"经济向"内需为主、内外互动"发展转型,持续破除市场、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结构,打通国内"大循环"体制障碍,疏通国内经济"血脉",凝聚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依存于一定社会结构之中,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互惠、规范为基本特征.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乡村发展"困境".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整合与丰富社会资本的独特模式,尤其是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平衡机制来整合社会资本,为应对乡村发展"困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平新乔 《人民论坛》2020,(14):24-26
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只是一次外生的自然灾害,美国欧洲股市下跌还不是一场金融危机。事实上,人类就是在迎战新冠肺炎疫情灾难的过程中,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贸易、物流网络的更新,也是一场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疫情会带来全球竞争力的重新排序。我们要基于"无接触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在向工业化转型、市场化转型、全球化转型以及信息化等多重转型相互叠加的背景下,“十一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出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显著特点;而且可以判断,各种因素将相互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全方位共同影响未来5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1.经济总量因素: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的供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告别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经济短缺现象,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格局,它标志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从供给约束已转向市场需求约束。从总量上看,“十一五”时期仍将保持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  相似文献   

11.
"促进就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障和促进公民平等就业是实现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一项国家义务.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全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反对就业歧视、促进社会的平等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吸收和借鉴国外"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经验,加强中国与欧盟在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实践方面的合作,以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所申请荷兰大使馆资助的"反对就业歧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由宪政研究所和该课题合作方荷兰乌特勒兹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协办的"促进就业机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于3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和形成,导致了中国当代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文化转型,并影响着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模式,分析社会新阶层形成的文化影响机制,研讨社会新阶层的特点及对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世良 《人民论坛》2020,(5):110-111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基于此,"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揭示出科技创新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科技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对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理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3,29(4):66-69
我们在强调旅游开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原汁原味"。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旅游地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原生文化"和盘托出"。"舞台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于原生文化本身,它通过艺术的加工提炼使原生文化显得更加真实。"舞台真实"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通过这样的形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复制,其"真实性"获得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尼日利亚遭遇“石油诅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拥有财富而不能善加利用,终将被财富所诅咒:很多彩票大奖得主的生活一塌糊涂,悔不当初;不少衔着金汤勺出生的豪门子弟,花天酒地懒于奋斗,最终成了“富不过三代”的失败者;“荷兰病”的出现让众多荷兰人觉得当初如果没有发现石油,现在国力可能会更盛;前苏联如果不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石油涨价而大发其财的话,就可能不会放弃改变僵化体制的经济改革与科技革命的努力……这些都验证了经济学界广为流传的“资源的诅咒”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失去变革、创新的动力,被锁定在某种不自由、不发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达7500万人次以上.而近日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也对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能力,缓解很多...  相似文献   

17.
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与民俗旅游有关的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因其特有的资源禀赋与地域特点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材料,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地位。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极易陷入发展转型的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指向高质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需要突破"多元困境",经济转型应依循"创新推动、结构优化、资本聚合、制度配套、区域协同"的路径进行,进而形成"递进-关联"支持机制下的转型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6,(2)
正近年来,常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努力建设智能制造名城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发展质态有效提升。一、实施"三位一体"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是常州兴市强市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经济优势,我市形成了推动十大产业链建设、"双百"行动计划和"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三位一体"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9,(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这为我们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一、把营造"六最"营商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